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维修作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33605发布日期:2018-08-10 18:59阅读:17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维修作业方法,具体为一种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下部结构部件更换或者修复作业方法,属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养护维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砟轨道是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整体基础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板式无砟轨道采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直接支承钢轨,并在轨道板与混凝土基础层(支承层、底座)之间填充乳化沥青砂浆或自密实混凝土作为调整层的无砟轨道结构。目前,我国板式无砟轨道主要有crtsⅰ、crtsii、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其中,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是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底座上铺装预制轨道板,通过砂浆充填层进行调整,通过凸形挡台进行限位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型式;crtsii板式无砟轨道是轨道板通过水泥沥青砂浆充填层,铺设在现场摊铺的混凝土支承层(路基、隧道)或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底座(桥梁)上的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形式;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是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底座或混凝土支承层上铺装预留连接钢筋的预制混凝土轨道板,中间设置自密实混凝土充填层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型式。

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相比,避免了道砟飞溅,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耐久性、少维护性等优势。但是,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在温度应力、列车荷载、环境风化、材料先天品质不足等综合因素作用下,个别轨道下部结构部件出现了裂损、冒浆、材料软化、掉块、离缝等病害,严重影响到高速铁路运营安全性和无砟轨道结构稳定性及耐久性。当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对伤损的轨道下部结构部件进行更换或者修复,以确保无砟轨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长期耐久性。

目前,国内对板式无砟轨道下部结构部件的更换或者修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切断钢轨后利用吊车吊走轨道板后对轨道下部结构部件进行更换或者修复,该方式对钢轨损伤较大、施工流程复杂、整治周期较长。另一种是在不动钢轨和轨道板的情况下通过植筋、注胶、表面修补等方法进行修复,该方法无法对轨道下部结构隐蔽部位进行良好修复,且对病害属于治标不治本,不能保证修复质量及耐久性。

最近几年,国内已经对该问题开展了相关工艺工装的试验研究。其中,专利“一种横向拔钢轨后进行轨道板更换的系统及方法(cn201710344424.3)”,提供了一种横向拨钢轨后对轨道板进行更换的方案,但不适于轨道下部结构部件的更换或者修复;专利“一种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维修方法(201511003070.3)”和专利“一种高铁无砟轨道线路快速修复的方法(201710160379.6)”,需要切断钢轨,对线路损伤大、作业周期长。

综上所述,针对板式无砟轨道下部结构部件的更换或者修复,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对线路无损伤的成套、专业、系统、通用的施工维修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目前对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下部结构部件更换或者修复作业方法存在的对钢轨损伤大、作业周期长、治标不治本、整治质量不易保证的缺陷,发明了一种适用于天窗时间内实施的、不切断钢轨条件下,能够对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下部结构部件更换或者修复的方法。该方法施工快捷、实用可靠、成本经济,为在天窗时间内实现板式无砟轨道养护维修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实用、经济的新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下部结构部件更换或者修复作业方法。具体为将一定长度的钢轨横向向外撑开一定距离后,通过多功能运板系统提升需要更换或者修复的轨道下部结构部件上方的轨道板并沿线路纵向转运该轨道板至让出施工维修范围并临时停放;然后进行轨道下部结构部件的更换或者修复;再通过多功能运板系统携带原轨道板沿线路纵向转运至轨道板原位并控制轨道板精确入位。最后钢轨回位、扣件恢复、线路调整并开通线路。

一种铁路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更换方法,所述的轨道板更换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调研板式无砟轨道下部轨道结构病害情况、分析病害成因、确定待更换或修复轨道结构部件及位置。

(2)轨道零配件拆除。对原轨道板的平面及高程位置进行测量和标识,并做好数据记录;根据轨道板及扣件类型,按需拆除撑开钢轨范围内的部分或全部扣件。

(3)根据情况解除轨道板约束;具体为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凿除轨道板两端凸型挡台填充树脂;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解除轨道板纵向连接及侧向挡块限位;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不需做任何处理。

(4)将两根钢轨横向向外撑开一定距离,使轨道板能够垂直从两根钢轨形成的空间中吊车。

(5)多功能运板系统通过其上的提升装置与固定于轨道板上的吊具连接并提升轨道板至一定高度。

(6)多功能运板系统携带轨道板沿线路纵向转移至让出作业区段。

(7)板式无砟轨道下部结构部件更换或者修复。

(8)多功能运板系统携带轨道板沿线路纵向转移至轨道板原位。

(9)多功能运板系统控制轨道板下落并精确入位,免于轨道板精调作业。

(10)钢轨回位、扣件恢复、线路调整。

(11)根据情况对轨道板的约束进行恢复以保证轨道结构稳定;具体为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重新浇筑轨道板两端凸形挡台填充树脂,并对轨道板底离缝进行注胶;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恢复轨道板纵向连接、侧向挡块限位并根据情况灌注板底乳化沥青砂浆;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灌注自密实混凝土调整层。

(12)开通线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所用工装设备轻便,故障率低,安全性高,确保不影响次日行车。

(2)工艺简单,便于天窗组织施工,根据具体工作量,可在1-2个天窗内完成对板式无砟轨道下部结构部件的更换或者修复。

(3)适用于多种类型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结构(crtsⅰ、crtsⅱ、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下部构件更换或者修复;。

(4)该方法不需要切断钢轨,对既有线路无损伤。

(5)该方法采用暂时移走轨道板后对轨道下部结构部件进行更换和修复,可以有效保证对病害进行彻底整治,并能保证整治质量及整治后结构耐久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的板式无砟轨道下部结构部件更换或者修复方法明显不同,在不切断钢轨情况下,能够适用于多种板式无砟轨道下部结构部件更换或者修复方法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施工维修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典型施工维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下部结构部件更换或者修复作业方法,其工艺流程见图1,施工示意图见图2,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调研板式无砟轨道下部轨道结构病害情况、分析病害成因、确定待更换或修复轨道结构部件及位置。

(2)轨道零配件拆除。对原轨道板的平面及高程位置进行测量和标识,并做好数据记录;根据轨道板及扣件类型,按需拆除撑开钢轨范围内的部分或全部扣件。

(3)根据情况解除轨道板约束;凿除无砟轨道轨道板6两端凸型挡台4-1、4-2的填充树脂5-1、5-2。

(4)将两根钢轨1-1、1-2横向向外撑开一定距离,使轨道板6能够垂直从两根钢轨1-1、1-2形成的空间中吊车。

(5)多功能运板系统通过其上的提升装置与固定于轨道板6上的吊具连接并提升轨道板6至一定高度。

(6)多功能运板系统携带轨道板6沿线路纵向转移至让出作业区段。

(7)板式无砟轨道下部结构部件(乳化沥青砂浆层2或者底座3)更换或者修复。

(8)多功能运板系统携带轨道板6沿线路纵向转移至轨道板原位。

(9)多功能运板系统控制轨道6板下落并精确入位,免于轨道板精调作业。

(10)钢轨1-1、1-2回位、扣件恢复、线路调整。

(11)恢复轨道板约束、保证轨道结构稳定;重新浇筑轨道板6两端凸形挡台4-1、4-2的填充树脂5-1、5-2,并对轨道板底离缝进行注胶。

(12)开通线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