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1121发布日期:2019-02-10 22:4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路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路面。



背景技术:

市政道路建设中,路基的建设至关重要,路基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的路面的基础,它不但要承受着本身的岩土自重和路面重力, 还要承受由路面传递而来的行车荷载,是整个公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路基主要是土石类散体材料,路基长期处于自然环境下,因而会经常受到地质、水、降雨、气候、地震等自然条件变化的侵袭和破坏,抵抗能力差,同时还要承载车辆的速度和日积月累的重压,路基的结构很容易发生破损情况,因此,在技术要求上,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坚固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即在其本身静力作用下地基不应发生过大沉陷;在车辆动力作用下不应发生过大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路基稳固性是路面质量的关键,同时路基的强度也是保证路基稳固性的基础,而一个好的路基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随着现在公路上的车辆尤其是重载车辆流量的迅速增加,超载车辆的不断碾压,无论现有路基上铺的是水泥路面还是沥青路面,大部分公路都不堪重负,往往未到标准使用年限就因出现路面破碎、断裂、塌陷、渗水而提前报废,极大地缩短了公路使用寿命,进一步加大了公路的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市政道路路面,使得路面稳固不易破损,增长路面使用寿命,充分保障了路基稳定与稳固,提高路面的压实度,增强路基的牢固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市政道路路面,包括路基以及铺设在路基上的生石灰层、铺设于生石灰层上的碎石垫层一、铺设于碎石垫层一上的水泥结合层一,铺设于水泥结合层一上的碎石垫层二、铺设于碎石垫层二上的水泥结合层二,铺设于水泥结合层二上的混凝土层、铺设于混凝土层上的沥青层。

作为优选,所述生石灰层的厚度设置在0.5~1.5m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碎石垫层一和/或碎石垫层二的厚度设置为10~20mm。

作为优选,所述沥青层采用透水性的沥青混凝土,所述沥青混凝土的厚度设置在4~8mm,其沥青混凝土采用孔隙率为4%~10%的沥青混凝土。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设置在20~30mm,其混凝土层与沥青层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与沥青层连接的沟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混凝土层包括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作为优选,所述沟槽呈直线或波纹状均匀横向排列,其沟槽的深度不小于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可基本消除由于路基强度降低造成的路基沉陷或路基不均匀沉降,提高公路路面抗压强度以及结构使用寿命;

2.铺设的两层碎石垫层分别与水泥结合层连接,使得路面的整体结构加强稳固不易破损,增长其使用寿命,充分保障了路基的稳定与稳固;

3.通过在生石灰层上铺设碎石垫层,提高其压实度,增强了路基的牢固性;

4.在混凝土层上设置的沟槽,有助于沥青混凝土的填充,增加沥青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的牢固。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混凝土层7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路基1,生石灰层2,碎石垫层一3,水泥结合层一4,碎石垫层二5,水泥结合层二6,混凝土层7,沥青层8,沟槽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一种市政道路路面,包括路基1以及铺设在路基1上的生石灰层2、铺设于生石灰层2上的碎石垫层一3、铺设于碎石垫层一3上的水泥结合层一4,铺设于水泥结合层一4上的碎石垫层二5、铺设于碎石垫层二5上的水泥结合层二6,铺设于水泥结合层二6上的混凝土层7、铺设于混凝土层7上的沥青层8。

生石灰层2的厚度设置在0.5~1.5mm之间,铺设生石灰有助于与碎石垫层发生化学反应,增加碎石垫层的硬度和弹性,提高生石灰层与碎石垫层的粘结性和强度,从而增强路基的硬度和强度。

碎石垫层一4和/或碎石垫层二5的厚度设置为10~20mm,铺设碎石垫层,主要依靠碎石颗粒嵌挤作用增强路基的强度,碎石本身的强度、大小、形状、表面粗糙程度影响路基的强度,本实用新型铺设两层碎石垫层更进一步的提高了路面的压实度。

沥青层8采用透水性的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厚度设置在4~8mm,其沥青混凝土采用孔隙率为4%~10%的沥青混凝土,有助于路面排水,使沥青层不易积水,

混凝土层7的厚度设置在20~30mm,其混凝土层7与沥青层8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与沥青层8连接的沟槽9,其沟槽9有助于沥青混凝土的填充,增加沥青混凝土与混凝土之间的牢固。

沟槽9呈直线或波纹状均匀横向排列(如附图2所示),其沟槽9的深度不小于2mm,沟槽9的深度过浅,不利于沥青混凝土与混凝土层的粘结力。

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在路基1上铺设生石灰层2,在生石灰层2上铺设碎石垫层一3,在碎石垫层一3上铺设水泥结合层一4,在水泥结合层一4上铺设碎石垫层二5,在碎石垫层二5上铺设水泥结合层二6,在水泥结合层二6上铺设混凝土层7,在混凝土层7上铺设沥青层8,铺设了两层碎石垫层和两层水泥结合层,碎石垫层和水泥结合层相结合,水泥结合层主要是粘接碎石垫层,其能提高路面的压实度和路面的强度及稳固性,同时,在混凝土层上设置的沟槽,有助于沥青混凝土的填充,增加沥青混凝土和混凝土层7之间牢固。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