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柱高架桥弯道处防侧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7078发布日期:2018-11-16 23:55阅读:10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架桥防侧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固高架桥桥面与立柱之间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高架桥弯道处的特殊性,在建造过程中不能将桥面与立柱完全固结连接。因此,桥面侧翻问题成了高架桥设计建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交通路况的日益紧张,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期,高架桥上一边寸步难行、一边畅通无阻的情形时有发生。在单边承受如此偏心巨大的荷载时,如果桥面与立柱的链接不够稳固,就极有可能导致桥面侧翻的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单柱高架桥弯道处防侧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柱高架桥弯道处防侧翻装置,包括卡口K构件和卡钩G构件;所述卡口K构件与单柱高架桥立柱连接,所述卡钩G构件与单柱高架桥弯道处桥面底部连接;卡口K构件上端与卡钩G构件下端相连;

桥墩处钢筋混凝土卡口K构件为钢筋混凝土一体式结构,其包括钢筋和卡口;对称分布在桥墩两侧的卡口K构件中的钢筋为桥墩内原有钢筋延伸并弯折而成,所述钢筋包括卡口钢筋和承重钢筋,突出桥墩处的卡口钢筋与桥墩内部的承重钢筋为一个整体;钢筋外混凝土浇筑形成卡口K构件,卡口钢筋处混凝土浇筑形成卡口;

桥底钢板混凝土卡钩G构件包括钢板和卡钩,桥底卡钩与桥板内部的钢板为一体式结构,钢板嵌入桥面内部贴合内部结构焊接以固定,卡钩设在钢板底部,卡钩的形状与桥墩顶部的卡口的形状相契合;在钢板外混凝土浇筑形成卡钩G构件。

作为优选:每一根钢筋的形状都相同,整排钢筋弯折成同一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不会产生太大负担,并且可结实有力地连接高架桥桥面与立柱,安全可靠,最大程度地防止桥面侧翻事故的发生。而且稳固的同时又不对高架桥桥面热胀冷缩时产生的位移造成负面影响,保证了装置的可持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桥墩处钢筋构造图;

图2为桥墩处卡口K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桥板底卡钩G构件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桥板底卡钩G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计算参数原理图;

图6为引入重心线概念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卡口K构件1、钢筋1-1、卡口钢筋1-2、承重钢筋1-3、卡口1-4、卡钩 G构件2、钢板2-1、卡钩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所示,所述单柱高架桥弯道处防侧翻装置包括:桥墩处钢筋混凝土卡口K构件1 和桥底钢板混凝土卡钩G构件2。所述卡口K构件1与单柱高架桥立柱连接,所述卡钩G构件2与单柱高架桥弯道处桥面底部连接,两个构件紧密切合,可互相制约,限制位移。对称分布在桥墩两侧的卡口K构件1中的钢筋1-1为桥墩内原有钢筋延伸(无法延伸可焊接)并弯折成合适尺寸,卡钩G构件2由钢板2-1外浇筑混凝土构成,钢板2-1嵌入桥面内部贴合内部结构焊接以固定。

如图2所示,桥墩处钢筋混凝土卡口K构件1为钢筋混凝土一体式结构,突出桥墩处的卡口钢筋1-2与桥墩内部的承重钢筋1-3形成一个整体,由底部连伸的钢筋1-1在桥墩顶部弯折。且每一根钢筋1-1的形状都相同,整排弯折成同一形状。对钢筋1-1结构的混凝土浇筑采用最普遍的支撑模具浇筑法,先对模板及支撑、钢筋1-1、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再开始浇筑混凝土,过了混凝土的凝固期就拆除模具,形成卡口1-4。

如图3所示,桥底钢板混凝土卡钩G构件2的桥底卡钩2-2与桥板内部的钢板2-1为一体式结构,能加固整体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卡钩2-2的形状与桥墩顶部的卡口1-4的形状相契合。桥面的钢板2-1在设计时就将每一块桥面板的内外径设计好。在钢板2-1固定完成后在钢表面浇筑一层混凝土,施工方法与桥墩处钢筋1-1表面浇筑混凝土相同。

在桥墩与桥面的钢结构表面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就可对两者进行组装拼接。由于卡口1-4 和卡钩2-2的形状已经固定,无法将桥板直接从正上方安放到桥墩上,所以需要将与桥墩结合的桥板从桥墩侧面平推至桥墩处,拼接完毕之后便可投入使用。若要对已有高架桥进行施工,可先在桥墩上和桥板底部进行钢筋1-1和钢板2-1的焊接工作,之后依次进行卡口K构件1和卡钩G构件2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此时应注意要做好两个构件的隔离工作,防止卡口 K构件1与卡钩G构件2融合。

设一重型卡车质量为M,长L;桥墩宽b,桥面横截面积为a,密度为ρ,其他参数如图 5所示,则道宽

d=R-r

体积为

V=a·(R+r)/2

质量为

m=ρV=aρ(R+r)/2

当车辆停外侧,内侧无车时:

车辆数=Rα/L=c(向下取整)

引入重心线概念,即线左线右质量相等,如图6所示。

设重心线距桥面内侧x,则

线左质量=x/(R+r)·aρ·(R+r)/2

线右质量=(R-r-x)/(R-r)·aρ·(R+r)/2+αR/L·M

因为线左=线右,解得

x=(R-r)(aρ(R+r)/2+αR/L)/[aρ(R+r)]

=d(1/2+c·M/2m)

当x>(d+b)/2时,极易向外侧翻,化简得:车总质量/桥面质量>b/d时,极易侧翻。

若安装上新型装置提供外力,则

(x-d/2-b/2)·M总g=F外b

F外=[M车d/(2M桥b)-1/2]·M总g

当车辆停内侧,外侧无车时,推导过程同上,结论为:车总质量/桥面质量>b/d时,极易向内侧翻,F外=[M车d/(2M桥b)-1/2]·M总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