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盲道地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5403发布日期:2018-12-07 23:2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使用的盲道地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盲人引导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盲道地砖。



背景技术: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盲道一般由两类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状况,称为提示盲道。

盲道用的砖大概有两种类型。第一种为直条状突起砖,用于铺直道,直条突起指向盲道方向,也就是走的时候沿着直条突起走;每条直条突起高出地面5mm,若干直条突起相组合,组合后的总宽度宜为0.3-0.6m,可使盲杖和脚底产生感觉,便于指引视力残疾者安全地向前直线行走。第二种为点状突起砖,用于铺拐弯处;呈圆点形,每个圆点高出地面5mm,可使盲杖和脚底产生感觉,以告知视力残疾者前方路线的空间环境将出现变化。

由于现有盲道地砖整体形态单一,缺少多样性,盲道岔口单次转向局限于90度、180度、270度这3种转向角度的路径,而且不能弧度弯道转向,只能通过间隙差才能勉强做出弧度,这样道路视觉不完美,而相接不精准,增加盲人的辨识时效,施工也有困难;当连续转向时,需要铺设好几个盲道转向才能过行,不但施工麻烦,而且盲人辨识麻烦费时;在无分岔口的单条线路转向时需要圆点提示砖引导,影响盲人辨识的快捷性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导致了现实中盲道普及率和使用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便于使用的盲道地砖,其结构简单,实现了多种角度的转向和弧度转向,不仅加快了盲人的辨识速度,有效提高了盲人的行进效率,而且还降低了盲道地砖的施工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便于使用的盲道地砖,包括铺设普通路面的普通地砖、设置提示盲道的标识地砖和铺设行进盲道的盲道地砖;所述盲道地砖的表面上设有盲道触感条;所述普通地砖、标识地砖和盲道地砖均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盲道地砖包括盲道地砖一和盲道地砖二;所述盲道地砖一上的盲道触感条平行于对角线设置,且位于其对角线的一侧;所述盲道地砖二上的盲道触感条垂直于其正六边形结构上的任意一边设置,且盲道触感条位于盲道地砖二的中部;且当盲道地砖一和盲道地砖二相邻铺设时,盲道地砖一和盲道地砖二上的盲道触感条均一一对应;当两个盲道地砖一相邻铺设时,两个盲道地砖一上的盲道触感条均一一对应;当两个盲道地砖二相邻铺设时,两个盲道地砖二上的盲道触感条均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还包括铺设路面时用于边角铺设的边角补块。

进一步的,所述边角补块包括边角补块一、边角补块二和边角补块三;所述边角补块一是普通地砖的对半二分之一,其对半二分之一处是普通地砖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所述边角补块二是普通地砖的对角二分之一,其对角二分之一处是其对角线;所述边角补块三普通地砖的四分之一,其四分之一的划分是以普通地砖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以及与该连线垂直的对角线进行划分。

进一步的,所述盲道地砖一和盲道地砖二上的盲道触感条的数量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盲道地砖一上相邻盲道触感条之间的间距和盲道地砖二上相邻盲道触感条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标识地砖上设有盲道触感圆点。

进一步的,所述盲道地砖一是由两块或四块地砖拼板一拼接而成;所述盲道地砖二是由两块或四块地砖拼板二拼接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盲道地砖一是由两块地砖拼板一拼接而成,其拼接线为盲道地砖一的任意一条对角线或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所述盲道地砖二是由两块地砖拼板二拼接而成,其拼接线为盲道地砖二的任意一条对角线或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

进一步的,所述盲道地砖一是由四块地砖拼板一拼接而成,其拼接线为盲道地砖一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以及与该连线垂直的对角线;所述盲道地砖二是由四块地砖拼板二拼接而成,其拼接线为盲道地砖二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以及与该连线垂直的对角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便于使用的盲道地砖,包括铺设普通路面的普通地砖、设置提示盲道的标识地砖和铺设行进盲道的盲道地砖;所述普通地砖、标识地砖和盲道地砖均为正六边形结构,与普通的四边形地砖相比,当砖体与砖体之间无缝拼接时,正六边形结构的地砖有五个拼接方向,相对普通的四边形地砖的三个拼接方向增加了两个拼接方向,从而增加了盲道的转向角度。

(2)本实用新型中的便于使用的盲道地砖,所述盲道地砖包括盲道地砖一和盲道地砖二;所述盲道地砖一上的盲道触感条平行于对角线设置,且位于其对角线的一侧;所述盲道地砖二上的盲道触感条垂直于其正六边形结构上的任意一边设置,且盲道触感条位于盲道地砖二的中部;所述盲道地砖一和盲道地砖二的设置,在盲道地砖砖体本身为正六边形而增加了砖体的转向角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盲道触感条的拼接角度,从而为盲道的转向路径增加了更多的角度。当盲道地砖一和盲道地砖二相邻铺设时,盲道地砖一和盲道地砖二上的盲道触感条均一一对应;当两个盲道地砖一相邻铺设时,两个盲道地砖一上的盲道触感条均一一对应;当两个盲道地砖二相邻铺设时,两个盲道地砖二上的盲道触感条均一一对应此处的一一对应为盲道地砖之间相互拼接时,盲道地砖上设置的盲道触感条能够拼接成一条完整的行进盲道;当两个盲道地砖一相邻铺设,两个盲道地砖一上的盲道触感条均一一对应时,盲道地砖一的相互铺设可方便、快速的安装出一条完整的直行行进盲道;当两个盲道地砖二相邻铺设,两个盲道地砖二上的盲道触感条均一一对应时,盲道地砖二的相互铺设可方便、快速的安装出一条完整的直行行进盲道;当盲道地砖一和盲道地砖二相邻铺设,盲道地砖一和盲道地砖二上的盲道触感条均一一对应时,盲道地砖一和盲道地砖二的相互铺设可更好的进行转向并绕过障碍物。

(3)本实用新型中的便于使用的盲道地砖,还包括铺设路面时用于边角铺设的边角补块,所述边角补块包括边角补块一、边角补块二和边角补块三;所述边角补块一是普通地砖的对半二分之一,其对半二分之一处是普通地砖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所述边角补块二是普通地砖的对角二分之一,其对角二分之一处是其对角线;所述边角补块三普通地砖的四分之一,其四分之一的划分是以普通地砖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以及与该连线垂直的对角线进行划分。所述边角补块地砖,能够使铺砖的地面更美观,且便于行人行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普通地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标识地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盲道地砖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盲道地砖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边角补块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边角补块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边角补块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盲道地砖的铺设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盲道地砖的铺设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盲道地砖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盲道地砖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盲道地砖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盲道地砖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普通地砖;2、标识地砖;3、盲道地砖一;4、盲道地砖二;5、盲道触感圆点;6、盲道触感条;7、边角补块一;8、边角补块二;9、边角补块三;10、第一条路径方向;11、第二条路径方向;12、第三条路径方向;13、障碍物;14、地砖拼板一;15、地砖拼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一种便于使用的盲道地砖,包括铺设普通路面的普通地砖1、设置提示盲道的标识地砖2和铺设行进盲道的盲道地砖;所述普通地砖1、标识地砖2和盲道地砖均为正六边形结构,与普通的四边形地砖相比,当砖体与砖体之间无缝拼接时,正六边形结构的地砖有五个拼接方向,相对普通的四边形地砖的三个拼接方向增加了两个拼接方向,从而增加了盲道的转向角度。所述盲道地砖包括盲道地砖一3和盲道地砖二4;所述盲道地砖一3上的盲道触感条6平行于对角线设置,且位于其对角线的一侧;所述盲道地砖二4上的盲道触感条6垂直于其正六边形结构上的任意一边设置,且盲道触感条6位于盲道地砖二4的中部;所述盲道地砖一3和盲道地砖二4的设置,在盲道地砖砖体本身为正六边形而增加了砖体的转向角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盲道触感条6的拼接角度,从而为盲道的转向路径增加了更多的角度。当盲道地砖一3和盲道地砖二4相邻铺设时,盲道地砖一3和盲道地砖二4上的盲道触感条6均一一对应;当两个盲道地砖一3相邻铺设时,两个盲道地砖一3上的盲道触感条6均一一对应;当两个盲道地砖二4相邻铺设时,两个盲道地砖二4上的盲道触感条6均一一对应此处的一一对应为盲道地砖之间相互拼接时,盲道地砖上设置的盲道触感条6能够拼接成一条完整的行进盲道;当两个盲道地砖一3相邻铺设,两个盲道地砖一3上的盲道触感条6均一一对应时,盲道地砖一3的相互铺设可方便、快速的安装出一条完整的直行行进盲道;当两个盲道地砖二4相邻铺设,两个盲道地砖二4上的盲道触感条6均一一对应时,盲道地砖二4的相互铺设可方便、快速的安装出一条完整的直行行进盲道;当盲道地砖一3和盲道地砖二4相邻铺设,盲道地砖一3和盲道地砖二4上的盲道触感条6均一一对应时,盲道地砖一3和盲道地砖二4的相互铺设可更好的进行转向并绕过障碍物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盲道地砖一3和盲道地砖二4上的盲道触感条6的数量相等,均为三条,且所述盲道地砖一3上相邻盲道触感条6之间的间距和盲道地砖二4上相邻盲道触感条6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盲道触感条6面宽为25mm,底宽为35mm,高度为5mm,中心距为75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标识地砖2上设有盲道触感圆点5;所述盲道触感圆点5的表面直径为25mm,底面直径为35mm,高度为5mm,中心距为50mm。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铺设路面时用于边角铺设的边角补块,所述边角补块包括边角补块一7、边角补块二8和边角补块三9;所述边角补块一7是普通地砖1的对半二分之一,其对半二分之一处是普通地砖1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所述边角补块二8是普通地砖1的对角二分之一,其对角二分之一处是其对角线;所述边角补块三9是普通地砖1的四分之一,其四分之一的划分是以普通地砖1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以及与该连线垂直的对角线进行划分。所述边角补块地砖,能够使铺砖的地面更美观,且便于行人行走。

在本实施例中,当盲道从一个方向进行布局,需要转向时,便可安装具有提示作用的标识地砖2,当所述标识地砖2为一个时,除开已经布局的一个方向所占据的一条边所指示的路径,该标识地砖2还有五条边选择可指示的路径;再根据所述盲道地砖一3和盲道地砖二4不同的拼接方式,如图8所示:盲道地砖二4和盲道地砖二4相互拼接,位于标识地砖2的一条边的中部位置设置所形成的第一条路径方向10;盲道触感条6在上半部的盲道地砖一3和盲道触感条6在下半部的盲道地砖一3相互拼接,位于标识地砖2的该条边的上部位置所形成的第二条路径方向11;盲道触感条6在下半部的盲道地砖一3和盲道触感条6在上半部的盲道地砖一3相互拼接,位于标识地砖2的该条边的下部位置所形成的第三条路径方向12;根据五条边的可指示路径以及每条边可形成的三条路径方向,当布局转向路径时,本实用新型中的便于使用的盲道地砖可为盲道布局提供15个可选择的路径方向。当所述标识地砖2数量增加,由于边的数量的增加以及六角地砖之间相互拼接时所产生的角度,可为盲道布局提供更多的转向路径,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标识地砖2的数量及拼接方式以达到所需要的转向角度。当盲道布局需要绕过障碍物13或者弧度转向时,即可通过盲道地砖一3与盲道地砖二4的相互拼接来达到所需角度的转向。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铺设盲道的需要,将部分盲道地砖一3设置为由两块地砖拼板一14拼接而成,其拼接线为盲道地砖一3的任意一条对角线或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另外一部分盲道地砖一3仍然为整块结构。所述地砖拼板一14不仅可以拼接成一块完整的盲道地砖一3,而且还可以与盲道地砖一3进行拼接,如图9所示:在遇到障碍物13时,当盲道地砖一3与地砖拼板一14间隔相拼接时,可以很好的绕过障碍物13。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盲道地砖一3是由两块地砖拼板一14拼接而成,其拼接线为盲道地砖一3的任意一条对角线或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所述盲道地砖二4是由两块地砖拼板二15拼接而成,其拼接线为盲道地砖二4的任意一条对角线或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在实际应用中,当生产和使用大宽度砖时,所述大宽度砖为砖体最窄宽度大于80cm的地砖,当采用所述地砖拼板一14和地砖拼板二15进行拼接时,可以解决其生产和安装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盲道地砖一3是由四块地砖拼板一14拼接而成,其拼接线为盲道地砖一3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以及与该连线垂直的对角线;所述盲道地砖二4是由四块地砖拼板二15拼接而成,其拼接线为盲道地砖二4任意两条平行边中点的连线以及与该连线垂直的对角线。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标识地砖2上的盲道触感圆点5以及盲道地砖上的盲道触感条6的设计规格均符合国家设计标准;本实用新型中便于使用的盲道地砖的材质可以为混凝土、陶瓷、金属、塑胶、木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