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化隔离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5882发布日期:2018-12-07 23:26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化隔离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绿化隔离带。



背景技术:

面对城市飞速发展带来寸土寸金的局面,而面对绿化面积不达标,空气质量不理想,城市噪音、道路光污染等无法隔离等难题,发展立体绿化将是绿化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其中,垂直绿化又称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有人也将立体绿化称之为:建筑绿化,因为大部分立体绿化都运用在建筑上,而护坡绿化往往是用于堤坝防水,防止泥土流失的一种绿化方式。

目前现有的市政绿化隔离带,大多直接种植在中央隔离带的土壤上,一方面,新种植的隔离带的树木高度较小,需要养护一端时间后才能起到隔挡光线的作用。另外,当遇到长时间的缺水或者日光暴晒后,植被会出现局部的死亡,此时及时补充种植的树木高度也明显小于其他的正常的植被。由此在夜间汽车灯光交汇时,灯光相互影响会提高夜间行车的危险程度,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化隔离带,减少夜间行车的危险程度,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化隔离带,包括若干首尾相接排列的绿化隔离带单体,所述绿化隔离带单体包括底座、竖直设置在底座上的若干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竖直安装在底座上的U型滑槽和滑移连接于U型滑槽内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上间隔挂设有若干绿化容器,所述伸缩杆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U型滑槽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弹性卡块,所述U型滑槽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弹性卡块相适配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沿U型滑槽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弹性卡块的自由端穿过卡接孔朝通孔内弯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根相对设置的U型滑槽内分别安装两根伸缩杆,同时在上述两根伸缩杆之间安装有横杆,并将绿化容器依次挂卡在横杆上,此时绿化容器不仅能够起到绿化市政道路的作用;而且当需要进行夜间行车时,通过驱动上述伸缩杆上移,伸缩杆上移带动绿化容器上移,即可提升整个绿化隔离带的设置高度,从而达到遮挡对面车辆灯光照射的目的,减少了夜间行车的危险程度,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的安全性。

另外,伸缩杆上移的过程中会带动整个绿化隔离带上移,此时上述伸缩杆在靠近底座的一侧未设置绿化容器(即存在空隙),由此夜间当来回车辆的车灯照射时,可以经由上述空隙照射到对面马路路面上,增加了路面在夜间行车过程中的清晰度,进一步减少了夜间行车的危险程度,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卡块自由端的下端面处设有斜面一,所述斜面一从U型滑槽内到U型滑槽外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性卡块的自由端的下端面设置斜面一,此时操作者在驱动伸缩杆上移的过程中,在斜面一的作用下,伸缩杆可自动推动上述弹性卡块外移,从而使得操作者在上移伸缩杆时更加的方便和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竖直设有转动连接于底座的螺杆,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U型滑槽内,所述螺杆穿过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设有与螺杆相适配的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座上安装螺杆,驱动螺杆转动带动伸缩杆上移,在斜面一的作用下,弹性卡块自动向外移动,此时弹性卡块与通孔相互分离。并随着伸缩杆的上移弹性卡块始终抵接在伸缩杆的外壁上,当伸缩杆的通孔上移到上一个弹性卡块处时,在弹性卡块的弹性作用下自动卡接在通孔内,由此完成对伸缩杆高度的调节,有助于提升了整个绿化隔离带的设置高度,十分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在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上设有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与螺杆同轴设置,所述U型滑槽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锥齿轮一相啮合的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在远离所述锥齿轮一的一侧上固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自由端穿出到所述U型滑槽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锥齿轮二转动,使得锥齿轮一随之转动。同时锥齿轮一进一步带动了螺杆的转动,使伸缩杆上移至较高的弹性卡块处,从而即可完成对整个绿化隔离带高度的提升,十分的方便和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的自由端处设有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的设置代替传统的手轮驱动,由此能够保持同一绿化隔离带单体上的两根螺杆之间的同步驱动,使得操作者在驱动或者调节上述伸缩杆的高度时更加的方便和省力,且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卡块自由端的上端面处设有斜面二,所述斜面二从U型滑槽内到U型滑槽外倾斜向上设置。

当操作者需要反向驱动伸缩杆下移时,只需将电机反转即可实现对伸缩杆的下调工作,但是由于弹性卡块的存在会影响伸缩杆的下移,若强行下移,则会损坏弹性卡块。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性卡块的自由端的上端面设置斜面二,此时操作者在驱动伸缩杆下移的过程中,在斜面二的作用下,伸缩杆可自动推动上述弹性卡块外移,由此不仅保护了弹性卡块而且还能使操作者在下移伸缩杆时更加的方便和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绿化容器包括挂卡在所述横杆上的若干挂绳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挂绳两端的绿化箱,同一挂绳上的两个所述绿化箱之间反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根绿化箱通过挂绳悬挂在横杆上,当某个绿化箱内的植物死亡时,操作者只需更换绿化箱即可完成更换,十分的方便,同时使得操作者在对绿化隔离带的维护时更加的方便和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同一挂绳上的两个所述绿化箱的下端面从相互远离的一端到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由于夜间车辆的车灯在交汇时,灯光是发散照射在路面上的,因此部分的灯光会向上照射,从而可能会影响到对面车道上车辆的正常行驶。因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同一挂绳上的两个所述绿化箱的下端面从相互远离的一端到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由此减少了灯光向上照射的机率,进而降低对对面车辆正常行驶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夜间车辆在行驶过程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升整个绿化隔离带的设置高度,从而达到遮挡对面车辆灯光照射的目的,减少了夜间行车的危险程度,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的安全性;

2、另外,伸缩杆上移的过程中会带动整个绿化隔离带上移,而上述伸缩杆在靠近底座的一侧未设置绿化容器(即存在空隙),由此夜间当来回车辆的车灯照射时,可以经由上述空隙照射到对面马路路面上,增加了路面在夜间行车过程中的清晰度,进一步减少了夜间行车的危险程度,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的安全性;

3、通过将同一挂绳上的两个所述绿化箱的下端面从相互远离的一端到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减少了灯光向上照射的机率,进而降低对对面车辆正常行驶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夜间车辆在行驶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弹性卡块、通孔、卡接孔、斜面一以及斜面二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

图4为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的放大图,主要用于体现螺杆、锥齿轮一、锥齿轮二、U型滑槽、转轴以及电机之间相对位置和连接关系。

附图说明:1、绿化隔离带单体;2、底座;3、支架;4、U型滑槽;5、伸缩杆;6、横杆;7、绿化容器;8、通孔;9、弹性卡块;10、卡接孔;11、斜面一;12、斜面二;13、螺杆;15、螺孔;16、锥齿轮一;17、锥齿轮二;18、转轴;19、电机;20、挂绳;21、绿化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绿化隔离带,如图1所示,包括若干首尾相接排列的绿化隔离带单体1,绿化隔离带单体1包括底座2和竖直安装在底座2上的两根支架3。其中,底座2呈矩状并通过水泥浇筑在中央隔离带处,也可以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在中央隔离带的地面上。另外,每根支架3包括竖直安装在底座2上的一个U型滑槽4以及一根伸缩杆5,并且该伸缩杆5滑移连接于U型滑槽4内,同时该伸缩杆5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安装有三根横杆6。另外,每根横杆6上间隔挂设有五个绿化容器7,然后操作者可在上述绿化容器7内填土并摘种有绿植,在绿植隔挡作用下即可形成遮挡的屏障,不仅能够起到绿化的装饰作用、吸附尘土和汽车尾气,而且还能遮挡夜间车辆交汇时来回车道上汽车之间的灯光污染。

为了减少夜间行车的危险程度,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的安全性,如图2和图3所示,在每根伸缩杆5的底部均开设有一个圆形的通孔8,该U型滑槽4的外壁上设有三个U型的弹性卡块9,同时在上述U型滑槽4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三个与上述弹性卡块9相适配的卡接孔10。其中,卡接孔10沿U型滑槽4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另外结合图3所示,该弹性卡块9的自由端穿过卡接孔10朝通孔8内弯折,同时当提升伸缩杆5的高度后,弹性卡块9的自由端插接在通孔8内,并且伸缩杆5的上端面与通孔8的内壁相对抵触。此外,该弹性卡块9的自由端处采用塑料、树脂等相对较硬的刚性材质制作而成;而其另一端(即与U型滑槽4固接的一端)采用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软塑料材质制作而成。由此当需要进行夜间行车时,通过驱动上述伸缩杆5上移,伸缩杆5上移带动绿化容器7上移,即可提升整个绿化隔离带的设置高度,从而达到遮挡对面车辆灯光照射的目的,减少了夜间行车的危险程度,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的安全性。

为了方便操作者上移伸缩杆5,如图3所示,在弹性卡块9自由端的下端面处设有斜面一11,其中该斜面一11从U型滑槽4内到U型滑槽4外倾斜向下设置。由此操作者在驱动伸缩杆5上移的过程中,在斜面一11的作用下,伸缩杆5可自动推动上述弹性卡块9外移,从而使得操作者在上移伸缩杆5时更加的方便和省力。

为了方便提升上述伸缩杆5,如图2和图3所示,在底座2上竖直安装有轴承连接于底座2的两根螺杆13,每根螺杆13均安装在相对应的U型滑槽4内,并且螺杆13的上端穿过相对应的伸缩杆5,并且在伸缩杆5上还开设有与螺杆13相适配的螺孔15(见图5)。由此操作者在驱动螺杆13带动伸缩杆5上移的过程中,在斜面一11的作用下,弹性卡块9能够自动向外移动,此时弹性卡块9与通孔8相互分离。并随着伸缩杆5的上移弹性卡块9始终抵接在伸缩杆5的外壁上,当伸缩杆5的通孔8上移到上一个弹性卡块9处时,在弹性卡块9的弹性作用下自动卡接在通孔8内,由此完成对伸缩杆5高度的调节,有助于提升了整个绿化隔离带的设置高度,十分的方便。

为了提升整个绿化隔离带的高度,如图4和图5所示,在每根螺杆13靠近底座2的一侧上均安装有一个锥齿轮一16,该锥齿轮一16与上述螺杆13同轴设置。同时在相对应的U型滑槽4的外壁上插接有一个与上述锥齿轮一16相啮合的锥齿轮二17,该锥齿轮二17在远离上述锥齿轮一16的一侧上焊接有一根转轴18,其中该转轴18的自由端穿出到U型滑槽4外。由此操作者通过驱动转轴18转动,转轴18带动锥齿轮二17转动,使得锥齿轮一16随之转动。同时锥齿轮一16进一步带动了螺杆13的转动,使伸缩杆5上移至较高的弹性卡块9处,从而即可完成对整个绿化隔离带高度的提升,十分的方便和省力。

为了提高效率,如图5所示,在每根转轴18的自由端处均安装有一个电机19,该电机19为伺服电机19。由此采用电机19代替传统的手轮进行驱动,能够保持同一绿化隔离带单体1上的两根螺杆13之间的同步驱动,使得操作者在驱动或者调节上述伸缩杆5的高度时更加的方便和省力,且效率更高。

如图3所示,当操作者需要反向驱动伸缩杆5下移时,只需将电机19反转即可实现对伸缩杆5的下调工作,但是由于弹性卡块9的存在会影响伸缩杆5的下移,若强行下移,则会损坏弹性卡块9。因此为了方便下移上述伸缩杆5,在弹性卡块9自由端的上端面处设有斜面二12,该斜面二12从U型滑槽4内到U型滑槽4外倾斜向上设置。由此操作者在驱动伸缩杆5下移的过程中,在斜面二12的作用下,伸缩杆5可自动推动上述弹性卡块9外移,由此不仅保护了弹性卡块9而且还能使操作者在下移伸缩杆5时更加的方便和省力。

为了方便维护绿化隔离带,如图1所示,绿化容器7包括挂卡在横杆6上的一根挂绳20以及固定连接在上述挂绳20两端的两个绿化箱21,同时同一挂绳20上的两个绿化箱21之间反向设置(见图4)。由此当某个绿化箱21内的植物死亡时,操作者只需更换绿化箱21即可完成更换,十分的方便,同时使得操作者在对绿化隔离带的维护时更加的方便和省力。

由于夜间车辆的车灯在交汇时,如图1和图4所示,灯光是发散照射在路面上的,因此部分的灯光会向上照射,从而可能会影响到对面车道上车辆的正常行驶。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夜间车辆在行驶过程的安全性,将同一挂绳20上的两个绿化箱21的下端面从相互远离的一端到另一端倾斜向下设置。由此减少了灯光向上照射的机率,进而降低对对面车辆正常行驶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夜间车辆在行驶过程的安全性。

工作原理:

黑夜时,操作者驱动电机19,电机19带动转轴18转动,使得锥齿轮二17随之转动,锥齿轮二17转动带动锥齿轮一16转动,使螺杆13随之转动。而螺杆13转动进一步带动伸缩杆5沿着U型滑槽4的高度方向上移,此时在斜面一11的作用下,弹性卡块9自动向外移动并与通孔8相互分离。同时随着伸缩杆5的上移,在弹性卡块9的弹性作用下,弹性卡块9能够始终抵接在伸缩杆5的外壁上,当伸缩杆5的通孔8上移到上一个弹性卡块9处时,在弹性卡块9的弹性作用下自动卡接在通孔8内。此时整个绿化隔离带上移,而伸缩杆5在靠近底座2的一侧未设置绿化容器7(即存在空隙),由此夜间当来回车辆的车灯照射时,可以经由上述空隙照射到对面马路路面上,夜间行车的路面清晰度提高。

白天时,操作者驱动上述伸缩杆5向下滑移,使得伸缩杆5的下端收缩在上述U型滑槽4内。此时位于上述伸缩杆5上的绿化箱21也能够随之下移,由此行车时开阔的视野。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