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测支座受力状态防止主梁侧翻的应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8560发布日期:2018-08-04 15:1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监测领域,具体为一种监测支座受力状态防止主梁侧翻的应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简支梁桥、连续梁桥等桥型在成桥运营期间受到各种荷载工况的作用,活荷载偏载、离心力、温度荷载等不利荷载工况的作用导致支座脱空现象时有发生。

现有技术没有适合对桥梁实时监测,发现桥梁有侧翻迹象后及时处理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监测支座受力状态防止主梁侧翻的应急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监测支座受力状态防止主梁侧翻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装置和紧急调节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处理单元、显示单元和设置在主梁底端对应两侧的应变测量装置,每侧设置至少一个应变测量装置;每个应变测量装置均包括设置在被监测支座周围用于监测支座应变的至少一个应变式传感器;所有应变式传感器均与处理单元数据连接,处理单元用于得出支座受力状态;处理单元与显示单元连接,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支座受力状态;

所述紧急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主梁对应两侧的调节机构,每侧设置至少一个调节机构;每个调节机构均包括预应力粗钢筋、垫板和紧固件;所述预应力粗钢筋一端固定设置在盖梁内;另一端穿过主梁,其顶端设置有用于压主梁的垫板,垫板上还设置有用于与预应力粗钢筋配合并紧固垫板的紧固件。

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太阳能自供电系统,太阳能自供电系统用于给处理单元和显示单元供电。

所述应变测量装置还包括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被监测支座的上端和应变式传感器的上端均连接上承压板,上承压板用于使被监测支座的上端和应变式传感器的上端对齐;被监测支座的下端和应变式传感器的下端均连接下承压板,下承压板用于使被监测支座的下端和应变式传感器的下端对齐。

所述每个应变测量装置均包括四个应变式传感器;四个应变式传感器使用时在被监测支座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

所述每个应变测量装置的其中两个应变式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被测支座的中心面对应两侧,所述中心面为垂直主梁轴线且穿过被监测支座中心的平面。

所述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均通过传感器连接件与应变式传感器连接;传感器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应变式传感器的凹槽。

所述应变式传感器的端部侧面与凹槽侧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主梁的每一侧均设置三个调节机构。

所述紧固件为螺母。

所述垫板为钢垫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装置设置了监测装置对支座受力实时监测,还设置了紧急调节装置对有侧翻趋势的桥梁及时处理,监测装置设置了处理单元、显示单元和应变测量装置,应变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桥梁下压力的应变式传感器,和支撑桥梁的板式橡胶支座,处理单元能够根据应变式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数据转换成支座应变,进而得出桥梁状态,如果有侧翻趋势,使用紧急调节装置里的垫板和紧固件,将紧固件沿预应力粗钢筋方向压下垫板,进而矫正侧翻。本实用新型为了改变对支座在脱空前的受力状态的不掌握的现状,对支座安装后的受力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防止支座严重偏压甚至完全脱空状态从而导致主梁受力与设计严重不符甚至发生主梁倾覆事故。为了管养单位得到情报后可及时根究支座所处状态采取有效处置措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监测装置还包括太阳能自供电系统,太阳能自供电系统用于给处理单元和显示单元供电。供电稳定,绿色环保。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应变测量装置还包括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被监测支座的上端和应变式传感器的上端均连接上承压板,上承压板用于使被监测支座的上端和应变式传感器的上端对齐;被监测支座的下端和应变式传感器的下端均连接下承压板,下承压板用于使被监测支座的下端和应变式传感器的下端对齐。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的设置使得被监测支座和应变式传感器的受力更稳定,测量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应变测量装置均包括四个应变式传感器;四个应变式传感器使用时在被监测支座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对于被监测支座数据取样更加全面,准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应变测量装置的其中两个应变式传感器分别设置在被测支座的中心面对应两侧,所述中心面为垂直主梁轴线且穿过被监测支座中心的平面。这样的设置使得对于被监测支座数据取样更加精准。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上承压板和下承压板均通过传感器连接件与应变式传感器连接;传感器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应变式传感器的凹槽。传感器连接件的设置使得应变式传感器与上承压板、下承压板的位置固定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应变式传感器的端部侧面与凹槽侧面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的设置使得应变式传感器能够在凹槽内有移动的空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主梁的每一侧均设置三个调节机构。三个调节机构使得主梁的调节更加稳定,准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紧固件为螺母。螺母使用方便,快捷,准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垫板为钢垫板。钢垫板刚度高,设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监测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座正常受力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座正常偏压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座正常单侧脱空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座正常完全脱空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紧急调节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监测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监测装置俯视平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应变式传感器构造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主梁;2为盖梁;3为监测支座;4为垫板;5为预应力粗钢筋;6为螺母;7为上承压板;8为下承压板;9为板式橡胶支座;10为应变式传感器;11为监测仪连接线;12为传感器连接件;13为内置应变计;14为耐久性保护层;15为智能监测仪;16为太阳能自供电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参加图1-11;一种监测支座受力状态防止主梁侧翻的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装置和紧急调节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处理单元、显示单元和设置在主梁底端对应两侧的应变测量装置,每侧设置至少一个应变测量装置;每个应变测量装置均包括设置在被监测支座周围用于监测支座应变的至少一个应变式传感器10;所有应变式传感器10均与处理单元数据连接,处理单元用于得出支座受力状态;处理单元与显示单元连接,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支座受力状态;

所述紧急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主梁对应两侧的调节机构,每侧设置至少一个调节机构;每个调节机构均包括预应力粗钢筋5、垫板4和紧固件6;所述预应力粗钢筋5一端固定设置在盖梁内;另一端穿过主梁,其顶端设置有用于压主梁的垫板4,垫板4上还设置有用于与预应力粗钢筋5配合并紧固垫板4的紧固件6。预应力粗钢筋5在盖梁内的锚固长度根据规范要求确定,埋置于盖梁内的锚固长度,以《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以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取最大值确定。

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太阳能自供电系统16,太阳能自供电系统16用于给处理单元和显示单元供电。

所述应变测量装置还包括上承压板7和下承压板8;被监测支座的上端和应变式传感器10的上端均连接上承压板7,上承压板7用于使被监测支座的上端和应变式传感器10的上端对齐;被监测支座的下端和应变式传感器10的下端均连接下承压板8,下承压板8用于使被监测支座的下端和应变式传感器10的下端对齐。

所述每个应变测量装置均包括四个应变式传感器10;四个应变式传感器10使用时在被监测支座的周向均匀分布设置。

所述每个应变测量装置的其中两个应变式传感器10分别设置在被测支座的中心面对应两侧,所述中心面为垂直主梁轴线且穿过被监测支座中心的平面。

所述上承压板7和下承压板8均通过传感器连接件12与应变式传感器10连接;传感器连接件12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应变式传感器10的凹槽。

所述应变式传感器10的端部侧面与凹槽侧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主梁的每一侧均设置三个调节机构。

所述紧固件6为螺母。

所述垫板4为钢垫板。

所述应变式传感器10包括内置应变计13和耐久性保护层14,耐久性保护层14包裹在内置应变计13外侧面。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应变式传感器10通过焊接在上承压板7、下承压板8上的传感器连接件12安装在支座两个对边居中的位置。安装时可根据四支应变式传感器10的读数判断安装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应变式传感器10安装就位后和传感器连接件12横向之间留有间隙,应变式传感器10中心位置与支座边缘的距离l1与两对边传感器的间距l2根据支座尺寸的不同且不影响传感器和支座正常工作为前提具体拟定。桥梁运营过程中在各种不利荷载工况的作用下,根据支座两对边应变式传感器的读数的差异求出应变式传感器10的压缩量,进而根据应变式传感器10与监测支座、监测支座与监测支座间距离的已知条件可求得支座两边缘压缩值,智能监测仪从而合理判断支座所处状态严重偏压或脱空并将信息传回管养单位桥梁主监测系统。

紧急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当管养单位桥梁检测系统发现支座处于严重偏压甚至完全脱空时根据现场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启动紧急限位装置限制主梁的竖向、横向移动,防止因为支座脱空而引起倾覆事故放生。紧急限位装置有钢垫板4和预应力粗钢筋5组成,钢垫板为了分散预应力粗钢筋拉紧主梁时的拉力。预应力粗钢筋5预埋在盖梁内,预埋锚固长度根据规范确定,箱梁底板上钢筋孔道尺寸的确定应保证不影响桥梁正常的纵横桥向位移为易且不能预应力钢束的正常工作。

该装置的设置解决了支座在运营期受力状态无法准确掌握的难题,并解决了在不利荷载工况下因制作脱空而引起主梁侧翻的问题,为管养单位研究制作脱空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解决办法赢得了时间。装置的设置充分响应了智能化的趋势,智能监测仪将数据传回大桥所属管养单位主监测系统,且配置自供电系统响应绿色交通的号召,建立了对有支座桥梁支座受力状态全生命周期的监测。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