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纠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39560发布日期:2019-05-22 03:38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纠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铁路无砟轨道结构病害整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中线偏差病害的纠偏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砟轨道结构在我国铁路隧道内轨道结构建设中被普遍采用。随着运营年限的延长、行车密度的持续加大、轨道结构病害的持续发展和恶劣环境的综合作用等因素影响,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横向偏差病害已经逐步显现。当前铁路工务部门对于该类病害主要采用大号码扣件甚至是特殊扣件予以顺坡缓解或者限速运营,但这种扣件顺坡的方式只能用于偏差量不大的情况下的治标不治本的临时处理之用,其对钢轨的扣压能力和轨道结构的刚度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风险;限速运营则严重影响了路网运输秩序、增加了管理成本,这种方式实属限于技术不成熟和整治成本过高的不得已之举,必然不能长久采用。

目前,国内外对于相关的方法地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于路基区段的无砟轨道结构的纠偏技术。然而,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与路基段无砟轨道结构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直接铺设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混凝土上,而路基段无砟轨道结构是铺设在路基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层上,这就导致已经相对研究和应用成熟的借助于高聚物注浆来进行路基段无砟轨道结构纠偏的技术无法应用到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偏移病害的纠偏修复中。

因此,如何在天窗时间内能够快速、安全、经济地解决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横向偏差问题,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一种施工快捷、安全可靠、成本经济,适用于天窗时间内对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由于沉降、上拱或是施工偏差导致的横向偏差的纠偏修复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纠偏方法。所述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绳锯切割机对轨道结构进行水平切割;(2)轨道结构临时支撑和限位约束;(3)安装顶推纠偏和反力设备;(4)横向顶推纠偏;(5)无砟轨道结构高程精调;(6)纠偏界面离缝灌浆;(7)轨道结构锚固。

所述采用绳锯切割机对轨道结构进行水平切割,其特征在于水平切割位置位于轨道结构与隧道仰拱回填层的接缝以上40mm范围内和以下100mm范围内。

所述采用绳锯切割机对轨道结构进行水平切割,其特征在于根据纠偏区段轨道结构高程调整需要,切割缝为一个或者两个,切除混凝土厚度为10mm~100mm。

所述采用绳锯切割机对轨道结构进行水平切割,其特征在于根据天窗时长、切割混凝土实际强度等影响因素,切割过程分段进行,分段长度为2m~6m。

所述轨道结构临时支撑和限位约束,其特征在于采用垫板对切割完毕的轨道结构进行临时支撑,保证轨道结构竖向承载能力、避免轨道结构过大变形,同时对完成切割的区段进行横向和竖向限位约束。

所安装的顶推纠偏和反力设备主要包括顶推反力设备、对侧限位设备、顶推设备和轨道结构滑移设备。

所述的纠偏区段无砟轨道结构高程调整,是采用精调爪或者液压千斤顶协同控制轨道结构至设计高程,根据轨道结构高程偏差情况,这个高程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所述的纠偏界面离缝灌浆,用于纠偏界面离缝的填充和轨道结构与仰拱回填层的粘结恢复,其所用材料根据离缝大小采用满足天窗时间施工的砂浆类填充材料或者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等高分子类填充材料。

所述的轨道结构锚固,是在轨道结构上竖向钻孔并钻入仰拱回填层,然后采用环氧树脂植筋胶植入锚杆,将轨道结构和隧道仰拱回填层锚固为一个整体,锚杆在轨道结构和仰拱回填层能的长度均不短于100mm。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纠偏方法,可保证轨道结构的纠偏精度可控、施工经济高效、安全可靠,施工机具轻便,施工组织灵活等特点,应用前景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提供的铁路双线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纠偏示意图(一)。

图2:本发明所提供的铁路双线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纠偏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路双线隧道内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的纠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对病害区段道床板1的高程及平面位置进行复测,结合复测的轨道结构平面线形及现场实际情况,拟合纠偏线形并确定纠偏量(本实施例中向左纠偏)。

(2)采用绳锯切割机对道床板1下部进行水平逐段切割,切割后形成空隙层2。

(3)对切割后形成的空隙层2间隔安放临时支撑垫板,并对道床板1的左右方向和竖向进行限位约束,以保证轨道结构稳定性。

(4)安装顶推反力设备3、对侧限位设备4、顶推设备5和轨道结构滑移设备6-1、6-2;顶推反力设备3作用于隧道防撞墙7的侧面,对侧限位设备3作用于邻线道床板8的侧面;顶推设备5为千斤顶群,间隔2m~4m布置;道床板滑移设备6-1、6-2为中间涂有润滑油的两层钢板,其每层的厚度为2mm~10mm,通过顶升设备顶升轨道结构配合其安装于道床板1下部靠边缘的位置,纵向安装间距为1m~5m。

(5)同步操作顶推设备5对道床板1进行横向顶推。顶推时对道床板1的中线位移和高程进行实时监测。

(6)纠偏完成后,在精调爪或者液压千斤顶配合下将道床板1下面的滑移设备6-1、6-2取出,在顶推反力设备5与道床板1间及对侧限位设备4与道床板1间安装夹持装置及限位装置对轨道结构进行压紧限位,以保证天窗结束后行车期间轨道结构的稳定性。

(7)利用精调爪或液压千斤顶协同调整道床板1的高程至设计位置,保证线路高低平顺性良好。

(8)在确认纠偏线路线形满足要求后,采用封边材料对道床板1两侧进行封边(缝隙较大时也可立模),采用专用注浆机通过设置在道床板1两侧的注浆管向界面离缝注浆。

(9)对纠偏区段内道床板1进行植筋锚固,确保道床板1和隧道仰拱回填层9被锚固为一个整体。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于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纠偏方法,本发明属于铁路无砟轨道结构病害整治技术领域。所述纠偏方法是采用绳锯切割机对无砟轨道结构适当位置进行整体水平切割,实现无砟轨道结构与隧道仰拱回填层间的分离,并对切割后的轨道结构进行临时支撑和限位约束;然后在实时监控的情况下对无砟轨道结构进行横向顶推纠偏并在到位后进行限位约束,最后完成轨道结构高程调整、离缝灌注和植筋锚固,实现对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的纠偏恢复。

技术研发人员:郑新国;刘竞;谢永江;潘永健;刘文;贾桂良;洪剑;黄传岳;王永华;张志远;张家海;赵建平;管曙刚;潘卫;李书明;曾志;程冠之;董全霄;刘相会;杨德军;周骏;郁培云;饶云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开发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06
技术公布日:2019.05.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