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49540发布日期:2019-04-09 21:03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道路工程路沿石的混凝土垫层施工须先支设垫层混凝土模板、再浇筑水泥混凝土垫层,须等垫层混凝土龄期强度符合要求,才可以安砌路沿石,最后浇筑混凝土后背,浇筑后背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后续道路面层的施工;上述结构和施工工艺由于路沿石的垫层和后背需要两次现场浇筑湿混凝土且均须支设模板,造成路沿石安砌存在施工工序繁琐、施工效率低、文明施工度低(现场浇筑水泥混凝土需湿作业)、施工作业不方便(路沿石混凝土使用量小,不方便使用预拌混凝土)、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施工作业方便、施工效率高、施工成本低的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结构,包括:垫块和路沿石,所述垫块由垫层部、后背部和前沿部组成,所述后背部和前沿部垂直连接在所述垫层部的两侧,在中间围成路沿石装配槽,所述路沿石装配在所述路沿石装配槽中;其中,所述路沿石装配槽与所述路沿石之间留有预留槽。

本发明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为混凝土预制成型,采用简单拼接的方式,即可完成路沿石的施工工作,施工过程基本为干作业,施工效率和文明施工程度大大提高,路沿石安全后可连续道路面层的铺筑,无需等路沿石后背混凝土强度,施工安排更为灵活,不用受少量水泥混凝土不好组织的制约,且节省混凝土用量,节约施工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的垫层部的前端设置有卯榫头,所述垫块的垫层部的后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卯榫头的形状与所述卡槽的形状相匹配,且设置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卯榫头和卡槽均设置在所述垫层部的端面的中间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垫层部与所述后背部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泄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垫层部与所述前沿部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泄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后背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前沿部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垫块的长度为30-50cm,厚度为7-9cm,质量为28-32k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道路路沿石垫层下部基层完成后,使用砂浆找平,然后在下部基层上安装该卡槽式路沿石垫块,前沿部位于靠近道路一侧,后背部位于远离道路一侧,前后两个垫块之间通过卯榫头和卡槽相对接,并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连接;将路沿石放入垫块的路沿石装配槽中,并在路沿石和垫块中间的预留槽中灌注水泥砂浆,整体稳固路沿石。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结构的垫块的端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结构的垫块的俯视图。

附图中标记为:

1垫块

11垫层部

12后背部

13前沿部

14安装泄水孔

15卯榫头

16卡槽

2路沿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垫块1和路沿石2,所述垫块由垫层部11、后背部12和前沿部13组成,所述后背部12和前沿部13垂直连接在所述垫层部11的两侧,在中间围成路沿石装配槽,所述路沿石2装配在所述路沿石装配槽中;其中,所述路沿石装配槽与所述路沿石2之间留有预留槽。优选的,所述垫块1的垫层部11的前端设置有卯榫头15,所述垫块1的垫层部11的后端设置有卡槽16,所述卯榫头15的形状与所述卡槽16的形状相匹配,且设置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卯榫头15和卡槽16均设置在所述垫层部11的端面的中间位置处。卯榫头和卡槽的设置方便前后两个垫块之间的连接,可以防止相互之间错位,且连接过程只需使用少量水泥砂浆,操作方便。本发明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为混凝土预制成型,采用简单拼接的方式,即可完成路沿石的施工工作,施工过程基本为干作业,施工效率和文明施工程度大大提高,路沿石安全后可连续道路面层的铺筑,无需等路沿石后背混凝土强度,施工安排更为灵活,不用受少量水泥混凝土不好组织的制约,且节省混凝土用量,节约施工成本。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垫层部11与所述后背部12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泄水孔14,所述垫层部11与所述前沿部13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泄水孔14。安装泄水孔可以用于安装时挪动固定垫块,也能够在安装后当作出水口使用,将多余的水分渗漏到垫块的外侧。可选地,所述后背部的高度高于所述前沿部的高度;所述垫块1的长度为30-50cm,厚度为7-9cm,质量为28-32kg,这种尺寸和重量的设计,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也方便施工,便于挪动和装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道路路沿石垫层下部基层完成后,使用砂浆找平,然后在下部基层上安装该卡槽式路沿石垫块,前沿部位于靠近道路一侧,后背部位于远离道路一侧,前后两个垫块之间通过卯榫头和卡槽相对接,并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连接;将路沿石放入垫块的路沿石装配槽中,并在路沿石和垫块中间的预留槽中灌注水泥砂浆,整体稳固路沿石。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施工工效高,省去了现有技术中路沿石两次浇筑混凝土需支设模板的工序;

2、施工时间大为节省,节省路沿石安装时需等混凝土垫层强度时间,垫块安砌后可连续施工,路沿石安全后可连续道路面层的铺筑,无需等待路沿石后背混凝土强度;

3、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程度提高,变路沿石安砌混凝土湿作业为基本干作业,仅需少量水泥砂浆,使施工现场整洁文明;

4、施工安排更为灵活,不用受少量水泥混凝土不好组织的制约;

5、通过优化结构,较现有技术节省混凝土用量,节约施工成本。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结构,包括:垫块和路沿石,所述垫块由垫层部、后背部和前沿部组成,所述后背部和前沿部垂直连接在所述垫层部的两侧,在中间围成路沿石装配槽,所述路沿石装配在所述路沿石装配槽中;其中,所述路沿石装配槽与所述路沿石之间留有预留槽。本发明卡槽式水泥混凝土路沿石垫块为混凝土预制成型,采用简单拼接的方式,即可完成路沿石的施工工作,施工过程基本为干作业,施工效率和文明施工程度大大提高,路沿石安全后可连续道路面层的铺筑,无需等路沿石后背混凝土强度,施工安排更为灵活,不用受少量水泥混凝土不好组织的制约,且节省混凝土用量,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秦善勇;李庆书;孙宝国;韩珈;高晨;秦钰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阳市兴盛市政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9
技术公布日:2019.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