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霾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2579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雾霾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霾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雾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人人皆知,霾离子除了来自于始发性排放以外,例如燃煤锅炉等动力设备产生的污染物,更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我国北方天气干旱,粉尘多次升空沉降,空中聚集可达到雾霾指数的60%以上,遇到无风天气,在气压相对较低的天气形成重度雾霾。

根据各重点城市公布的颗粒物源解析结果表明:扬尘等是城市中PM2.5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城市中的扬尘主要来源于道路、建筑工地等处。在通行的路面上,霾离子在干旱天气时汽车通过时肉眼可以见,这些粉尘会再次升空聚集,在一定浓度情况下就会形成雾霾天气阻止人的视线。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PM10和PM2.5,其中PM2.5颗粒由于其粒径小,表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危害更大。因此,改善雾霾气候和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

为了抑制城市道路、建筑工地等处的扬尘,目前城市中主要采取洒水车除尘,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抑尘、保湿的作用,但需要专人专车,且不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对于漂浮在高空中的粉尘颗粒作用甚微,且不带电荷的水雾仅对直径10μm以上的粉尘有较高的降尘效率,对于PM2.5颗粒物粒这类径小的污染物,普通喷雾难以使其沉降,不能达到理想的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霾治理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路面扬尘较难去除,且易漂浮升空导致颗粒物扩散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雾霾治理系统,包括凹凸型路面,路面内埋设有多排微流水管,多排微流水管沿路面走向间隔设置,所述微流水管的一端开口,微流水管的另一端与主送水管连通,所述主送水管与远距离输水管道的一端连通,远距离输水管道另一端安装输水泵,所述输水泵的进水口设置在河道净水区域;所述路面的两侧设置排水口,排水口与城市排水管道连通。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雾霾治理系统,所述主送水管上安装静电喷雾装置,所述静电喷雾装置包括金属喷头、储液箱、增压泵、电源、逆变器、控制逆变器与增压泵电机工作的喷雾控制器,所述喷雾控制器与电源控制器电连接,金属喷头安装在微流水管的开口端,增压泵出口与金属喷头连通,增压泵进口与储液箱连通,所述金属喷头与逆变器正极相连,逆变器负极接地。

如上所述的一种雾霾治理系统,所述电源为光能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导线、蓄电池和用于控制蓄电池充放电的电源控制器,所述蓄电池与电源控制器的放电接口电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与电源控制器的充电接口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雾霾治理系统,所述金属喷头包括外筒,外筒通过螺纹结构与微流水管固定安装,外筒内设置有同轴的多根金属毛细管,金属毛细管的一端作为喷雾口,另一端与微流水管连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雾霾治理系统,所述储液箱内装有含壳聚糖的高分子水溶液。

如上所述的一种雾霾治理系统,所述输水泵为磁化泵,所述河道净水区域为含有EM菌的水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霾治理系统,结合污水处理后的废水排放至城市河道,再经河道生态处理形成的净水回用为基础,结合水体微生物EM菌繁育技术、以磁化水体远距离输送为措施,利用汽车行驶、水气蒸发、凹凸型路面等自然条件和优势,使扬尘颗粒物形成聚集和沉降,避免再次升空形成雾霾,从而有效改善城市道路周边以及城市整体的环境和空气质量。

2、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原有的道路上对路面进行改造和升级进行使用,不需要额外的占地使用支撑装置,具体来说包括:

2.1 静电喷雾过程形成带电的雾化微纳米颗粒,具有比不带电的水雾更强的吸附作用,能够高效、快速吸附团聚城市扬尘中的PM2.5颗粒物;储液箱中的静电喷雾的溶液是壳聚糖等天然高分子水溶液,经静电喷雾产生的含壳聚糖的带电雾化高分子纳米颗粒,对PM2.5颗粒物有很强吸附能力,同时还具有天然抗菌作用,能够在净化空气的同时清新空气。

2.2 优选方案中在静电的作用下,溶液在电场力作用下形成带电的雾化微纳米颗粒,能够快速、有效的吸附周围的PM2.5颗粒使之团聚、沉降,从而达到消除PM2.5颗粒物的目的。另外,由于从路面喷雾,能够从根本上彻底消除雾霾的再次升空,实效快速和高效的雾霾治理,因此能够快速消除城市道路、建筑工地等引起的扬尘,并阻止扬尘中的PM2.5颗粒物在大气中停留、传播。

3、本实用新型覆盖范围广、使用方便,系统简单便于维护,可利用自然条件丰富,持续受益效率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述静电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述静电喷雾装置的电气原理图。

附图标记:1-路面,2-微流水管,3-主送水管,4-远距离输送管,5-输水泵,6-排水口,7-河道,11-金属喷头,12-逆变器,13-储液箱,14-增压泵,15-喷雾控制器,16-太阳能光伏电池板,17-蓄电池,18-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雾霾治理系统,在凹凸型路面1下埋设有多排微流水管2,微流水管2采用无缝钢管做防腐处理后,和路基修建同时施工进行预埋,然后再进行凹凸型的路面1施工,多排微流水管之间沿路面走向间隔设置,间隔范围控制在1~1.5m之间,微流水管2的一端开口并与路面1上侧连通,为了防止微流水管2的开口端被杂物堵塞,可将其开口端设置在凹凸型路面的凸起部位侧面,以利于微流水管2水等液体喷洒,微流水管2另一端与主送水管3连通,也即多排的微流水管2的一端均与主送水管3连接,以实现集中输送水等液体,该主送水管3与远距离输水管道4的一端连接,远距离输水管道4另一端安装在输水泵5的出口端,输水泵5的进水口设置在河道7净水区域;路面1的两侧设置排水口6,排水口6与城市排水管道连通。进一步的,输水泵为磁化泵;河道净水区域为含有EM菌的水体,EM菌组合包括光合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扩繁至1~2亿/立方厘米;

本实用新型结合河道7中处理后的净水进行回用,置入对人体无害的EM菌,通过磁化泵输送于至微流水管,然后对城市道路的路面进行喷洒,当汽车行驶经过时,汽车的轮胎带动水体均匀湿润路面,阻止粉尘升空。同时,人行道和城市道路等路面1能够保持24小时微流湿润状态,沉降霾离子,在车轮碾压作用下,经过微流水体到路边后进入排水口至雨水管道收集、治理雾霾,使路面1上的粉尘不再升空,达到降低雾霾的目的。通过水气蒸发增加空气湿度90%以上,使空气中霾离子表面胀力充分吸收水分子,增加霾离子自身重量,当比重超过空气重量时达到霾离子沉降的目的。综合水体磁化、微生物技术融入III-IV地表水等实施和过程处理,使水分子不断螯合霾离子,达到霾离子快速沉降和不再升空的目的。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主送水管上安装静电喷雾装置,静电喷雾装置包括金属喷11头、逆变器12、储液箱13、增压泵14、控制逆变器12和增压泵电机工作的喷雾控制器15,喷雾控制器电连接电源控制器,金属喷头安装在微流水管的开口端,增压泵出口与金属喷头连通,其进口与储液箱连通,金属喷头与逆变器正极相连,逆变器负极接地,设置静电喷雾装置进而进一步的提高雾霾治理的效果。

电源采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11和蓄电池13构成,为静电喷雾装置进行供电,太阳能光伏电池板11由支撑杆18固定安装,储液箱13、蓄电池17设置在支持杆的下部,方便进行管理和维护,蓄电池17供电电压为12伏,经逆变器12输出电压为24~36伏。金属喷头11包括外筒,外筒通过螺纹结构与微流水管2固定安装,外筒内设置有同轴的多根金属毛细管,金属毛细管的一端作为喷雾口,另一端与微流水管2连通。该金属毛细管为内径1~5毫米不锈钢毛细管,微流水管2为内径4毫米左右。储液箱13内装有含壳聚糖的高分子水溶液,通过增压泵14可以从金属喷头喷出雾化的壳聚糖的高分子水溶液,以提高雾霾聚集和沉降效果。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静电喷雾装置的电气原理图,太阳能光伏电池板16通过导线连接电源控制器,电源控制器具体可采用西门子或者安森美半导体NCP1294系列太阳能充电控制器,蓄电池17与电源控制器的放电接口电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16与电源控制器的充电接口电连接。喷雾控制器15包括逆变器输出电压控制模块和水泵电机驱动模块,逆变器输出电压控制模块电连接逆变器12,控制其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大小,逆变器12的电压输出端负极接地,正极通过导线连接金属喷头11,水泵电机驱动模块控制增压泵14的运行,喷雾控制器连接连接金属喷头安装的PM2.5传感器,当PM2.5传感器检查到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含量超过限定值50微克/立方米时,喷雾控制器接受到启动信号,将控制逆变器12和增压泵14开始工作,将储液箱13中的溶液输送至金属喷头11进行喷雾作业,当金属喷头11开始喷雾时,可以暂停通过输送泵5向微流水管2中输送含有EM菌的水体,以实现节能运行。在储液箱13内的液体也可以选用其他具有降尘作用的溶液。

本系统是一种生态型的雾霾治理系统,在利用的城市河道水的净水回用的基础上,结合埋设有微流水管的凹凸型路面,利用汽车行驶和水气蒸发湿润道路等自然条件和优势,较好的阻止粉尘升空,并能够及时将沉降的雾霾、灰尘通过排水口、城市排水管道排出,从而有效的避免雾霾再次成形。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