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隧道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0743发布日期:2018-07-20 20:0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路面结构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公路隧道路面。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公路隧道路面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具有以下缺点:反射率低、横向抗滑性差、水稳定性差、易起火起烟、使用寿命短。水泥混凝土路面则相应的具有以下优点:反射率高、横向抗滑性好、水稳定性好、起火起烟少、使用寿命长。因此,越来越多的公路隧道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道路建设。

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3923840U的中国专利提出的一种特长公路隧道路面,所述路面由多个路段组成,所述路段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层面、钢筋焊接网片、下层面;所述上层面和下层面由水泥混凝土摊铺而成,上层面的厚度是下层面厚度的1/2;所述钢筋焊接网片由纵向钢筋设置在横向钢筋之上经焊接得到;所述的各钢筋焊接网片间采用平搭方式连接。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上述的公路隧道路面地基不结实,容易导致公路隧道路面从地基处产生歪斜、松动甚至断裂,降低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实际运用中公路隧道路面地基不结实,容易导致公路隧道路面从地基处产生歪斜、松动甚至断裂,降低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公路隧道路面,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公路隧道路面,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垫层、基层、联接层、面层以及磨耗层,所述磨耗层上沿公路隧道路面设置有导向车道条,所述垫层包括上垫层、下垫层以及位于所述上垫层、下垫层之间的中垫层,所述上垫层由级配碎石摊铺而成,所述下垫层由巨粒土摊铺而成,所述中垫层包括用于增加所述上垫层与下垫层之间连接强度的格栅;

所述基层包括上基层、下基层以及位于所述上基层、下基层之间的中基层,所述上基层、下基层均由碾压混凝土碾压而成,所述中基层由钢纤维混凝土摊铺而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级配碎石摊铺而成的上垫层以及由巨粒土摊铺而成的下垫层结构稳定,格栅组成的中垫层增加了上垫层、下垫层与其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垫层的结构强度,垫层结实不易损坏,延长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

由碾压混凝土碾压的上基层和下基层强度高、防渗性能好,有利于提高基层的结构强度与防水性能。由钢纤维混凝土摊铺而成的中基层内的钢纤维能够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提高中基层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

进一步的,所述格栅为钢格栅或者玻璃纤维格栅。

进一步的,所述联接层包括抗冲刷层,所述抗冲刷层由沥青混凝土摊铺而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沥青混凝土摊铺而成的抗冲刷层结构强度高,防水性好,可以避免联接层被水冲刷而缺失,保护路面的完整稳定,从而提高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联接层包括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由沥青阻燃剂摊铺而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沥青阻燃剂摊铺而成的阻燃层燃点高,可减小联接层的起火几率,从而降低路面的起火几率,延长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面层包括上面层、下面层以及位于所述上面层、下面层之间的中面层,所述上面层由水泥混凝土摊铺而成,所述下面层由改性沥青混凝土摊铺而成,所述中面层包括钢筋焊接网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水泥混凝土摊铺而成的上面层以及由改性沥青混凝土摊铺而成的下面层结构强度大。钢筋焊接网片的应力传递均匀,荷载可均匀传布于整个混凝土结构之上,减少了面层产生裂缝的几率。

进一步的,所述上面层的表面进行横向拉毛和纵向刻槽处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表面横向拉毛和纵向刻槽工艺提高了路面抗滑性,尤其是抗侧滑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磨耗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乳化沥青封层、橡胶沥青封层以及纤维耐磨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下至上的乳化沥青封层、橡胶沥青封层以及纤维耐磨层组成的磨耗层增加了微表处与路面的粘结力,增加磨耗层的耐久性,进而提高了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车道条由白色水泥混凝土摊铺而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白色水泥的反射率高,与周围路面的色差大,便于识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垫层由巨粒土下垫层、格栅中垫层以及级配碎石上垫层组成,垫层的结构强度大,垫层结实不易损坏,在力的施加下不易导致垫层朝向施力点的侧向移动,从而保护路面,延长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

(2)通过设置由两层碾压混凝土以及其中的钢纤维混凝土组成的基层,基层的结构强度大,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弯以及抗冲击性能,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增长;

(3)通过设置阻燃层以及抗冲刷层,避免联接层起火以及联接层因被冲刷而导致路面的缺失,保护路面的完整稳定,提高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公路隧道路面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垫层;11、下垫层;12、中垫层;13、上垫层;2、基层;21、下基层;22、中基层;23、上基层;3、联接层;31、抗冲刷层;32、阻燃层;4、面层;41、上面层;42、中面层;43、下面层;5、磨耗层;51、乳化沥青封层;52、橡胶沥青封层;53、纤维耐磨层;6、导向车道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公路隧道路面,包括与土层连接的垫层1,垫层1上表面设置有基层2,基层2上设置有面层4,面层4与垫层1之间设置有联接层3,面层4的上表面设置有磨耗层5,减小路面磨损。

如图1所示,垫层1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下垫层11、中垫层12以及上垫层13。其中,下垫层11由巨粒土摊铺而成,上垫层13由级配碎石摊铺而成,结构稳定,结构强度大。中垫层12包括格栅,上垫层13以及下垫层11通过格栅的格孔相连接,增加了上垫层13、下垫层11与中垫层12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垫层1的结构强度。垫层1整体结实不易损坏,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长。

如图1所示,基层2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下基层21、中基层22以及上基层23。上基层23、下基层21均由碾压混凝土碾压而成,强度高、防渗性能好,有利于提高基层2的结构强度与防水性能。中基层22由钢纤维混凝土摊铺而成。中基层22内的钢纤维能够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提高中基层22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基层2整体的结构强度增强,同时提升了基层2整体的抗拉、抗弯以及抗冲击性能,并可以有效防止渗水,延长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格栅为钢格栅或者玻璃纤维格栅。

如图1所示,联接层3包括抗冲刷层31以及位于抗冲刷层31上的阻燃层32。抗冲刷层31由沥青混凝土摊铺而成,抗冲刷层31的结构强度高,防水性好,可以避免联接层3被水冲刷而缺失,保护路面的完整稳定,从而提高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阻燃层32由沥青阻燃剂摊铺而成,阻燃层32的燃点高,可减小联接层3的起火几率,从而降低路面的起火几率,并使得火势不易通过联接层3蔓延到其上的面层4和磨耗层5或者其下的基层2和垫层1,保护路面,延长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面层4自下而上依次包括上面层41、中面层42以及下面层43。上面层41由水泥混凝土摊铺而成,下面层43由改性沥青混凝土摊铺而成,结构强度大,不易损坏。中面层42包括钢筋焊接网片,钢筋焊接网片由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焊接成型,支撑力强,且钢筋焊接网片的应力传递均匀,荷载可均匀传布于整个混凝土结构之上,减少了面层4产生裂缝的几率。整个面层4的结构强度大,使用寿命长。

上面层41的表面进行横向拉毛和纵向刻槽处理,上面层41的表面横向拉毛和纵向刻槽工艺提高了路面抗滑性,尤其是抗侧滑能力,行车不易打滑,减少交通事故。

如图1所示,磨耗层5由下至上依次包括乳化沥青封层51、橡胶沥青封层52以及纤维耐磨层53。由下至上的乳化沥青封层51、橡胶沥青封层52以及纤维耐磨层53组成的磨耗层5增加了微表处与路面的粘结力,增加磨耗层5的耐久性,进而提高了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磨耗层5上设置有导向车道条6,导向车道条6由白色水泥混凝土沿公路隧道路面长度方向摊铺而成。白色水泥的反射率高,与周围路面的色差大,便于识别。在相同条件下可减少隧道内照明要求和能耗,有助于节约照明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下垫层11、上垫层13、下基层21、上基层23、上面层41以及下面层43的结构强度大,从而使得公路隧道路面的结构强度大,不易弯折或者断裂。

中垫层12以及中面层42增加公路隧道路面的支撑,增加公路隧道路面层次之间的连接面积,增加公路隧道路面的结构强度,延长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

中基层22内的钢纤维能够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提高中基层22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使得公路隧道路面具有较好的延性与韧性,增加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寿命。

抗冲刷层31避免公路隧道路面被水冲刷流失,保护公路隧道路面完整。

阻燃层32有利于公路隧道路面的防火,磨耗层5减小公路隧道路面表面的磨损,导向车道条6有利于引导驾驶员的驾驶路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