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扫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178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扫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扫把。



背景技术:

经常在报纸看到环卫工人被撞身亡的悲剧,百度搜索发现这类事故很多。经调查,发现环卫工人被撞伤、撞亡都是因为环卫工人工作时间多为黎明,光线弱,驾驶员不易看清路况。虽然他们也穿有反光条的服装。但反光背心是一种“被动式预防”,必须在灯光直射下,才能反光警示,若车辆灯光较弱或未从适当角度照射,不能起到警示作用,环卫工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警示效果好的安全扫把,提高环卫工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安全扫把,包括扫把的扫把杆,扫把杆的上端安装有手电筒,手电筒中部设置有用以警示的爆闪灯筒体,手电筒上端设置有用以照明的照明灯筒体;扫把杆上端还套设有位于手电筒外围的透明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外壳由沿径向穿过透明外壳和扫把杆的螺栓限制其轴向位置,螺栓穿过扫把杆和透明外壳后由螺母锁紧;所述扫把杆上端内部设置有用以套装手电筒的座孔,透明外壳内部具有与手电筒上端部配合的定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座孔内侧壁设置有与扫把杆轴心线平行的限位直槽,所述手电筒下端部设置有与限位直槽配合的凸齿。

进一步的,所述手电筒的下部设置有用以控制爆闪灯筒体亮暗的爆闪灯开关和用以控制照明灯筒体亮暗的照明灯开关;所述透明外壳上与爆闪灯开关和照明灯开关对应处设置有可供手指伸入按压开关的槽口,所述槽口内设置有可上下推拉的活动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安全扫把结构新颖,安全使用,可主动给机动车发出警示信号,警示性能好,大大提高环卫工作安全系数,同时具备照明功能,拆装方便。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3是图3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1-扫把杆、2-手电筒、3-爆闪灯筒体、4-照明灯筒体、5-透明外壳、6-螺栓、7-螺母、8-座孔、9-定位槽、10-锥形部、11-限位直槽、12-凸齿、13-爆闪灯开关、14-照明灯开关、15-槽口、16-活动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安全扫把,包括扫把的扫把杆1,扫把杆1的上端安装有手电筒2,手电筒2中部设置有用以警示的爆闪灯筒体3,手电筒上端设置有用以照明的照明灯筒体4;扫把杆1上端还套设有位于手电筒2外围的透明外壳5,该手电筒具有照明和警示两种功能,使用方便,清洁工出工时可当手电照明,工作时爆闪灯对过往机动车发出警示信号,以防机动车撞到清洁工,保证清洁工的人身安全,大大提高环卫工作的安全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外壳由沿径向穿过透明外壳和扫把杆的螺栓6限制其轴向位置,螺栓穿过扫把杆和透明外壳后由螺母7锁紧;所述扫把杆1上端内部设置有用以套装手电筒的座孔8,透明外壳内部具有与手电筒上端部配合的定位槽9,定位槽与透明外壳内侧壁之间通过锥形部10过渡,使得手电筒上端易于落入定位槽中,避免在挥动扫把时手电筒发生窜动,保证手电筒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电筒2的下部设置有用以控制爆闪灯筒体亮暗的爆闪灯开关13和用以控制照明灯筒体亮暗的照明灯开关14;所述透明外壳5上与爆闪灯开关和照明灯开关对应处设置有可供手指伸入按压开关的槽口15,所述槽口内设置有可上下推拉的活动门16,活动门16两侧设置有滑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孔8内侧壁设置有与扫把杆轴心线平行的限位直槽11,所述手电筒下端部设置有与限位直槽配合的凸齿12,套装手电筒时,凸齿12对准直槽,保证手电筒安装的周向位置,使得手电筒上的开关能够恰好对准槽口15的位置。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