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0446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园艺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



背景技术:

绿篱是将灌木或小乔木等植物以近距离的株行进行种植形成的绿色墙体。绿篱由于其具有减弱噪声、美化环境、围定场地、划分空间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居住小区,以及公园中,在居住小区或公园的各种绿地中,在人行道旁种植绿篱不仅使行走在人行道的人们感受到美景带来的舒畅心情,而且能够有效改善周围的空气质量。

然而,现有技术中绿篱与人行道地砖之间缘石仅仅起到隔开种植绿篱土壤与人行道的作用,其存在绿篱生长过程中在绿化浇水或者雨后,绿化浇水或雨水外溢将落下的植物枝叶带到人行道上,增加了人行道的污染,导致每次浇水后或者雨后都需要人工对人行道进行水洗,增加了人行道的水洗频率,浪费人力物力。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能够减少绿化水外溢,减轻对人行道的污染以及人行道水洗频率的一种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所述人行道缘石上部截面呈“凸”状结构,所述“凸”状结构包括基体,以及位于基体上的伸出端,所述伸出端最高点距离所述基体上表面60mm;

所述人行道缘石下部为多个锥体,并且所述锥体底面与所述基体下表面贴合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伸出端位于所述基体的上表面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伸出端长度与所述基体长度相同,宽度为75mm~100mm。

优选地,所述基体内部横向开设呈倒“L”型的渗水通道。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端的侧面与所述基体的上表面成弧形连接。

优选地,所述伸出端位于所述基体上表面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伸出端的一侧面与所述基体的侧面齐平,所述伸出端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基体的上表面成弧形连接。

优选地,所述多个锥体沿所述基体长度方向布置一排或多排。

优选地,所述基体的规格为长450~550mm、宽150~250mm、高80~120mm。

优选地,所述基体的规格为长500mm、宽200mm、高10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能够减少绿化水外溢,减轻对人行道的污染以及人行道水洗频率。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实用新型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人行道缘石上部截面呈“凸”状结构,“凸”状结构包括基体,以及位于基体上的伸出端,所述伸出端最高点距离所述基体上表面60mm。人行道缘石下部为多个锥体,并且锥体底面与所述基体下表面贴合一体成型。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图1的A-A剖面图,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人行道缘石上部截面呈“凸”状结构1,“凸”状结构1包括基体11,以及位于基体上的伸出端12,伸出端12最高点距离基体11上表面60mm。人行道缘石下部为多个锥体2,并且锥体底面与基体11下表面贴合一体成型。锥体2沿基体11长度方向布置一排或多排,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布置两排锥体2。

根据本实用新型,基体11的规格为长450~550mm、宽150~250mm、高80~120mm。优选地,基体11的规格为长500mm、宽200mm、高100mm。

在基体11内部横向开设呈倒“L”型的渗水通道111。优选地,渗水通道进水口出设有滤水纱网,以防止土壤中的泥沙进入渗水通道111。

本实施例中,伸出端12位于基体11的上表面的中部,伸出端12的侧面与基体11的上表面成弧形连接112。优选地,伸出端12长度与基体11长度相同,宽度为75mm~100mm。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的安装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在种植绿篱植被的土壤4与人行道地砖3的边缘之间嵌入人行道缘石,人行道缘石下部的锥体2插入到土壤中,并且将倒“L”型的渗水通道111的出水口与地下管道41(连通地下排管路)的进水口对齐。在施工过程中,基体11的上表面与人行道地砖3的上表面对齐。根据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伸出端12的侧面与基体11的上表面成弧形连接112,以保证人行道地砖3与人行道缘石之间没有死角,能够通过人行道水洗快速简便地对人行道进行清洁。

本实施例中伸出端12的最高点与基体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60mm,对绿篱浇水时将水有效地挡在种植植被的土壤4一侧,防止了枝叶随着绿篱浇水外溢至人行道。当遇到较大的降雨时,倒“L”型的渗水通道111也能够有效地对雨水排至地下管路,防止雨水外溢。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人行道缘石上部截面呈“凸”状结构,“凸”状结构包括基体11,以及位于基体上的伸出端12,伸出端12最高点距离基体11上表面60mm。人行道缘石下部为多个锥体2,并且锥体底面与基体11下表面贴合一体成型。锥体2沿基体11长度方向布置一排或多排,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布置两排锥体2。

根据本实用新型,基体11的规格为长450~550mm、宽150~250mm、高80~120mm。优选地,基体11的规格为长500mm、宽200mm、高100mm。

在基体11内部横向开设呈倒“L”型的渗水通道111。优选地,渗水通道进水口出设有滤水纱网,以防止土壤中的泥沙进入渗水通道1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伸出端12位于基体11上表面的一侧,伸出端12的一侧面(a侧面)与基体11的侧面齐平,伸出端12的另一侧面(b侧面)与基体11的上表面成弧形连接。优选地,伸出端12长度与基体11长度相同,宽度为75mm~100mm。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的安装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在种植绿篱植被的土壤4与人行道地砖3的边缘之间嵌入人行道缘石,人行道缘石下部的锥体2插入到土壤中,并且将倒“L”型的渗水通道111的出水口与地下管道41(连通地下排管路)的进水口对齐。在施工过程中,基体11的上表面与人行道地砖3的上表面对齐。根据本实用新型,伸出端12位于基体11上表面的一侧,伸出端12的一侧面(a侧面)与基体11的侧面齐平,伸出端12的另一侧面(b侧面)与基体11的上表面成弧形连接。以保证人行道地砖3与人行道缘石之间没有死角,能够通过人行道水洗快速简便地对人行道进行清洁,同时基体11的一部分可以作为地砖使用,有效增加了人行道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伸出端12的最高点与基体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60mm,对绿篱浇水时将水有效地挡在种植植被的土壤4一侧,防止了枝叶随着绿篱浇水外溢至人行道。当遇到较大的降雨时,倒“L”型的渗水通道111也能够有效地对雨水排至地下管路,防止雨水外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绿篱边缘的人行道缘石能够减少绿化水外溢,减轻对人行道的污染以及人行道水洗频率。

必须说明的是,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本实用新型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实施方式,这里披露的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和实践仅是示例性说明,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