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后沥青路面的裂缝修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1079发布日期:2019-03-15 23:48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雪后沥青路面的裂缝修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路面修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雪后沥青路面的裂缝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其应用于城市道路和公路干线,成为目前中国铺筑面积最多的一种高级路面。

沥青路面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面层裂缝或沉陷等病害,尤其是在冬天雪后,沥青路面在积雪覆盖下容易出现冷缩导致面层开裂,若不及时处理,待积雪融化后形成的积水会向下渗入基层,在行车的荷载作用下,裂缝处出现唧浆现象,水泥稳定的碎石因水而脱落、松散、路面结构承载力不足,出现啃边现象,并可能发展成网裂或坑槽、沉陷等,致使行车时跳车,严重影响了公路使用寿命,还影响行车的安全舒适,影响路容路貌。

传统的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方法都是在裂缝中灌注熔融沥青,待熔融沥青冷却凝固后将裂缝填补完成,而等待熔融沥青冷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交通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雪后沥青路面的裂缝修补方法,能够在雪后对沥青路面进行及时修补,减少沥青路面修补所需的时间。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雪后沥青路面的裂缝修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扫雪:通过扫雪机将路面上的积雪扫至一旁;

s2、开槽:通过开槽机于裂缝处进行开槽作业,形成修补槽;

s3、清槽:将开槽完成后修补槽内的碎渣清除;

s4、填雪:将扫雪机扫至一旁的雪填入开设的修补槽内形成积雪;

s5、灌缝:用灌缝机加热熔融沥青并将熔融沥青缓缓灌注入修复槽内,通过熔融沥青将雪逐步融化随后蒸发,至熔融沥青填满修补槽;

s6、封路养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扫雪机将积雪扫至一旁,从而使得沥青路面上的裂缝显露而出,随后开槽机根据裂缝的大小进行开槽,使得裂缝位置形成开口较大修补槽,且使得修补槽的边沿整齐,同时也方便后续修补,在通过人工或使用移动式吹风机将开槽过程中产生的碎渣清除,避免碎渣影响沥青路面修补后的完整性;碎渣清除完毕后将积雪回填入修补槽内,随后再将熔融沥青缓缓灌注进修复槽内,在熔融沥青将积雪融化并蒸发的过程中,将熔融沥青中的热量吸收,能够加速熔融沥青的冷却,从而更快完成路面的修复。

作为优选,s2中,修补槽的开口向外扩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得修补槽的开口向外扩张的开设,能够方便后续清槽以及填雪的处理。

作为优选,s4中,积雪填至修补槽内与修补槽的两侧槽壁相抵,且于两侧积雪之间形成有供熔融沥青灌注的灌注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沥青的密度较比水的密度更大,若熔融沥青直接倾倒在积雪上方,积雪融化并蒸发的水蒸气无法得到及时的排出,会对路面的修补造成影响,通过将积雪填至修补槽内与修补槽的两侧槽壁相抵,熔融沥青灌入灌注腔内,位于熔融沥青两侧的积雪融化随后蒸发,能够方便水蒸气的排出。

作为优选,积雪填入修补槽后,在积雪上开设供积雪融化并蒸发产生的水汽向上排出的透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近修补槽槽底面的积雪先一步融化成水,随后水通过透气孔向上运输并蒸发散出,能够使得蒸发后的水蒸气更好地散出,进一步减轻水蒸气的存在对沥青路面的修补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透气孔贯穿至修补槽的槽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透气孔贯穿至修补槽底面的设计,在灌注熔融沥青的过程中,熔融沥青可以灌注至修补槽的槽底面,从而更好地使蒸发后的水蒸气排出修补槽。

作为优选,所述透气孔开设在积雪与修补槽侧壁的抵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熔融沥青灌入灌注腔内后,与透气孔之间存在有一定的间距,不会直接破坏透气孔,使得积雪融化成水后能够更方便地从透气孔向上输送。

作为优选,s6中,在灌缝机加热修复剂时中向灌缝机在投入3mm的石屑并与修复剂混合并搅拌均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熔融沥青内投入3mm的石屑并与熔融沥青搅拌混合,在熔融沥青灌注进修补槽的过程中,石屑可以增强修补后地面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s6中,待修复剂冷却填满修补槽后,向修补槽的边缘喷洒乳化沥青以防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修补槽的边缘处喷洒乳化沥青,乳化沥青具有一定的粘接能力同时具有较好的防水能力,能够避免在施工完毕之后,再次破裂。

作为优选,灌缝机在灌缝完毕后,通过平板夯或压路机对修补后的路面压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平板夯或压路机在修补后路面上进行压实,能够使得加工完毕之后的路面快速恢复平整。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清槽完毕之后将积雪回填入修补槽内,积雪能够加速熔融沥青的冷却从而减少等待熔融沥青冷却的时间,减少修补裂缝所需要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开槽后沥青路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熔融沥青灌入前沥青路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修补槽;2、积雪;3、透气孔;4、灌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能够在雪后对沥青路面进行及时修补,在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对路面进行修补时,首先将路面结构上的积雪扫除,随后将对裂缝进行开槽作业,其次,在开槽后,分别进行了清槽、填雪、灌缝和封路养护操作,通过该方法能够方便雪后沥青路面的修补。

本实施例中对雪后沥青路面修补步骤如下:

s1.扫雪,本实施例中对厚度小于5cm的积雪采用推雪铲对积雪进行扫除,对于厚度大于5cm小于15cm的积雪采用扫雪机进行扫除,对于厚度大于15cm的积雪采用抛雪机进行扫除,能够方便各种不同程度积雪的扫除。

s2.开槽,参照图1,通过开槽机于裂缝处开设修补槽1,本实施例中对于修补槽1设置的尺寸为5cm-10cm宽、4cm-6cm厚,同时使修补槽1的开口向外扩张,开槽作业时所用的开槽工具为钻式开槽机,在使用钻式开槽机之前,应根据开槽宽度预先安装复合要求的钻头,并调节好开槽机开槽深度才能开始开槽作业。

s3.清槽,工人通过清洁铲将修补槽1内直径大于1cm的碎渣铲除,随后通过移动式吹风机将剩余的小颗粒碎渣彻底清除干净。

s4.填雪,参照图1和图2,工人通过工具锹将s1中清扫至一旁的雪填入修补槽1内部,并沿着修补槽1长度方向在修补槽1的槽壁处间隔插入若干圆柱形的铁棒,使其与修补槽1的槽底面相抵,随后将修补槽1内的积雪2进行夯实,使得积雪2贴靠于修补槽1的两侧槽面,再将铁棒拔出,使得积雪2内形成透气孔3,同时,两侧的积雪2之间形成有灌注腔4。

s5.灌缝,通过向灌缝机的沥青热熔箱内投入3mm的石屑,随后加热熔融沥青至140℃以上并与石屑搅拌均匀,再将通过沥青喷枪向灌注腔4内缓缓灌注熔融沥青,使熔融沥青均匀的分布在灌注腔4内,熔融沥青先将靠近修补槽1槽底面处的积雪2融化,随着熔融沥青地不断灌注,能够将修补槽1内的积雪2融化并蒸发,积雪2融化成水后沿着透气孔3向上运输随后蒸发成水蒸气散出,修补槽1内的积雪2能够加速熔融沥青的冷却,从而加快路面的修复。

s6.封路养护,待熔融沥青将积雪2全部融化、蒸发并填满修补槽1后,向修补槽1的边缘喷洒乳化沥青以防水,随后将路面上的碎渣清扫干净,并通过平板夯或压路机对修补后的路面压实,再封路养护15-20min左右,即完成了路面的修补。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