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排水的透水地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0887发布日期:2018-07-18 00:33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水地坪。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工艺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建设将道路的给排水和城市热岛效应的解决方案都集中在了道路本身上,通过透水混凝土的施工,加快路面水分的排出,同时也能够达到连通土壤和大气,形成良好透气的效果,从而降低了热岛效应。

授权公告号为CN205223774U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市政透水地坪,包括至于底层的路基层,路基层的顶部依次设置有积水层、衬垫层、级配碎石层和沥青混合料表面层,下雨时水分依次渗透上面的层结构进入积水层中蓄积,为干燥时的路面提供缓释和调节的效果,平衡干湿度,减缓热岛效应。

不过,上述方案中的透水地坪排水蓄水的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夏季雨水降水量高峰时期,如何尽快排出水分降低路面积水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水地坪,具有有效的快速排出地坪积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快速排水的透水地坪,自下而上包括素土层、反滤层、水泥稳定层、透水混凝土层和路面层,所述透水地坪至少一侧设有排水沟,所述路面层上设有向排水沟一侧的雨水找坡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中铺设有多根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向下倾斜设置且较低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水沟;所述排水管的上半部管身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且每根排水管上均设有连通相邻排水管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均为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找坡层可以为路面层的积水提供导向效果,使得积水更方便排放至排水沟中;透水混凝土中设置有排水管,能够为排水提供良好的通道,便于快速排水,而由于分流管的设置,将相邻的多根排水管连结成为管网,使得路面上的积水不再依赖对应位置的排水管,有利于快速排出积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倾斜角度为2°-5°,每根排水管上的分流管为多组设置,所述分流管与所述排水管倾斜角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向排水沟一端为向下的倾斜设置,角度为2°-5°时即方便施工,也能够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多设置分流管,让排水管连结成为整个官网,提升整体的排水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混凝土层内设有多根竖直设置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中空设置且上下两端均为开口,所述导流管的上端穿出透水混凝土层位于路面层中且下端高于所述排水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竖直的导流管一方面有利于加速水分在透水混凝土中的下渗速度,提供现有的下渗通道,有利于积水的快速排出;另一方面由于散布均匀,能够起到增强透水混凝土彼此粘结力的作用,增强透水混凝土层的承重和抗压能力;而且导流管不仅能成为水分下渗的通道,也能在非排水时间成为空气上下层流通的通道,有助于降低地坪的温度,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沟连接处设置有防止水分从排水沟进入排水管的溢流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沟中汇集的积水较多,若不能及时排出会反渗至排水管内,从而导致影响路面积水的及时下渗,因此设置溢流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装置包括一根水平设置转动连接于排水管上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连接有密封板,所述转动轴上还连接有一根连接弯杆,所述连接弯杆另一端处于排水沟中且连接有空心浮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心浮球能够在水分上涨的作用下,带动连接弯杆向上翻转,从而带动转动杆转动,使得密封板完成转动并将排水管的管口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板截面为圆形且尺寸大于等于所述排水管的截面尺寸,所述连接弯杆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连接于所述转动轴上,竖直段与所述空心浮球连接,水位上升带动空心浮球上升时,空心浮球带动密封板翻转将排水口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找坡层自路面层向排水沟倾斜设置且坡度为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雨水找坡层的坡度设置为1%-2%,不仅方便施工、路人和车辆的行走感,也能够满足雨水排放的要求,有利于加快路面积水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沟上盖设有沟盖板,且所述排水沟连通于市政排水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市政排水管道具有良好的蓄水和排水功能,排水沟连通于市政排水水管,能够使排水沟具有更大的水分涵养和缓冲能力,有利于排水管中水分的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雨水找坡层可以为路面层的积水提供导向效果,使得积水更方便排放至排水沟中;透水混凝土中设置有排水管,能够为排水提供良好的通道,便于快速排水,而由于分流管的设置,将相邻的多根排水管连结成为管网,使得路面上的积水不再依赖对应位置的排水管,有利于快速排出积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排水管和分流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溢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素土层;11、反滤层;12、水泥稳定层;13、透水混凝土层;14、路面层;15、雨水找坡层;2、排水沟;21、沟盖板;3、排水管;31、进水孔;32、转动轴;33、密封板;34、连接弯杆;35、空心浮球;4、分流管;5、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快速排水的透水地坪,如图1所示,自下而上包括素土层1、反滤层11、水泥稳定层12、透水混凝土层13和路面层14,透水地坪至少一侧设有排水沟2,排水沟2上盖设有沟盖板21,且所述排水沟2连通于市政排水管道,路面层14上设有向排水沟2一侧的雨水找坡层15,雨水找坡层15自路面层14向排水沟2倾斜设置且坡度为2%。反滤层11能够有效防止水分上浮,透水混凝土层13有利于路面积水的快速排放,同时设置排水沟2和雨水找坡层15也能够加快雨水的排放。

如图1和图2所示,透水混凝土层13中铺设有多根排水管3,排水管3向下倾斜设置且较低一端连通于排水沟2,排水管3的倾斜角度为3°。排水管3的上半部管身上开设有多个进水孔31,每根排水管3上均设有连通相邻排水管3的分流管4,使得排水管3连结成为整体的排水官网。每根排水管3上均设有多组分流管4且分流管4均为向下倾斜设置,分流管4向下倾斜的角度与排水管3相同。

如图1所示,透水混凝土层13中还设置有竖直的导流管5,导流管5中空设置且上下两端均为开口,导流管5的上端穿出透水混凝土层13位于路面层14中且下端高于排水管3设置。

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防止排水沟2中的水分反流进入排水管3中,在排水管3与排水沟2连接处还设置有溢流装置,溢流装置包括一根水平设置转动连接于排水管3上的转动轴32,转动轴32上连接有密封板33,转动轴32上还连接有一根连接弯杆34,连接弯杆34另一端处于排水沟2中且连接有空心浮球35,密封板33截面为圆形且尺寸大于等于排水管3的截面尺寸,连接弯杆34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连接于转动轴32上,竖直段与空心浮球35连接,水位上升带动空心浮球35上升时,空心浮球35带动密封板33翻转将排水口密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