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生态砌块及该砌块的铺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13558发布日期:2018-07-24 23:02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地面建筑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配式生态砌块及该砌块的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砌块均由100%高密度聚乙烯再生塑料制成,因此可循环利用。产品坚固轻便,且便于安装,其优异的质量和简洁的设计造就了完美的环保绿色系列产品,是园林景观产品中一个新亮点。生态砌块可以将植草区域变为可承重表面,适用于停车场、人行道、出入通道、消防通道、高尔夫球道、屋顶花园和斜坡,固坡护堤。尤其适合于设在各类居住小区、办公楼、开发区的停车场和车辆出入通道,也可在运动场周围、露营场所和草坪上建造临时停车场。

利用生态砌块的透水性,符合海绵城市的要求,具有很好的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特点,并且在需要时可以将蓄存的水释放。目前市场上的生态砌块,大部分形状较为规整,相邻生态砌块之间容易发生相对错位,影响生态砌块的稳定性。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生态砌块,具有铺设后稳定性强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生态砌块,包括砖体、位于砖体两侧的限位组件,所述砖体呈长方体设置,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砖体两端的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包括倾斜设置的斜面,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斜面的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抵接块和斜面,使得在将若干块砖体拼接时,相邻砖体上的抵接块通过斜面相互抵接,并且相邻砖体与砖体之间的挤压力均为水平或竖直,相邻斜面之间的挤压力均朝向倾斜的方向,从而使得相邻砖体之间的受力角度更加多样,这样当其中一块砖体受力时,可以联动其他砖体一同受力,并且一定程度上将力分散,减小外力对砖体的损伤,在斜面上还设置有凸棱,这样当将两块砖体拼接起来时,相邻斜面的凸棱相互抵触,使得相邻斜面之间形成固定大小的灌沙槽,在铺设完成后便于将沙灌入到灌沙槽内,并且可以保证每块砖体之间的间距相等,提高整齐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块呈直角梯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抵接块设置成直角梯形,在将两块生态砌块进行拼接时,通过相邻的抵接块的斜面和斜面抵接,使得两块生态砌块拼接更稳定并且贴合牢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体纵向开设有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态砌块铺设完成后,下雨时雨水可以通过透水孔向下渗透,并且汇集储存在砖体底部,在铺设完成后,透水孔内可以填充细沙和土壤,并且向土壤中掺入草种子,这样透水孔的土壤中长出绿植后可以实现进一步的锁水固水作用,深化海绵城市的理念,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并且保证生态砌块底面的呼吸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体底面横向开设有供水流动的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道贯穿砖体设置并且连通砖体两侧的透水孔,这样由透水孔渗入的雨水可以沿通道实现流通,使得砖体底部的水能够流动,提高呼吸能力。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装配式生态砌块的铺设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铺设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生态砌块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基底整平,通过平地机将需要铺砖的地面进行整平,并通过打夯机对地面夯实;

s2:铺细沙,在地面上铺设一层细纱;

s3:摆砖,将若干块生态砌块的抵接块相互抵接,使得每一块抵接块上的斜面和另一块对应的抵接块的斜面相抵接;

s4:扫沙,将细沙铺在生态砌块表面,通过扫把将细沙扫开,并使得细沙填充进入相邻的生态砌块之间的缝隙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地面上铺设细沙,由于细沙的透水性较好,可以保证生态砌块底部的透水性,通过抵接块实现相邻的生态砌块连接,可以使得连接更加牢固稳定,通过在相邻生态砌块之间的缝隙内填充细沙,减少相邻生态砌块之间的晃动,当生态砌块应用时间过长时,生态砌块底部的沙子以及通道会被堵塞导致呼吸性变差,此时只需要将生态砌块拆下并将底部的沙子进行更换即可,更换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3中将相对应的凸棱相抵触,使得相靠近的斜面之间形成供细沙填入的灌沙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斜面的凸棱相抵触,可以使得灌沙槽的宽度变大,从而可以填充入更多的细沙,提高透水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1中首先在地面铺设一层石子再铺设细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在整平完成的地面上铺设一层石子,一方面可以作为支撑,另一方面石子之间的间隙较多,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提高储水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4中将细沙填入缝隙内后,在透水孔内依次铺设细沙和土壤,在土壤内撒有草种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在透水孔内撒入细沙,保证底层的透水性,之后将掺有草种子的土壤,使得透水孔的表层可以长出绿植,从而提高保水性,符合海绵城市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抵接块和斜面,使得在将若干块砖体拼接时,相邻砖体上的抵接块通过斜面相互抵接,并且相邻砖体与砖体之间的挤压力均为水平或竖直,相邻斜面之间的挤压力均朝向倾斜的方向,从而使得相邻砖体之间的受力角度更加多样,这样当其中一块砖体受力时,可以联动其他砖体一同受力,并且一定程度上将力分散,减小外力对砖体的损伤,在斜面上还设置有凸棱,这样当将两块砖体拼接起来时,相邻斜面的凸棱相互抵触,使得相邻斜面之间形成固定大小的灌沙槽,在铺设完成后便于将沙灌入到灌沙槽内,并且可以保证每块砖体之间的间距相等,提高整齐度;

其二,首先在地面上铺设细沙,由于细沙的透水性较好,可以保证生态砌块底部的透水性,通过抵接块实现相邻的生态砌块连接,可以使得连接更加牢固稳定,通过在相邻生态砌块之间的缝隙内填充细沙,减少相邻生态砌块之间的晃动,当生态砌块应用时间过长时,生态砌块底部的沙子以及通道会被堵塞导致呼吸性变差,此时只需要将生态砌块拆下并将底部的沙子进行更换即可,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砖体;2、限位组件;3、抵接块;4、斜面;5、凸棱;6、透水孔;7、通道;8、连接块;9、透水槽;10、通槽;11、灌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装配式生态砌块,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砖体1,砖体1呈长方体形状设置,并且在砖体1的两侧一体成型有限位组件2,限位组件2包括设置在砖体1两端的抵接块3,每块砖体1设置有四个抵接块3,并且四个抵接块3分布在砖体1的四个角处,每个抵接块3均呈直角梯形设置,且抵接块3包括斜面4,位于砖体1同侧壁上的两抵接块3的斜面4相对应设置,斜面4相对于砖体1侧壁的倾斜角为45°;通过设置抵接块3和斜面4,使得在将若干块砖体1拼接时,相邻砖体1上的抵接块3通过斜面4相互抵接,并且相邻砖体1与砖体1之间的挤压力均为水平或竖直,相邻斜面4之间的挤压力均朝向倾斜的方向,从而使得相邻砖体1之间的受力角度更加多样,这样当其中一块砖体1受力时,可以联动其他砖体1一同受力,并且一定程度上将力分散,减小外力对砖体1的损伤,通过将抵接块3设置成直角梯形,在将两块生态砌块进行拼接时,通过相邻的抵接块3的斜面4和斜面4抵接,使得两块生态砌块拼接更稳定并且贴合牢固。

在斜面4上还设置有凸棱5,这样当将两块砖体1拼接起来时,相邻斜面4的凸棱5相互抵触,使得相邻斜面4之间形成固定大小的灌沙槽11,在铺设完成后便于将沙灌入到灌沙槽11内,并且可以保证每块砖体1之间的间距相等,提高整齐度。凸棱5的厚度为4.5mm,这样当将两块生态砌块拼接时,两相邻斜面4之间的间距为9mm,可以保证足够的沙子填入。

在砖体1两端均一体成型有两个连接块8,位于同一端的两个连接块8之间留有透水槽9;这样在将两块生态砌块拼接起来时,相邻的连接块8相互拼接并且相邻的两个透水槽9拼接形成透水孔6,便于雨水下渗。

在砖体1的底面开设有通道7,通道7贯穿砖体1设置并且连通砖体1两侧的透水孔6,这样由透水孔6渗入的雨水可以沿通道7实现流通,使得砖体1底部的水能够流动,提高呼吸能力。在连接块8的底部开设有弧形的通槽10,这样在将两块生态砌块拼接时,两块生态砌块相对应的通槽10可以拼接成通道7,从而将砖体1底部的透水孔6连通。

在砖体1中部沿纵向开设有透水孔6,生态砌块铺设完成后,下雨时雨水可以通过透水孔6向下渗透,并且汇集储存在砖体1底部,在铺设完成后,透水孔6内可以填充细沙和土壤,并且向土壤中掺入草种子,这样透水孔6的土壤中长出绿植后可以实现进一步的锁水固水作用,深化海绵城市的理念,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并且保证生态砌块底面的呼吸作用。

实施例二:一种装配式生态砌块的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底整平,选取需要铺设生态砌块的地面,通过平地机将需要铺砖的地面进行整平,并通过打夯机对地面夯实;s2:铺细沙,先在整平完成的地面铺设一层石子,之后在石子上铺设一层细沙;s3:摆砖,将若干块生态砌块的抵接块3相互抵接,使得每一块抵接块3上的斜面4和另一块对应的抵接块3的斜面4相抵接,并且将相对应的凸棱5相抵触,使得相靠近的斜面4之间形成供细沙填入的灌沙槽11,通过设置灌沙槽11可以便于细沙填入;s4:扫沙,将细沙铺在生态砌块表面,通过扫把将细沙扫开,并使得细沙填充进入相邻的生态砌块之间的缝隙内,将细沙填入缝隙内后,在透水孔6内依次铺设细沙和土壤,在土壤内撒有草种子。

先在整平完成的地面上铺设一层石子,一方面可以作为支撑,另一方面石子之间的间隙较多,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提高储水量;先在透水孔6内撒入细沙,保证底层的透水性,之后将掺有草种子的土壤,使得透水孔6的表层可以长出绿植,从而提高保水性,符合海绵城市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