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石拱桥的桥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607发布日期:2018-11-09 20:41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仿古建石拱桥的桥墩。



背景技术:

石拱桥,用天然石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拱桥,这种拱桥有悠久的历史,石拱桥是中国传统的桥梁四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出现较早,但它一经出现,便得到迅猛发展,即在1880年近代铁路公路桥梁工程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传统的石拱桥在现代应用当中由于桥墩的设计不合理导致结构不够稳定,不能满足过多车辆及行人的通过,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仿古建石拱桥的桥墩。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仿古建石拱桥的桥墩,包括混凝土基座、与所述混凝土基座底部连接的多根固定桩、与所述混凝土基座顶部连接的墩身,所述墩身的顶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两个第一水盘石和六个第二水盘石,两个所述第一水盘石对称设置,六个所述第二水盘石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水盘石之间,六个所述第二水盘石分为两排,每排三个,每排第二水盘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水盘石连接,所述第一水盘石包括第一水盘石本体,所述第一水盘石本体为长方体,所述第一水盘石本体的侧面设有上下贯通的凹槽,所述第一水盘石本体的顶部设有凹字形凸起,所述凹字形凸起的外缘为倒角,所述第二水盘石包括第二水盘石本体,所述第二水盘石本体为长方体,所述第二水盘石本体的顶面设有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的外缘为倒角,所述墩身的外壁设有两条平行的反光带,所述墩身的外壁还设有若干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位于两条所述反光带之间。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水盘石和六个所述第二水盘石通过膨胀螺栓与所述墩身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凹字形凸起与所述条形凸起的宽度及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垫沿直线排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仿古建石拱桥的桥墩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桩、混凝土基座、墩身及第一水盘石和第二水盘石的紧密连接,保证了结构的稳定,凹字形凸起与条形凸起保证了安装拱圈石的稳定和精度,同时墩身外壁的反光带和缓冲垫进一步提升了桥墩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水盘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二水盘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仿古建石拱桥的桥墩,包括混凝土基座1、与混凝土基座1底部连接的多根固定桩2、与混凝土基座1顶部连接的墩身3。

墩身3的顶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安装槽(图未标),安装槽内设有两个第一水盘石41和六个第二水盘石42,两个第一水盘石41和六个第二水盘石42通过膨胀螺栓(图未示)与墩身3固定,两个第一水盘石对称设置,六个第二水盘石位于两个第一水盘石之间,六个第二水盘石分为两排,每排三个,每排第二水盘石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水盘石连接。

第一水盘石41包括第一水盘石本体411,第一水盘石本体411为长方体,第一水盘石本体411的侧面设有上下贯通的凹槽412,第一水盘石本体411的顶部设有凹字形凸起413,第一水盘石本体411位于凹字形凸起413内侧的顶面415用于安装拱圈石,凹字形凸起413的外缘为倒角414。

第二水盘石42包括第二水盘石本体421,第二水盘石本体421为长方体,第二水盘石本体421的顶面设有条形凸起422,第二水盘石本体421位于条形凸起422内侧的顶面424用于安装拱圈石,条形凸起422的外缘为倒角414。凹字形凸起413与条形凸起422的宽度及高度相等。

墩身3的外壁设有两条平行的反光带5,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墩身3的外壁还设有若干缓冲垫6,缓冲垫6为圆形,缓冲垫6沿直线排布,缓冲垫6位于两条反光带5之间,缓冲垫6起到保护桥墩的作用,避免有外物撞击造成桥墩损坏。

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桩、混凝土基座、墩身及第一水盘石和第二水盘石的紧密连接,保证了结构的稳定,凹字形凸起与条形凸起保证了安装拱圈石的稳定和精度,同时墩身外壁的反光带和缓冲垫进一步提升了桥墩安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