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桥梁深基坑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54146发布日期:2018-11-07 10:4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桥梁深基坑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打孔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桥梁深基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快,在建筑中也出现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桥梁,而在桥梁建筑施工中桥梁的基坑施工比较重要,对于深基坑施工装置就需要能够自动化的进行桥梁深基坑施工,使桥梁的深基坑的基底更加牢固,对于深度的尺寸可以控制,加快施工的效率还能够减少人力的运营时间和财力的开支,因此设计一种高效自动化的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桥梁深基坑施工方法实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桥梁深基坑施工方法,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桥梁深基坑施工方法,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上的调节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工作装置上的太阳能装置,所述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装置主体上端固定连接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左右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端分别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凹槽内且可上下滑动的支撑板,所述第一凹槽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上侧内壁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传动腔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后端动力配合连接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腔后侧内壁内电机上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前侧内壁上,所述第一转轮上固定绕设有另外一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下端的第一引线,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内设置有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轮,所述第二传动腔的上侧内壁上设置有左右对称且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支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将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封闭的第一工作块,所述第一工作块下端内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转轮腔,所述第一转轮腔的下侧内壁上上下贯穿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齐的第三通孔,左侧的所述第一转轮腔的后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前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前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轮腔前侧内壁上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上绕设有第二引线,右侧的所述第一转轮腔内设置有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轮,所述第一工作块左右端内对称设置有第二转轮腔,所述第二转轮腔内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转轮,所述第二转轮腔与所述第一转轮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转轮腔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五通孔,左侧的所述第五通孔下侧设置有第二工作块,所述第二引线的左端延伸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且绕设过所述第三转轮后延伸通过所述第五通孔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工作块上端,右侧的所述第五通孔下侧设置有第三工作块,所述第二引线的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后继续延伸通过左侧的所述第二通孔且绕设过所述第二转轮并从右侧的所述第二通孔延伸出,延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所述第二引线上端延伸绕设过所述第二转轮且绕设过所述第三转轮并通过所述第五通孔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工作块上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下端内的第一驱动腔,所述第一驱动腔的左右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驱动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左右端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入所述第三凹槽内且可左右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右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右侧内壁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滑块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六通孔,所述滑动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腔左侧内壁上的第二弹簧,所述第四滑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过所述第六通孔的第三引线,所述第一驱动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转轮腔,所述第四转轮腔的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一驱动腔之间连通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通孔对齐的第七通孔,所述第四转轮腔内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轮,所述支撑块的右端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下侧内壁与所述第四转轮腔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八通孔,所述第四凹槽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右端延伸出所述第四凹槽开口的第五滑块,所述第四凹槽的前后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五滑块的前后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五凹槽内且可上下滑动的导滑块,所述第三引线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七通孔且绕设过所述第四转轮并延伸通过所述第八通孔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五滑块的下端,所述第二滑块的左端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腔的上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内设置有可转动且下端延伸入所述第一驱动腔内并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可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六凹槽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驱动腔,所述第三转轴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驱动腔内且在其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驱动腔的上侧内壁连通设置有第三驱动腔,所述第三驱动腔内设置有可转动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下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腔下侧内壁上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上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块的下端,所述装置主体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环形槽,所述支撑块的下端左右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环形槽内并可滑动的导向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工作块上设置有前后左右贯穿的连孔,所述连孔的下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工作槽,所述工作槽用于人员工作与材料的放置,所述第三工作块的下端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下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钻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块上端固定连接的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工作块的下端内左右对称且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太阳能板电性连通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能够将太阳能转换的电能供装置使用。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人员将装置移动到需要打桥梁坑的位置处,开启第一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将第二引线向右侧伸长左侧的上升,同时通过第二转轮使第三工作块下移与梁坑位置抵接,开启第三电机带动钻头转动的同时,使第三工作块下移一点点慢慢的打坑。

其次,打坑至一定距离后第一电机反转带动第三工作块上移至最上侧位置时,第二工作块处于最下侧位置,人员带上材料进入工作槽内,同时第五滑块被第三工作块带动上移,通过第八通孔拉动第二滑块右移至最右侧,此时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相互啮合,第二电机开启带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从动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同时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使第四转轴转动带动支撑块转动将第二工作块移动至坑上侧,再次开启第一电机带动第二工作块下移至坑内,人员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完成时第二工作块上移带人员出坑,重复步骤使第三工作块打坑,当距离不足时,第一转轴开始转动带动第一转轮转动将第一滑块缓缓上移时距离变长,需要人员施工时再将第一转轮回到初始位置处重复步骤进行施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管道清洁时,人员将装置移动到需要打桥梁坑的位置处,开启第一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将第二引线向右侧伸长左侧的上升,同时通过第二转轮使第三工作块下移与梁坑位置抵接,开启第三电机带动钻头转动的同时,使第三工作块下移一点点慢慢的打坑,打坑至一定距离后第一电机反转带动第三工作块上移至最上侧位置时,第二工作块处于最下侧位置,人员带上材料进入工作槽内,同时第五滑块被第三工作块带动上移,通过第八通孔拉动第二滑块右移至最右侧,此时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相互啮合,第二电机开启带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从动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同时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使第四转轴转动带动支撑块转动将第二工作块移动至坑上侧,再次开启第一电机带动第二工作块下移至坑内,人员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完成时第二工作块上移带人员出坑,重复步骤使第三工作块打坑,当距离不足时,第一转轴开始转动带动第一转轮转动将第一滑块缓缓上移时距离变长,需要人员施工时再将第一转轮回到初始位置处重复步骤进行施工,本装置能够自动化的进行桥梁深基坑施工,使桥梁的深基坑的基底更加牢固,对于深度的尺寸可以控制,加快施工的效率还能够减少人力的运营时间和财力的开支。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桥梁深基坑施工方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c”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绿色无污染的桥梁深基坑施工方法,包括装置主体10、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上的工作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上的调节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工作装置上的太阳能装置,所述工作装置包括设置于装置主体10上端固定连接的支撑块11,所述支撑块11的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的左右侧内壁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二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2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14,所述第一滑块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右端分别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凹槽13内且可上下滑动的支撑板15,所述第一凹槽11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腔16,所述第一传动腔16上侧内壁与所述第一凹槽11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通孔17,所述第一传动腔16内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轮18,所述第一转轮18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后端动力配合连接于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腔16后侧内壁内电机上的第一转轴19,所述第一转轴19的前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腔16前侧内壁上,所述第一转轮18上固定绕设有另外一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7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5下端的第一引线20,所述第一滑块14内设置第二传动腔21,所述第二传动腔21内设置有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轮22,所述第二传动腔21的上侧内壁上设置有左右对称且上下贯穿的第二通孔23,所述支撑块1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将所述第一凹槽11的开口封闭的第一工作块24,所述第一工作块24下端内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转轮腔25,所述第一转轮腔25的下侧内壁上上下贯穿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23对齐的第三通孔26,左侧的所述第一转轮腔25的后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40,所述第一电机40的前端动力配合连接有前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轮腔25前侧内壁上的第二转轴27,所述第二转轴27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轮28,所述第一转轮28上绕设有第二引线29,右侧的所述第一转轮腔25内设置有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转轮30,所述第一工作块24左右端内对称设置有第二转轮腔31,所述第二转轮腔31内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转轮32,所述第二转轮腔31与所述第一转轮腔25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四通孔33,所述第二转轮腔31的下侧内壁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五通孔34,左侧的所述第五通孔34下侧设置有第二工作块35,所述第二引线29的左端延伸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且绕设过所述第三转轮32后延伸通过所述第五通孔34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工作块35上端,右侧的所述第五通孔34下侧设置有第三工作块36,所述第二引线29的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三通孔26后继续延伸通过左侧的所述第二通孔23且绕设过所述第二转轮22并从右侧的所述第二通孔23延伸出,延伸入所述第一凹槽11内的所述第二引线29上端延伸绕设过所述第二转轮30且绕设过所述第三转轮32并通过所述第五通孔34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工作块36上端。

有益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0下端内的第一驱动腔41,所述第一驱动腔41的左右侧内壁上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三凹槽42,所述第一驱动腔41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二滑块43,所述第二滑块43的左右端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入所述第三凹槽42内且可左右滑动的第三滑块44,所述第三滑块4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右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凹槽42右侧内壁上的第一弹簧45,所述第二滑块43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滑动腔46,所述滑动腔46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左右贯穿的第六通孔47,所述滑动腔46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第四滑块48,所述第四滑块4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腔46左侧内壁上的第二弹簧49,所述第四滑块4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过所述第六通孔47的第三引线50,所述第一驱动腔41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四转轮腔51,所述第四转轮腔51的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一驱动腔41之间连通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通孔47对齐的第七通孔52,所述第四转轮腔51内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轮53,所述支撑块11的右端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四凹槽54,所述第四凹槽54的下侧内壁与所述第四转轮腔51之间连通设置有第八通孔55,所述第四凹槽54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且右端延伸出所述第四凹槽54开口的第五滑块56,所述第四凹槽54的前后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开口相对的第五凹槽57,所述第五滑块56的前后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五凹槽57内且可上下滑动的导滑块,所述第三引线50右端延伸通过所述第七通孔52且绕设过所述第四转轮53并延伸通过所述第八通孔55后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五滑块56的下端,所述第二滑块43的左端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58,所述第二电机58的左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59,所述第一驱动腔41的上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六凹槽60,所述第六凹槽60内设置有可转动且下端延伸入所述第一驱动腔41内并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59可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一从动齿轮61,所述第一从动齿轮61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三转轴62,所述第六凹槽60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驱动腔63,所述第三转轴62的右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二驱动腔63内且在其上固定连接有可转动的第一锥齿轮64,所述第二驱动腔63的上侧内壁连通设置有第三驱动腔65,所述第三驱动腔65内设置有可转动且与所述第一锥齿轮64啮合配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66,所述第二锥齿轮66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下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腔65下侧内壁上的第四转轴67,所述第四转轴67的上端通过连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块11的下端,所述装置主体10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环形槽68,所述支撑块11的下端左右对称且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环形槽68内并可滑动的导向块69。

有益地,所述第二工作块35上设置有前后左右贯穿的连孔70,所述连孔70的下侧内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工作槽71,所述工作槽71用于人员工作与材料的放置,所述第三工作块36的下端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72,所述第三电机72的下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有钻头73。

有益地,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块24上端固定连接的太阳能板90,所述第一工作块24的下端内左右对称且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太阳能板90电性连通的蓄电池91,所述蓄电池91能够将太阳能转换的电能供装置使用。

初始状态时,第一滑块14在第一凹槽12内处于最下侧位置,第五滑块56在第四凹槽54内处于最下侧位置,第二滑块43处于最左侧位置的同时第四滑块48也处于最左侧位置,第一主动齿轮59与第一从动齿轮61远离不啮合。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人员将装置移动到需要打桥梁坑的位置处,开启第一电机40带动第二转轴27转动将第二引线29向右侧伸长左侧的上升,同时通过第二转轮22使第三工作块36下移与梁坑位置抵接,开启第三电机72带动钻头73转动的同时,使第三工作块36下移一点点慢慢的打坑。

其次,打坑至一定距离后第一电机40反转带动第三工作块36上移至最上侧位置时,第二工作块35处于最下侧位置,人员带上材料进入工作槽71内,同时第五滑块56被第三工作块36带动上移,通过第八通孔55拉动第二滑块43右移至最右侧,此时第一主动齿轮59与第一从动齿轮61相互啮合,第二电机58开启带动第一主动齿轮59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从动齿轮61带动第三转轴62转动,同时第一锥齿轮64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66转动使第四转轴67转动带动支撑块11转动将第二工作块35移动至坑上侧,再次开启第一电机40带动第二工作块35下移至坑内,人员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完成时第二工作块35上移带人员出坑,重复步骤使第三工作块36打坑,当距离不足时,第一转轴19开始转动带动第一转轮18转动将第一滑块14缓缓上移时距离变长,需要人员施工时再将第一转轮14回到初始位置处重复步骤进行施工。

通过本装置进行管道清洁时,人员将装置移动到需要打桥梁坑的位置处,开启第一电机40带动第二转轴27转动将第二引线29向右侧伸长左侧的上升,同时通过第二转轮22使第三工作块36下移与梁坑位置抵接,开启第三电机72带动钻头73转动的同时,使第三工作块36下移一点点慢慢的打坑,打坑至一定距离后第一电机40反转带动第三工作块36上移至最上侧位置时,第二工作块35处于最下侧位置,人员带上材料进入工作槽71内,同时第五滑块56被第三工作块36带动上移,通过第八通孔55拉动第二滑块43右移至最右侧,此时第一主动齿轮59与第一从动齿轮61相互啮合,第二电机58开启带动第一主动齿轮59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从动齿轮61带动第三转轴62转动,同时第一锥齿轮64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66转动使第四转轴67转动带动支撑块11转动将第二工作块35移动至坑上侧,再次开启第一电机40带动第二工作块35下移至坑内,人员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完成时第二工作块35上移带人员出坑,重复步骤使第三工作块36打坑,当距离不足时,第一转轴19开始转动带动第一转轮18转动将第一滑块14缓缓上移时距离变长,需要人员施工时再将第一转轮14回到初始位置处重复步骤进行施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本装置进行管道清洁时,人员将装置移动到需要打桥梁坑的位置处,开启第一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转动将第二引线向右侧伸长左侧的上升,同时通过第二转轮使第三工作块下移与梁坑位置抵接,开启第三电机带动钻头转动的同时,使第三工作块下移一点点慢慢的打坑,打坑至一定距离后第一电机反转带动第三工作块上移至最上侧位置时,第二工作块处于最下侧位置,人员带上材料进入工作槽内,同时第五滑块被第三工作块带动上移,通过第八通孔拉动第二滑块右移至最右侧,此时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相互啮合,第二电机开启带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从动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同时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使第四转轴转动带动支撑块转动将第二工作块移动至坑上侧,再次开启第一电机带动第二工作块下移至坑内,人员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完成时第二工作块上移带人员出坑,重复步骤使第三工作块打坑,当距离不足时,第一转轴开始转动带动第一转轮转动将第一滑块缓缓上移时距离变长,需要人员施工时再将第一转轮回到初始位置处重复步骤进行施工,本装置能够自动化的进行桥梁深基坑施工,使桥梁的深基坑的基底更加牢固,对于深度的尺寸可以控制,加快施工的效率还能够减少人力的运营时间和财力的开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