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铺装骨架及使用该透水铺装骨架铺设的透水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5380发布日期:2018-12-07 23:2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透水铺装骨架及使用该透水铺装骨架铺设的透水路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铺地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水铺装骨架及使用该透水铺装骨架铺设的透水路面。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下,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铺设“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现有的透水路面大致有以下两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是先在路床上铺设混凝土,再在混凝土层上打孔,最后在混凝土层上铺砖。混凝土层的孔使得雨水能渗透至地下。这种做法耗费工时较长,且排水效果不佳。

第二种做法是先在路床上铺设级配碎石,再在级配碎石层上铺设透水砖。这种做法形成的透水路面与第一种相比,透水性更好,目前大多数的透水路面均采用这种做法。然而,这种做法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级配碎石的资源非常有限,且价格高,在铺设透水路面时经常需要等待级配碎石材料到货,才能进行路面铺设,延长了工期,并且级配碎石的价格提高了整个路面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级配碎石的承载力不大,用其铺设的透水路面在遇到重压时易损坏,影响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透水铺装骨架及使用该透水铺装骨架铺设的透水路面,其具有更好的透水性、成本低,且铺设方便。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透水铺装骨架包含一对横向支撑和一对纵向支撑,一对横向支撑相互平行,一对纵向支撑相互平行,并且纵向支撑与横向支撑垂直相交,横向支撑的两端和纵向支撑的两端均设置接合部,横向支撑位于一对纵向支撑之间的部分形成横向中间段,纵向支撑位于一对横向支撑之间的部分形成纵向中间段,横向中间段和纵向中间段两者中的至少一个从下往上开有排水槽,排水槽相互对齐。

进一步地,横向支撑的高度与纵向支撑的高度相等,横向支撑的上表面与纵向支撑的上表面位于同一上平面。

进一步地,接合部包含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一面平行于第二面,并且第一面突出于第二面,第三面连接第一面和第二面,为倾斜面。

进一步地,横向支撑的两端分别设置左接合部和右接合部,在横向上,左接合部的第一面与右接合部的第二面对齐,左接合部的第二面与右接合部的第一面对齐,左接合部的第三面与右接合部的第三面平行。

进一步地,纵向支撑的两端分别设置前接合部和后接合部,在纵向上,前接合部的第一面与后接合部的第二面对齐,前接合部的第二面与后接合部的第一面对齐,前接合部的第三面与后接合部的第三面平行。

进一步地,纵向中间段上开有模具槽,模具槽沿横向延伸,且相互对齐。

进一步地,横向支撑和纵向支撑构成“井”字形、“目”字形、“日”字形或者“回”字形。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透水路面包含路床、由透水铺装骨架拼接而成的透水铺装骨架层、透水砖层,透水铺装骨架层设置在路床和透水砖层之间。

进一步地,透水铺装骨架层的空隙处采用碎石填充。

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水铺装骨架代替现有透水路面的级配碎石,节省了级配碎石材料,大大地降低了铺设路面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透水铺装骨架具有非常好的透水性和承载能力,由其铺设而成的透水路面的透水率高、使用寿命长,有助于生态道路和海绵城市的建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透水铺装骨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透水铺装骨架的平面图。

图3是图1中透水铺装骨架接合的示意图。

图4是采用图1中的透水铺装骨架铺设的透水路面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首选实施方式的透水铺装骨架包含一对横向支撑1和一对纵向支撑2。一对横向支撑1相互平行,一对纵向支撑2也相互平行。并且,纵向支撑2与横向支撑1垂直相交,构成一个“井”字形状。

横向支撑1的高度H1与纵向支撑2的高度H2相等,横向支撑1的上表面与纵向支撑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上平面,横向支撑1的下表面与纵向支撑2的下表面也位于同一下平面,因而,透水铺装骨架能够很平稳地铺设在路床上,并且形成了一个平整的上平面,为下一道铺设工序提供了一个稳定、平整的铺设基础。

横向支撑1具有横向中间段10。这里,横向中间段10是指横向支撑1位于一对纵向支撑2之间的部分。横向中间段10由下往上开有排水槽11。一对横向支撑1的两个排水槽11在纵向上相互对齐、贯通,使得雨水能顺利地通过排水槽11流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排水槽11也可以设置在纵向支撑2上,或者,横向支撑1和纵向支撑2上均开有排水槽1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下”是指靠近路床的方向,“上”是指远离路床、靠近路面的方向。

纵向支撑2具有纵向中间段20。这里,纵向中间段20是指纵向支撑2位于一对横向支撑1之间的部分。纵向中间段20由上往下开有模具槽21,模具槽21沿着横向(即横向支撑1的延伸方向)延伸。一对纵向支撑2的两个模具槽21在横向上相互对齐,方便透水铺装骨架出模。

横向支撑1和纵向支撑2的两端分别设置接合部3。每个接合部3均包含第一面31、第二面32、第三面33。第一面31平行于第二面32,并且第一面31突出于第二面32,第三面33连接第一面31和第二面32,其为一个倾斜面。

具体地,参照图1中的前、后、左、右方向。横向支撑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左接合部12和右接合部13。纵向支撑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前接合部22和后接合部23。

横向支撑1的左接合部12能够与右接合部13配合或接合。在横向上,左接合部12的第一面31与右接合部13的第二面32对齐,左接合部12的第二面32与右接合部13的第一面31对齐,左接合部12的第三面33与右接合部13的第三面33相互平行。因此,左接合部12与右接合部13能够相互卡接配合。

类似的,纵向支撑2的前接合部22能够与后接合部23配合或接合。在纵向上,前接合部22的第一面31与后接合部23的第二面32对齐,前接合部22的第二面32与后接合部23的第一面31对齐,前接合部22的第三面33与后接合部23的第三面33相互平行。因此,前接合部22能够与后接合部23相互卡接配合。

如图3所示,在铺设透水铺装骨架时,工人只需将一个透水铺装骨架的左接合部与另一个透水铺装骨架的右接合部卡接,既能完成横向的铺设。将一个透水铺装骨架的前接合部与另一个透水铺装骨架的后接合部卡接,既能完成纵向铺设。如此下去,便能快速地铺设完一个透水铺装骨架层。因此,透水铺装骨架具有铺设方便、节省工时和劳力的优势。

如图3和图4所示,采用上述透水铺装骨架铺设的透水路面包含路床40、透水铺装骨架层50、透水砖层60。在路面铺设时,先在路床40上铺设透水铺装骨架,通过将透水铺装骨架拼接形成透水铺装骨架层50;然后在透水铺装骨架层50的空隙处铺上碎石55;最后在透水铺装骨架层50上铺设透水砖,形成透水砖层60。

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水铺装骨架代替现有透水路面的级配碎石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节省了级配碎石材料和费用,大大地降低了铺设路面的成本;

第二,透水铺装骨架施工简单方便,节省了人力成本,缩短了工时;

第三,透水铺装骨架具有更好的透水性。在雨季,雨水量较大,雨水通过透水砖层60进入到透水铺装骨架层50,透水铺装骨架的“井”字形框架结构,使得雨水很容易渗透至透水铺装骨架层50的底部,并通过排水槽11排出,排出的水可以通过蓄水系统被收集。

第四,透水铺装骨架具有更大的承载力。透水铺装骨架采用混凝土通过压制成型,因此,与传统的级配碎石相比,具有更大的承载力,延长了透水路面的使用寿命。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水铺装骨架也可以设计成“回”字形、“目”字形、“日”字形,在这些字形的四个外围面上设置接合部,并且在这些字形的横向支撑或纵向支撑上开排水槽,也能达到上述的优势。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