一种平面交叉路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6597发布日期:2018-11-16 23:5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面交叉路口。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也越来越密集,车流量也越来越大,通常,在交叉路口,车辆的行驶方法包括左转、直行和右转,在这样的路口设施及通行规则下,会出现行驶路线的交叉,从而出现行驶冲突,所以,为维护路口通行秩序,通常在交叉路口设置交通信号灯进行通行管理。然而,机动车在信号灯的指示下进行暂停和行驶,在车流量大的时段和路段,信号灯放行量有限,常常造成道路拥堵,车辆前进缓慢,路口通行能力低。堵车时,车辆怠速运转,造成能源浪费,车辆在一定的距离内运行的时间变长,增加尾气排放量。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平面交叉路口,解决现有路口出现行驶路线的交叉,从而出现行驶冲突的现象,防止路口拥堵,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面交叉路口,使得进入路口的车辆无行驶冲突,防止路口拥堵,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平面交叉路口,为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交叉路口,所述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为双向行驶道路,所述路口包括直行区、第一右转区、第二右转区、第一调头区和第二调头区。

所述直行区、第一右转区、第二右转区、第一调头区和第二调头区之间设置有用于划分或隔离各区域的分隔物,所述分隔物包括交通线、护栏、柔性立柱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车辆在所述行驶区的区域内行驶,所述直行区供第一道路上的车辆穿过所述交叉路口,所述第一右转区用于第一道路上的车辆右转进入第二道路,所述第一调头区用于第一道路上的车辆在所述路口内调头;所述第二右转区用于第二道路上的车辆右转进入所述第一道路,所述第二调头区用于第二道路上的车辆在所述路口内调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调头区包括内圈调头区和外圈调头区,所述内圈调头区的调头半径小于所述外圈调头区的调头半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路口中间设置有第一禁行区,所述第一禁行区的边界设置有用于划分或隔离该区域的分隔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路口在对应第二道路入口处设置有第二禁行区,所述第二禁行区的边界设置有用于划分或隔离该区域的分隔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行区绕过所述第一禁行区并位于第一禁行区和第二禁行区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禁行区设置在所述直行区、第一右转区、第二调头区和第二右转区围成的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面交叉路口,为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交叉路口,该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为双向行驶道路,所述路口无交通信号灯;所述路口包括直行区、第一右转区、第二右转区、第一调头区和第二调头区;一种平面交叉路口的通行方法,禁止车辆在所述路口左转行驶,其中第一道路上车辆在所述路口的行驶方法包括直行穿越路口、右转进入第二道路和调转车头;第二道路上车辆在所述路口的行驶方法包括右转进入第一道路和调转车头;本方案平面交叉路口及其通行方法,避免了常规路口车辆行驶的冲突点,从而取消了交通信号灯,保证了路口顺畅通行,有效防止路口拥堵,进而提高平面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第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第二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第三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附近从A处到达B处的行驶路线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附近从C处到达B处的行驶路线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附近从C处到达D处的行驶路线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附近从A处到达E处的第一种行驶路线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附近从A处到达B处的第二种行驶路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图1是本发明平面交叉路口第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第一道路100和第二道路200的平面交叉路口,路口不设置左转区,故路口可不设置交通信号灯,路口车辆通行无行驶交叉冲突,该两条道路均为双向行驶道路,本实施例第一道路为双向四车道,第二道路为双向二车道;如图所示,图中虚线部分为各车道车辆拟行驶路线,以路口上半边为例,第一道路自右向左行驶方向与第二道路交汇,包括在该平面交叉路口的路面上划分的直行区110、第一右转区120、第二右转区210、第一调头区130和第二调头区220,其中,第一调头区130还包括内圈调头区131和外圈调头区132,各区域之间设置有用于划分或隔离各区域的分隔物,该分隔物包括交通线、护栏、柔性立柱等,各区域内地面上设置引导标识,车辆在上述直行区110、第一右转区120、第二右转区210、第一调头区130和第二调头区220的区域内行驶。该直行区、第一右转区、第二右转区、第一调头区和第二调头区之间设置有用于划分或隔离各区域的分隔物,所述分隔物包括交通线、护栏、柔性立柱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直行区110用于第一道路100上的车辆沿其行驶穿过所述交叉路口,第一右转区120用于第一道路100上的车辆右转行驶进入第二道路 200,第一调头区130用于第一道路100上的车辆在所述路口内调头行驶,从而进入第一道路100上的反向车道,第一调头区130包括内圈调头区131和外圈调头区132,该内圈调头区的调头半径小于外圈调头区的调头半径,既可对调头车辆进行分流,又可适用于不同调头转弯半径的车辆;第二右转区210用于第二道路200上的车辆右转行驶进入第一道路100,第二调头区220用于第二道路200上的车辆在所述路口内调头行驶,从而进入第二道路200的反向车道;在本方案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头区和第二调头区可设置一圈、二圈或多圈。

路口下半边(即第一道路自左向右行驶方向与第二道路交汇)与上述上半边呈中心对称,其路面设置与行驶方法与上述上半边一致。

路口中间设置有第一禁行区310,在对应第二道路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二禁行区320,该第一禁行区310与第二禁行区320禁止通行。直行区110绕过第一禁行区310并位于第一禁行区和第二禁行区之间。第二禁行区320设置在直行区110、第一右转区120、第二调头区220和第二右转区210围成的区域内,有助于正确分流,防止车辆跨区域行驶。路口路面上在相应的区域内还设置柔性立柱330,防止车辆跨区行驶,该柔性立柱被车辆挤压时可进行摆动,防止车辆撞击损坏。

第一禁行区310和第二禁行区320的边界设置有用于划分或隔离该区域的分隔物,该分隔物包括交通线、护栏、柔性立柱等,禁止车辆进入,第一禁行区和第二禁行区内地面上设置禁行标识,或由护栏、柔性立柱等进行隔离,防止车辆进入。

该第一禁行区310和第二禁行区320内可设置路灯等交通照明装置或建设绿化带,对车辆进行物理隔挡,防止车辆违规穿越;也可为建设空中轨道交通设施提供基底施建区域,有利于公共交通的多元化、空间化发展。

该平面交叉路口的通行方法如下:

禁止车辆在所述路口左转行驶,其中,第一道路100上的车辆在该路口的行驶方法包括:沿直行区110直行绕过第一禁行区310穿越路口、沿第一右转区右转行驶进入第二道路200和沿第一调头区130调转车头进入第一道路100的反向行驶车道;第二道路200上的车辆在所述路口的行驶方法包括:沿第二右转区210右转行驶进入第一道路100和沿第二调头区220调转车头进入第二道路200的反向车道。

本方案平面交叉路口不设置左转区域,避免了常规路口车辆行驶路线交叉造成的冲突点,该路口不必设置交通信号灯,按照上述通行方法沿相应的通行区域行驶,可保证路口顺畅通行,有效防止路口拥堵,进而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本实施例为两条道路交叉的路口方案,在本方案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两条以上的道路交叉口按本方案进行设置,将多条道路两两交叉的路口设置成本发明的平面交叉路口。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第二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图中虚线部分为各车道车辆拟行驶路线,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第一道路和第二道路均为双向四车道,车辆在进出路口时可进行有序地分流或汇合,以图2所示的路口上半部分为例,从第一道路100的第一车道101沿第一右转区120右转行驶进入第二道路200时,可进入第二道路的第四车道204或第二道路的第三车道203,第二道路第二车道202上沿第二调头区220调头行驶的车流汇合进入第二道路第三车道203;第二道路第二车道202上的车辆可向右与第二道路第一车道201上的车辆汇合,从而沿第二右转区210行驶进入第一道路第一车道101。

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第三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图中虚线部分为各车道车辆拟行驶路线,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第一道路为双向八车道,第二道路为双向四车道,路口分别设置两个同方向并行的直行区110、第一右转区120和第二右转区210;车辆在进出路口时可进行有序地分流或汇合。

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附近从A处到达B处的行驶路线示意图,参考图4,定义图示方向上方为北方,下方为南方,左方为西方,右方为东方。A处在第一道路100上且位于路口2西侧自西向东行驶车道上,B处在第三道路300上且位于路口2北侧自南向北行驶的车道上,若车辆001需要从A处到达B处,由于路口禁止左转行驶,则车辆001 需要沿第二路口2直行区穿过该路口,然后沿第一道路100自西向东继续直行,到达路口1,进入第一路口1时沿第一调头区调转车头进入第一道路100反向(自东向西)行驶,在回到第二路口2前变换车道进入右转车道,回到路口2沿第一右转区右转行驶进入第三道路300自南向北行驶,即可到达B处,行驶路线参考图中虚线部分。按照本技术方案的平面交叉路口及其通行方法可以有多重路线到达所设定的目的地,本实施例仅给出其中一种行驶路线。

图5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附近从C处到达B处的行驶路线示意图;参考图5,定义图示方向上方为北方,下方为南方,左方为西方,右方为东方。B处与图4所述B处位置一致,C处在第三道路300上且位于第二路口2南侧自南向北行驶的车道上,若车辆001需从C处到达 B处,由于纵向道路不设置直行区,车辆001需在第二路口2处沿第二右转区右转行驶进入第一道路100并自西向东行驶,在到达第一路口1 前变换车道进入调头车道,然后沿第一调头区调转车头在第一道路100 反向(自东向西)行驶,在回到第二路口2前变换车道进入右转车道,回到路口2沿第一右转区右转行驶进入第三道路300自南向北行驶,即可到达B处,行驶路线参考图中虚线部分。按照本技术方案的平面交叉路口及其通行方法可以有多重路线到达所设定的目的地,本实施例仅给出其中一种行驶路线。

图6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附近从C处到达D处的行驶路线示意图,参考图6,定义图示方向上方为北方,下方为南方,左方为西方,右方为东方。C处与图5所述C处位置一致,D处在第一道路100上并位于第二路口2西侧自东向西行驶的车道上,若车辆001需从C处到D 处,由于路口不设置左转区且禁止左转,则车辆001需在第二路口2 处沿第二右转区右转行驶进入第一道路100并自西向东行驶,在到达第一路口1前变换车道进入调头车道,然后沿第一调头区调转车头在第一道路100反向(自东向西)行驶,回到第二路口2时沿直行区穿过第二路口2即可到达D处,行驶路线参考图中虚线部分。按照本技术方案的平面交叉路口及其通行方法可以有多重路线到达所设定的目的地,本实施例仅给出其中一种行驶路线。

图7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附近从A处到达E处的第一种行驶路线示意图,参考图7,定义图示方向上方为北方,下方为南方,左方为西方,右方为东方。A处与图4所述A处位置一致,E处在第三道路 300上且位于第二路口2北侧自北向南行驶的车道上,若车辆001需从 A处到E处,由于路口不设置左转区且禁止左转,本实施例中,车辆001 在A处沿第一调头区进入第二路口2调转车头反向(自东向西)行驶,在进入第三路口3前变换车道进入右转车道,到达第三路口3时沿第一右转区右转行驶进入第四道路400并自南向北行驶,到达地四路口时沿其第二右转区右转行驶进入第五道路500并自西向东行驶,到达第五路口5时沿其第一右转区右转行驶到达地三道路并自北向南行驶,即可到达E处,行驶路线参考图中虚线部分。按照本技术方案的平面交叉路口及其通行方法可以有多重路线到达所设定的目的地,本实施例仅给出其中一种行驶路线。

图8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交叉路口附近从A处到达E处的第二种行驶路线示意图,参考图7,定义图示方向上方为北方,下方为南方,左方为西方,右方为东方。A处与E处的位置和图7所述实施例A、E位置一致,若车辆001需从A处到E处,由于路口不设置左转区且禁止左转,本实施例中,车辆001沿第一道路100自西向东行驶进入第二路口2并沿其直行区穿过第二路口,然后在第一道路100上继续自西向东行驶,到达第一路口1时沿其第一调头区调转车头反向(自东向西)行驶,在回到第二路口2前变换车道进入右转车道,进入第二路口2时沿其第一右转区右转行驶进入第二道路200,并自南向北行驶,在到达第五路口5 前变换车道进入调头车道,进入第五路口5时沿其第二调头区调转车头反向行驶即可到达E处,行驶路线参考图中虚线部分。按照本技术方案的平面交叉路口及其通行方法可以有多重路线到达所设定的目的地,本实施例仅给出其中一种行驶路线。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