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字路口道路通行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6603发布日期:2018-11-16 23:52阅读:13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十字路口道路通行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机动车辆日趋增多,随之而来的便是城市交通的拥堵。目前城市道路的十字路口大都依靠红绿灯来控制交通,这就存在一个无法克服的问题:总有一条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要等待,使得十字路口的交通形成一个瓶颈,一般十字路口道路结构主要是基于地面平行的一层建筑加红绿灯系统组合成的交通通行路口,通行时需要根据红绿灯指示来行驶,很多时候需要停车等待让行,会消耗时间和汽油。所有的车辆消耗合计起来那是一个很大的损耗,而且红绿灯系统容易出现故障,红绿灯系统失效后就比较容易导致交通堵塞或者交通事故。

因此,对于十字路口道路通行结构仍存在研究和改进的需求,这也是目前城市交通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更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出发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字路口道路通行结构,使得通行道路分明有序,互不干扰、无需红绿灯引导、车辆无需停车等待让行;提高了十字路口的通行效率,节省了车辆的通行时间和油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十字路口道路通行结构,包括上下布置的三层立交通行架构,第一层立交通行架构包括按车辆行驶方向右转的车道和两条对向的横向直行车道,两条所述横向直行车道设置于横向道路上;第二层立交通行架构位于所述第一层立交通行架构上方,所述第二层立交通行架构包括两条对向的纵向直行车道,两条所述纵向直行车道设置于纵向道路上,每条所述纵向直行车道的外侧均设有一条纵向非机动车道,所述纵向非机动车道的外侧设有纵向人行道,所述横向道路的两侧均设有横向非机动车道和横向人行道,所述横向非机动车道和横向人行道的末端均对应设置于相应的纵向非机动车道和纵向人行道上,两条所述纵向非机动车道之间设有连通通道;第三层立交通行架构位于所述第二层立交通行架构上方,所述第三层立交通行架构包括环岛,所述环岛设有分别连接所述横向道路和纵向道路的驶入车道和驶出车道。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通通道为弧形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弯向所述纵向直行车道的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层立交通行架构位于地平面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层立交通行架构与地平面平行。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层立交通行架构位于地平面上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完全遵循中国当前实行的交通、人行通行规则,行人、驾驶人员能够完全以常规通行原则通过该十字路口去任何方向;通行道路分明有序互不干扰、无需红绿灯引导、车辆无需停车等待让行;与现有红路灯十字路口道路结构相比极大的提高了通行效率、节省了车辆的通行时间和油耗从而节省人们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该设计全建筑结构,与现有的红绿灯十字路口相比该设计一次性投入可能比较大,但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使用寿命远比红路灯系统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长,且红路灯系统故障发生率和维护费用也远高于建筑物,从长远投入与消耗成本来考虑该设计也远低于现有的红绿灯十字路口道路结构。所以该十字路口道路结构设计与现有的红绿灯十字路道路结构设计相比更具高效性、稳定性、经济性、实用性、未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层立交通行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层立交通行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层立交通行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纵向道路;2、横向道路;3、按车辆行驶方向右转的车道;4、横向直行车道;5、横向非机动车道;6、横向人行道;7、纵向直行车道;8、纵向非机动车道;9、纵向人行道;10、环岛;11、连通通道;12、驶出车道;13、驶入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十字路口道路通行结构,包括上下布置的三层立交通行架构,第一层立交通行架构包括按车辆行驶方向右转的车道3和两条对向的横向直行车道4,两条横向直行车道4设置于横向道路2上;第二层立交通行架构位于第一层立交通行架构上方,第二层立交通行架构包括两条对向的纵向直行车道7,两条纵向直行车道7设置于纵向道路1上,每条纵向直行车道7的外侧均设有一条纵向非机动车道8,纵向非机动车道8的外侧设有纵向人行道9,横向道路2的两侧均设有横向非机动车道5和横向人行道6,横向非机动车道5和横向人行道6的末端均对应设置于相应的纵向非机动车道8和纵向人行道9上,两条纵向非机动车道8之间设有连通通道11,连通通道11位置的纵向非机动车道8和纵向人行道9相连通;第三层立交通行架构位于第二层立交通行架构上方,第三层立交通行架构包括环岛10,环岛10设有分别连接横向道路2和纵向道路1的驶入车道13和驶出车道12。

以双向六车道道路为例,第一层立交通行架构为所有方向车辆驶来实现右转的车道和两条对向的横向直行车道4;第二层立交通行架构为均对向设置的两条纵向直行车道7、两条纵向非机动车道8和两条纵向人行道9,两条纵向非机动车道8和两条纵向人行道9均直行,另外两条横向非机动车道5和两条横向人行道6在十字路口处与对应的两条纵向非机动车道8和两条纵向人行道9连接后终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连通通道11跨越两条直行的纵向直行车道7;第三层立交通行架构在十字路口中间设计一个环岛10连接所有方向的驶入车道13和驶出车道12,驶入车道13和驶出车道12延伸至横向道路2和纵向道路1上,位于横向道路2和纵向道路1的中间位置,以便于车辆驶入和驶出,主要是为所有方向驶来的车辆实现左转和掉头,其次是其它任何车道出现问题时都可提供备用通行。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十字路口道路通行结构,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其使用性能:

连通通道11为弧形通道,连通通道11弯向纵向直行车道7的下方,以便于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连通通道11快捷的跨越两条直行的纵向直行车道7,节省了过路口的时间。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十字路口道路通行结构,其结构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其使用性能:

第一层立交通行架构位于地平面下方,第二层立交通行架构与地平面平行,第三层立交通行架构位于地平面上方,当然也可以根据建设地地质实际情况来调整建设的位置。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