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7800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桥梁结构中,桥梁支撑结构承担着将桥体的荷载传递给下部结构的功能,同时 还要承担桥体产生的位移和转动,特别是在桥体受到较大外力冲击的情况下,桥体本身产生较大幅度的位移和转动时,为了避免引起严重的后果,桥梁支撑结构必须能够相对桥体产生一定的相对位移和转动来吸收冲击以降低外力的破坏性。

而现有技术中,盖梁在支撑预制箱梁的过程中,是将预制箱梁直接限制在盖梁的两个限位块之间,这样一旦桥墩发生微小的晃动时,则预制箱梁也会发生晃动,且逐渐偏离原始状态,而桥面的抗应力又比较有限,久而久之桥面就会出现裂痕,严重时就会造成桥体断裂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支撑结构,其能够减少桥墩产生的晃动对预制箱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桥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桥梁支撑结构,包括盖梁和预制箱梁,所述盖梁的横向两端的上表面各带有一限位块,所述盖梁于两限位块之间的上表面成内凹的弧形,所述预制箱梁的底面为外凸的弧形,并且盖梁的上表面与预制箱梁的底面相匹配,且所述盖梁的上表面与预制箱梁的底面之间排布有若干滚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当桥墩发生晃动的时候,预制箱梁能够在滚柱的作用下,与盖梁之间发生微小的滑动,之后由于盖梁的上表面为凹陷的弧面的,从而又会因为重力的作用恢复到原始状态,进而也就能够减少桥面出现裂痕的可能性。

优选为,所述盖梁的上表面的弧度为π/12~π/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能够使盖梁的上表面接近于平整的状态,其在平时正常的情况下,又能够降低预制箱梁发生偏移的问题。

优选为,所述预制箱梁的底面覆盖有阻尼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能够适当减小预制箱梁在滚柱上滑动的惯性,降低其缓冲过程中,直接撞击到限位块的概率。

优选为,所述阻尼层的两端带有沿边,所述沿边覆盖于所述滚柱的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有利于增大阻尼面积,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小预制箱梁的惯性。

优选为,所述覆盖的上表面于整体滚柱的横向两侧设置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能够对滚柱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能够避免滚柱随着预制箱梁的滑动而偏离原始位置,避免时间久后,预制箱梁发生单边倾斜的问题。

优选为,所述凸起的上表面为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凸起的边缘是光滑的,从而能够减轻滚柱与凸起边缘发生的摩擦力度,进而有利于延长滚柱和凸起的使用寿命。

优选为,所述盖梁的纵向两侧面上各带有一个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预制箱梁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能够增大对凸台的支撑面积,有利于提高预制箱梁的稳定性。

优选为,所述限位块内侧的上边缘为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当预制箱梁嵌入到两限位块之间的过程中,能够更容易进行校准,从而有利于提高预制箱梁安装的效率。

优选为,所述倒角和预制箱梁之间嵌设有缓冲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缓冲块是在预制箱梁嵌入到两限位块之间后,进行设置的,这样能够提高预制箱梁与限位块之间的缓冲作用,从而也有利于缓解桥墩或盖桥晃动对预制箱梁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盖梁的上表面和预制箱梁的地面均是弧形的,这样当盖梁有微小晃动的时候,预制箱梁能够与盖梁之间进行相对的滑移,之后预制箱梁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两者恢复到原始状态,这样降低了桥面断裂的概率;

2、将滚柱设置于盖梁和预制箱梁之间,减少盖梁和预制箱梁之间发生较大的磨损。

3、阻尼层的设置能够削弱预制箱梁滑移过程中较大的惯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预制箱梁与限位块撞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桥梁支撑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桥梁支撑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中,1、盖梁;11、限位块;111、倒角;12、缓冲块;13、凸起;14、凸台;15、支撑块;2、预制箱梁;21、阻尼层;211、沿边;3、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桥梁支撑结构,包括盖梁1和预制箱梁2,盖梁1成倒置的等腰梯形,其上表面横向两端设置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之间的间距略大于预制箱梁2横向宽度。并且,两限位块11内侧上边缘是呈倒角111的,这样当预制箱梁2在安装的时候,预制箱梁2能够与盖梁1之间能够更容易进行定位。而且当预制箱梁2落梁之后,倒角111和预制箱梁2之间还会填充一个缓冲块12,缓冲块12由防老化的硅橡胶制成。这样一方面能够减少倒角111的边缘与预制箱梁2的侧面进行摩擦,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盖梁1对预制箱梁2的影响。

其次,盖梁1于两限位块11之间的上表面为内凹的弧形,其是沿盖梁1的横向设置的,而预制箱梁2的底面为外凸的弧形,其是沿着预制箱梁2的横向设置的。而且盖梁1的上表面与预制箱梁2的底面相配合。并且此处盖梁1的上表面和预制箱梁2的底面弧度为π/12~π/6,优选为π/9,这样能够使盖梁1上表面趋于平整的状态,从而有利于保证预制箱梁2的稳定。

另外,预制箱梁2的底面和盖梁1的上表面之间设有若干的滚柱3,滚柱3的轴向与盖梁1的纵向相平行。当盖梁1发生微小的晃动时,预制箱梁2能够在滚柱3的作用下,与盖梁1发生相对的偏移,从而也就起到了缓冲的作用。而且一旦预制箱梁2和盖梁1之间发生了相对偏移,那么预制箱梁2也能够以为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盖梁1和预制箱梁2之间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也就能够降低桥面因为应力过大而发生断裂的概率。

再者,预制箱梁2的底面还铺设有阻尼层21,阻尼层21为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制成的耐磨阻尼编织层。这样能够保证预制箱梁2能够在滚柱3的作用下,可以与盖梁1发生相对偏移的同时,也能够使预制箱梁2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而且,阻尼层21的横向两侧的沿边211未与预制箱梁2的底面相连接,且覆盖在滚柱3的表面,这样能够适当控制预制桥梁的惯性。

而且,盖梁1上表面于整体滚柱3的两侧还设置有凸起13,并且凸起13的上表面为弧形,这样一方面凸起13能够将滚柱3进行限位,避免滚柱3在滚动滑移之后,未及时恢复到初始状态,而造成预制箱梁2单边缺少支撑点而发生倾倒的危险。并且,由于凸起13的上表面为弧形的,这样也能够减少凸起13上表面的边缘与滚柱3发生较大的摩擦。

如附图3所示,并且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盖梁1对预制箱梁2进行支撑,盖梁1的纵向两侧面均设置有两凸台14,并且凸台14是关于盖梁1横纵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且凸台14上还设置了支撑块15,支撑块15与预制箱梁2相抵接,从而增大了支撑面,有利于增强支撑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