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隔震用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4178发布日期:2018-10-19 21:5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隔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隔震用支座。



背景技术:

建筑隔震用支座是架设于墩台上,顶面支承桥梁上部结构的装置。其功能是将上部结构固定于墩台,承受作用在上部结构的各种力,并将它可靠地传给墩台。例如公告号为CN204690586U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一种新型桥梁减震支座,该结构包括一个位于中间的整体橡胶支座和两个位于两侧的摩擦单向高阻尼橡胶支座,整体橡胶支座是由减震橡胶、连接板、滑移片组成,摩擦单向高阻尼橡胶支座是由上支座板、下支座板、弹性体、金属板、导向条、摩擦片、挡板、锚栓组成,上支座板两侧分别对称设有凸台和凹槽,弹性体插入在上支座板和下支座板之间,金属板横穿在弹性体上部,导向条安装在凹槽内,摩擦片设在上支座板与弹性体之间。支座结构设计合理,中间滑动,两端设防,既隔震又防止上下梁体落梁,另外,支座阻尼大,减震效果好,封板和支座板不易脱离,有效地提高桥梁的整体抗震性能。

当桥梁发生细微的偏移时,人们难以察觉到,导致人们无法及时地对发生细微偏移的桥梁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隔震用支座,具有桥梁发生偏移时,能够及时地对人们进行警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隔震用支座,包括固定在桥梁上的上支座以及固定在桥墩上的下支座,所述下支座内设置有缓冲模块,所述上支座上铰接有指示牌,所述桥梁上设置有供指示牌翻转至其路面上的行程槽,所述上支座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下支座上竖向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固定块位于顶杆的滑动路径上,所述顶杆上设置有驱使顶杆抵紧在固定块表面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顶杆固定且另一端与下支座固定,所述上支座上设置有顶杆与固定块脱离抵接向固定块方向滑动时联动指示牌翻转至桥梁路面上的联动机构。

桥梁发生偏移时,上支座与下支座的相对位移会促使顶杆与固定块脱离抵接,此时顶杆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向固定块方向滑动。随后联动机构联动指示牌翻转至桥梁路面上。人们可通过翻出的指示牌得知此处的桥梁已存在偏移的情况,使得工人能够及时地对发生偏移的桥梁进行维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上支座竖向滑动连接的滑板,所述固定块穿设在滑板中部,所述滑板设置在固定块背向顶杆的一侧,所述上支座上固定有凸块,所述滑板的底面与凸块的顶面抵接,所述指示牌与上支座的铰接处设置有驱使指示牌翻转至桥梁路面上的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指示牌固定且另一端与上支座固定,所述指示牌上固定有限制其转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扭簧的作用下抵紧在滑板一侧上。

通过这样的设置,上支座与下支座的相对位移会促使顶杆与固定块脱离抵接,此时顶杆会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滑板方向滑动并顶动滑板滑动。滑板滑至与限位块脱离抵接时,限位块不再被限制转动,连杆会在扭簧的作用力下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固定的指示牌翻转至桥梁路面上,从而达到联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滑板上设置有驱使滑板抵紧在凸块上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滑板固定且另一端与上支座固定,所述第二弹簧的弹力比弹性件的弹力小。

通过这样的设置,滑板在仅受第二弹簧的弹簧力时会向下滑动直至滑板底面抵紧在凸块的表面上,这样的设置可避免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震动时意外促动滑板导致滑板与限位块意外脱离的情况发生,达到增强滑板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块中部设置有半球形的凹孔,所述顶杆上设置有与凹孔配合的弧形面。

通过这样的设置,人们对上支座以及下支座进行安装时,可通过凹孔与弧形面的贴合来确定上支座与下支座的定位安装,使得安装过程更为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顶杆一端突出下支座且在其端部固定有把手。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安装过程中,把手可方便人们在下支座外对处于下支座内的顶杆进行安装定位,这样的设置使得安装过程更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行程槽距离桥梁路肩1厘米。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避免指示牌翻出路面时对桥梁上行驶的车辆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指示牌上涂有反光层。

通过这样的设置,反光层的设置使得指示牌的可视效果更强,更加便于人们发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件为第一弹簧。

通过这样的设置,滑板在仅受第一弹簧的弹簧力时会向上滑动直至顶杆抵紧固定块的表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桥梁发生偏移时,上支座与下支座的相对位移会促使顶杆与固定块脱离抵接,此时顶杆会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向固定块方向滑动。随后联动机构联动指示牌翻转至桥梁路面上。人们可通过翻出的指示牌得知此处的桥梁已存在偏移的情况,使得工人能够及时地对发生偏移的桥梁进行维护。

2.滑板在仅受第二弹簧的弹簧力时会向下滑动直至滑板底面抵紧在凸块的表面上,这样的设置可避免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震动时意外促动滑板导致滑板与限位块意外脱离的情况发生,达到增强滑板稳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顶杆与滑板的具体结构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桥梁;2、上支座;3、桥墩;4、下支座;5、连杆;6、指示牌;7、行程槽;8、固定块;9、顶杆;10、弹性件;11、滑板;12、凸块;13、扭簧;14、限位块;15、第二弹簧;16、凹孔;17、弧形面;1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建筑隔震用支座,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包括固定在桥梁1上的上支座2以及固定在桥墩3上的下支座4,其中在下支座4内设置有缓冲模块(图中未示出)。在上支座2上铰接有连杆5,在连杆5的端部固定有指示牌6,同时在桥梁1上设有供指示牌6翻转至桥梁1路面上的行程槽7。在上支座2上设有固定块8,在下支座4上竖向滑动连接有顶杆9,固定块8位于顶杆9的滑动路径上。顶杆9上设有驱使顶杆9抵紧在固定块8表面上的弹性件10,弹性件10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顶杆9固定且另一端与下支座4固定。

在上支座2上设有顶杆9与固定块8脱离抵接向固定块8方向滑动时联动指示牌6翻转至桥梁1路面上的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滑板11,滑板11与上支座2竖向滑动连接,同时固定块8穿设在滑板11的中部,滑板11设置在固定块8背向顶杆9的一侧。在上支座2上固定有凸块12,滑板11的底面与凸块12的顶面抵接。连杆5与上支座2的铰接处设置有驱使指示牌6翻转至桥梁1路面上的扭簧13,扭簧13的一端与连杆5固定且另一端与上支座2固定。在连杆5上固定有限制其转动的限位块14,限位块14在扭簧13的作用下抵紧在滑板11一侧上。

桥梁1发生偏移时,上支座2与下支座4的相对位移会促使顶杆9与固定块8脱离抵接,此时顶杆9会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滑板11方向滑动并顶动滑板11滑动。滑板11滑至与限位块14脱离抵接时,限位块14不再被限制转动,连杆5会在扭簧13的作用力下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固定的指示牌6翻转至桥梁1路面上。人们可通过翻出的指示牌6得知此处的桥梁1已存在偏移的情况,使得工人能够及时地对发生偏移的桥梁1进行维护。

滑板11上设有驱使滑板11抵紧在凸块12上的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的一端与滑板11固定且另一端与上支座2固定,另外第二弹簧15的弹力设置比第一弹簧的弹力小。滑板11在仅受第二弹簧15的弹簧力时会向下滑动直至滑板11底面抵紧在凸块12的表面上,这样的设置可避免桥梁1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震动时意外促动滑板11导致滑板11与限位块14意外脱离的情况发生,达到增强滑板11稳定性的效果。

在固定块8中部设有呈半球形的凹孔16,同时在顶杆9上设有与凹孔16配合的弧形面17。故人们对上支座2以及下支座4进行安装时,可通过凹孔16与弧形面17的贴合来确定上支座2与下支座4的定位安装,使得安装过程更为简便。顶杆9的一端突出下支座4,并且在其端部固定有把手18,在安装过程中,把手18可方便人们在下支座4外对处于下支座4内的顶杆9进行安装定位,这样的设置使得安装过程更为便捷。

桥梁1上的行程槽7距离桥梁1的路肩1厘米,这样的设置可避免指示牌6翻出路面时对桥梁1上行驶的车辆造成影响。另外在指示牌6上涂有反光层,反光层的设置使得指示牌6的可视效果更强,更加便于人们发现。

具体工作过程:桥梁1发生偏移时,上支座2与下支座4的相对位移会促使顶杆9与固定块8脱离抵接,此时顶杆9会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滑板11方向滑动并顶动滑板11滑动。滑板11滑至与限位块14脱离抵接时,限位块14不再被限制转动,连杆5会在扭簧13的作用力下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固定的指示牌6翻转至桥梁1路面上。人们可通过翻出的指示牌6得知此处的桥梁1已存在偏移的情况,使得工人能够及时地对发生偏移的桥梁1进行维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