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用的路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9104发布日期:2018-09-14 21:22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用的路锥。



背景技术:

路锥又称路障,用于放置在道路中间、危险地区和道路施工地段等,设在需要临时分隔车流,引导交通,指引车辆绕过危险路段,保护施工现场设施和人员等场所周围或其它适当地点。一般常用于城市路口车道、高速公路养护、交警执法、路政执法、酒店、小区、体育场所、危险地区、道路施工等地段。

路锥一般都是固定式的结构,固定摆放的路锥在车辆经过时,会导致路锥受气流影响摆动或者位移或者倾倒,因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再者,由于路锥一般都是固定式的,而且高度较低,很容易会在远处时不被发现,警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用的路锥,采用悬浮的结构,使得锥体部分可以在气流的引导下左右摆动,即可有效抵抗气流对路锥的影响,又能使得锥体部分摆动,增加锥体的警示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的路锥,包括一底座以及锥体,锥体悬浮式的安装于底座的上端,所述底座内装入第一悬浮部,第一悬浮部的上端面具有一个悬浮腔,所述锥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悬浮部,第二悬浮部装入于悬浮腔中,所述锥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延伸部,底座的上端两侧各设置有一限位部,限位部一端与延伸部接触限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部相对锥体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圆形凸点,正对圆形凸点的延伸部两侧设置有对应的两个圆形凹点,圆形凸点扣入于圆形凹点中并对锥体进行限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部为弹性金属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锥体的限位部朝着车道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悬浮部以及第二悬浮部均为磁性材料,两者的同性一面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悬浮腔为一个球形腔,所述第二悬浮部为一个球形凸面,所述第二悬浮部悬浮装入于悬浮腔中。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锥体的中间设置有一个摆动腔,摆动腔的两端开口,摆动腔的顶部设置有一悬挂绳,悬挂绳的底部设置有一摆动球。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摆动球为荧光球,锥体的外部涂抹警示油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路锥采用悬浮的结构,使得锥体部分可以在气流的引导下左右摆动,即可有效抵抗气流对路锥的影响,又能使得锥体部分摆动,增加锥体的警示效果,且采用分体的结构,拆装方便,可更换破损的部分,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第一悬浮部,3为限位部,4为延伸部,5为底座,6为第二悬浮部,7为圆形凸点,8为摆动球,9为摆动腔,11为悬挂绳,12为锥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市政工程用的路锥,包括一底座5以及锥体12,锥体12悬浮式的安装于底座5的上端,底座5内装入第一悬浮部1,第一悬浮部1的上端面具有一个悬浮腔,锥体1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悬浮部6,第二悬浮部6装入于悬浮腔中,锥体12的底部设置有一延伸部4,底座5的上端两侧各设置有一限位部3,限位部3一端与延伸部4接触限位。

其中,限位部3相对锥体12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圆形凸点7,正对圆形凸点7的延伸部4两侧设置有对应的两个圆形凹点,圆形凸点7扣入于圆形凹点中并对锥体12进行限位,限位部3为弹性金属材料制成,利用磁推力使得整个锥体悬浮,而被悬浮的锥体则通过两端的弹性限位部进行限位,由圆形凸点实现限位并可使得锥体部分可以相对底座左右摆动,这样当有气流经过时,可以利用摆动力来缓冲这个气流对锥体的影响,第二个作用是利用摆动的锥体来实现警示,在警示效果上大大提升。

其中,锥体12的限位部朝着车道设置,这样车辆经过时,车辆带起的气流会使得锥体左右摆动,而不会影响车辆,利用车辆的气流带动锥体的摆动,不采用任何电力驱动锥体摆动,节约了能源,且由于是磁力顶起,因此摩擦力小,摆动摩擦力非常的小,可保证长时间的摆动。

其中,第一悬浮部1以及第二悬浮部6均为磁性材料,两者的同性一面相对设置,悬浮腔为一个球形腔,第二悬浮部6为一个球形凸面,第二悬浮部6悬浮装入于悬浮腔中。

其中,锥体12的中间设置有一个摆动腔9,摆动腔9的两端开口,摆动腔的顶部设置有一悬挂绳11,悬挂绳11的底部设置有一摆动球8,摆动球8为荧光球,锥体12的外部涂抹警示油漆。由于锥体为常摆动状态,为了进一步增加警示效果,且合理利用摆动力,特设置了摆动球,使得在夜间使用时警示效果更好,外形上也更加的美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路锥采用悬浮的结构,使得锥体部分可以在气流的引导下左右摆动,即可有效抵抗气流对路锥的影响,又能使得锥体部分摆动,增加锥体的警示效果,且采用分体的结构,拆装方便,可更换破损的部分,增加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用的路锥,包括一底座以及锥体,锥体悬浮式的安装于底座的上端,所述底座内装入第一悬浮部,第一悬浮部的上端面具有一个悬浮腔,所述锥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悬浮部,第二悬浮部装入于悬浮腔中,所述锥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延伸部,底座的上端两侧各设置有一限位部,限位部一端与延伸部接触限位。本发明的路锥采用悬浮的结构,使得锥体部分可以在气流的引导下左右摆动,即可有效抵抗气流对路锥的影响,又能使得锥体部分摆动,增加锥体的警示效果,且采用分体的结构,拆装方便,可更换破损的部分,增加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俞尧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俞尧芳
技术研发日:2018.04.17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