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曲线形人行天桥单桥墩多支座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7869发布日期:2018-08-10 23:19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是一种大跨度曲线形人行天桥单桥墩多支座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往往是人行交通,地面交通,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在同一个大型城市综合体交汇,交通呈现出复杂化和立体化的特点。为了保证交通顺畅和行人安全,在车辆和行人密集的城市主干道道路交叉口,需要设置人行天桥,人行天桥的设计除了注重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人行天桥的设计越来越多的与周边建筑结合,不仅发挥着基本交通功能的作用,还经常和周围建筑相结合,起到城市地标和景观的作用。因此,城市人行天桥的跨度越来越大,形状呈现更多的曲线和起伏,进而造成支座处经常承受较大弯矩和扭矩。但是桥梁支座往往无法承受过大的扭矩和弯矩。故而,如何在保证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支座的设计来解决大跨曲线人行天桥的支座弯矩和扭矩成为领域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大跨度曲线形人行天桥单桥墩多支座节点结构,使得大跨度曲线形人行天桥在桥墩处得以支撑,将桥身传来的压力、拉力和不平衡扭矩转化为桥台支座的拉力和压力,平衡桥身结构传递的压力、拉力和扭矩。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跨度曲线形人行天桥单桥墩多支座节点,包括桥墩以及位于所述桥墩上方且与天桥桥身相连的天桥下弦杆,所述桥墩顶部和所述天桥下弦杆底部之间连接有至少三个彼此隔开布置的桥台支座。

本申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桥台支座为滑动支座。

所述滑动支座配置有防脱落的锁链。

所述桥台支座共设置有五个,其中三个桥台支座布置在天桥桥身曲线段的外侧,另外两个桥台支座布置在天桥桥身曲线段的内侧。

所述桥墩包括位于其顶部的墩台,所述桥台支座布置于所述墩台上。

所述墩台为扇环形结构,布置在天桥桥身曲线段外侧的那三个桥台支座位于所述扇环形的外弧边处,布置在天桥桥身曲线段内侧的那两个桥台支座位于所述扇环形的内弧边处。

所述桥墩顶部和所述天桥下弦杆底部之间还连接有若干个阻尼器。

所述阻尼器为阻尼杆。

每一个所述桥台支座附近均对应布置一个所述阻尼器。

所述阻尼器至少设置有五个,其中三个为径向阻尼器,另外两个为环向阻尼器。

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同一桥墩上布置协同工作的多个桥台支座,利用不同桥台支座的拉压力平衡桥身的弯矩和扭矩。同时采用双向释放方式,并加阻尼杆作为具有限位和复位功能的附加阻尼器,减小桥梁的水平晃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大跨度曲线形人行天桥单桥墩多支座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之一,为视图清晰,其中阻尼器的结构未画出;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大跨度曲线形人行天桥单桥墩多支座节点的结构示意图之二,为视图清晰,其中桥台支座的结构未画出。

其中:1-桥台支座,2-天桥下弦杆,3-桥墩,4-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本申请这种大跨度曲线形人行天桥单桥墩多支座节点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包括桥墩3和天桥下弦杆2,其中,天桥下弦杆2位于桥墩的上方,而且天桥下弦杆2与上方的天桥桥身相连,天桥桥身为曲线结构,其具有至少一个曲线段,显然每个曲线段均具有外弧侧和内弧侧。

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上述桥墩3顶部和天桥下弦杆2底部之间连接有多个彼此隔开布置的桥台支座1。同一个桥墩上的多支桥台支座1协同协同受压、受拉来平衡桥身结构传递的压力、拉力和扭矩,从而使得大跨度曲线形人行天桥在桥墩处得以支撑,将桥身传来的压力、拉力和不平衡扭矩转化为单支座的拉力和压力,使得满足支座设计及受力要求。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桥台支座1为滑动支座,支座在任意方向受到足够大的作用力后均可滑动,温度内力可全部释放,并且滑动支座配置有防脱落的锁链。

进一步的,同一个桥墩上共设置五个桥台支座1,而且桥台支座1布置在天桥下弦杆2的交汇节点处。其中三个桥台支座布置在天桥桥身曲线段的外侧(即外弧侧),另外两个桥台支座布置在天桥桥身曲线段的内侧(即内弧侧)。外侧中间的桥台支座释放双向水平力,只承受竖向荷载,其余四个支座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桥身传来的弯矩和扭矩转化为周边桥台支座的拉力和压力,并且通过各桥台支座的协同工作来平衡桥身的弯矩和扭矩。

上述桥墩3包括位于其顶部的墩台,上述各个桥台支座1具体布置在墩台上。

上述墩台为扇环形结构,布置在天桥桥身曲线段外侧的那三个桥台支座)位于该扇环形的外弧边处,布置在天桥桥身曲线段内侧的那两个桥台支座1位于该扇环形的内弧边处。

此外,本实施例在桥墩3顶部和天桥下弦杆2底部之间、对应于每一个桥台支座1附近位置均布置有一个阻尼器4,从而使得天桥下弦杆2被桥台支座1和阻尼器4共同支撑。前述阻尼器4具体为阻尼杆结构,这五个阻尼器4中的三个为径向阻尼器(沿着桥身曲线的径向方向布置),另外两个为环向阻尼器(沿着桥身曲线的长度方向方向布置),采用双向释放方式,以此来减小桥身的双向的水平晃动。同时在内侧的两个阻尼器之间设置有两个滑动限位器(也为阻尼器)。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申请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