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区临时便道铺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36242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铁路常用便道的铺设,具体是软基区临时便道铺设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公路、铁路常用便道中,遇软基处往往需要较大量的换填,同时采用泥结碎石路面时也会因为基底的沉降而损坏,出现开裂、松散、凹陷等问题。

施工便道通行车辆较多,载重大,常规便道大量进行换填则会消耗较大的成本,后期维护成本也较高。

申请号:201210404339.9 申请日:2012-10-22涉及一种道路地基的施工方法,地基为承载力不足的软弱底层,地层土质松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所述地基的回填土为建筑渣土,所述建筑渣土主要由碎砖块、混凝土块、石块组成,将其中大块建筑渣土用破碎机破碎至粒径为30cm以内,并往破碎后的建筑渣土掺入比例为30%-35%粉质粘土,以便道路施工,真正做到资源优化配置、节省投资、提高效率,废物利用减少了工程成本和资源浪费。

该专利用于道路地基的施工,是标准的施工,对于临时便道铺设不适用。

申请号:201520116818.X 申请日:2015-02-26公开的一种制式竹网泥上铺设结构,包括:毛竹、铁丝、泥上便道泡沫板,所述毛竹横向铺设形成毛竹行,多根毛竹在毛竹行上纵向铺设形成毛竹列,毛竹行与毛竹列交叉处铁丝绑扎形成竹网单元,多个竹网单元纵向排列连接形成竹网单元列,多列竹网单元列横向排列连接形成制式竹网,泥上制式竹网的纵向两端及相邻制式单元列之间设有纵向的泥上便道泡沫板。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竹网铺设,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施工质量好。

该专利技术没有对软基处理,仅仅在泥上制式竹网的纵向两端及相邻制式单元列之间设有纵向的泥上便道泡沫板,对于载重车的通过性能是完全不符合要求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软基处施工便道的加固及面层,提高特殊部位施工便道的使用寿命,降低便道软基处理所消耗的成本,特提出软基区临时便道铺设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软基区临时便道铺设结构,包括软基区,在所述的软基区填筑有砖渣层或建筑垃圾层,并简单压实形成软基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软基面上填筑有泥结碎石层一,泥结碎石层一上铺设有竹筋层,竹筋层上再填筑有泥结碎石层二。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泥结碎石层一、二的厚度为50~100mm。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竹筋层中竹筋绑扎成网状结构,其网孔尺寸为95-105m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铺设时,当竹筋层在泥结碎石层一、二中,两层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起到了类型钢筋混凝土作业的原理,虽然作用效果要弱于钢筋混凝土,但是竹筋成本低廉、竹节及剖开面与泥浆结合的效果要优于钢筋。

在车辆等行驶时,竹网整体受力能够起到较好的抵抗弯矩的效果,可以在填筑要求较高的段落予以推广,同时也具有环保等效果。

泥结碎石层一、二为50~100mm厚,不仅上下两层结构将竹筋层结合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起到了类型钢筋混凝土作业的原理。

竹筋层中竹筋的网孔尺寸为95-105mm,并绑扎成网状结构,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起到了类型钢筋混凝土作业的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是软基区,2是软基面,3是泥结碎石层一,4是竹筋层,5是泥结碎石层二,6是砖渣层或建筑垃圾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

软基区临时便道铺设结构,包括软基区1,在所述的软基区1填筑有砖渣层或建筑垃圾层6,并简单压实形成软基面2,在所述的软基面2上填筑有泥结碎石层一3,泥结碎石层一3上铺设有竹筋层4,竹筋层4上再填筑有泥结碎石层二5。

泥结碎石层一、二3、5的厚度为50~100mm。

竹筋4中竹筋绑扎成网状结构,其网孔尺寸为95-105mm。

具体铺设时,对软基便道施工段落处理前,

先对软基区1进行填筑砖渣或建筑垃圾,并简单压实,形成软基区的初步处理,也就是形成软基面2;

其次在软基面2上填筑一层50~100mm厚泥结碎石层一3,摊铺并压实;

第三、铺设竹筋层4,并绑扎成网,其网孔尺寸在100mm左右;

第四、再填筑一层50~100mm厚泥结碎石层二5,摊铺压实,摊铺前对上层洒水湿透,使上下面层重新胶结成一个整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