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铣刨凿刀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0732发布日期:2019-04-02 23:4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铣刨凿刀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属于铣刨机零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道路铣刨机的刀具刀体,主要用于道路铣刨机的铣刨鼓上。



背景技术:

刀具常用于地面维护的机械中,如道路铣刨机、路面再生机或类似的机器的切削辊上;在切削地面过程中,刀体与需要切除的道路材料直接接触,所以刀体的磨损是快速的。需要经常更换刀具,因此,刀具的市场需求量是巨大的。

附图6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凿刀体,可以看到,其包含刀头20,刀头20有一直径a1,并且,包含一工作面30,其有一直径b1,a1>b1。工作面30向内凹入,形成一工作区域,叉形工具工作部的工作部卡入刀头20的工作区域中,并拆卸刀体10。那么,在实际生产中,以分模线L1为分界,沿着f和f1的方向开合模具。工作面30无法通过模压直接成型,必须经由后期机加工方式获得,因此,现有技术的刀头在生产效率上较低,生产工序复杂,生产成本高,那么单位时间内的产量也低。综上,市场上通用的刀具结构形状在生产上需要多道工序来完成,生产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铣刨凿刀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铣刨凿刀体,包括刀头和刀柄,其中,所述刀柄在背离所述刀头的方向具有至少2个工作面。

优选的是,所述的铣刨凿刀体,其中,所述刀柄在垂直于其中心线方向上分别具有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第三工作面、第四工作面。

优选的是,所述的铣刨凿刀体,其中,所述第一工作面、第二工作面、第三工作面、第四工作面由模压成型,且将所述第三工作面作为分模面。

优选的是,所述的铣刨凿刀体,其中,所述刀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工作面的直径,所述第一工作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工作面的直径。

优选的是,所述的铣刨凿刀体,其中,所述第四工作面上安装有垫圈。

优选的是,所述的铣刨凿刀体,其中,所述第四工作面紧贴于所述第二工作面。

优选的是,所述的铣刨凿刀体,其中,所述第一工作面、第三工作面、第四工作面围成一个向内凹入的工作区域。

优选的是,所述的铣刨凿刀体,其中,所述铣刨凿刀体应用于叉形工具中。

本实用新型的铣刨凿刀体,相比现有技术的刀体,可以模压一次成型,改进了刀体的结构,若干个工作面方便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及能源消耗,提高了单位时间的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凿刀体的整体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凿刀体的整体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凿刀体装配垫圈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凿刀体的整体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凿刀体的拆卸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刀体的整体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实施例的一种铣刨凿刀体1,如图1和图2所示,其具有刀头2和刀柄4,其中,刀柄4在背离刀头2的方向具有若干个(至少两个又不是许多个)工作面,作为优选,工作面数量大于2个。所述刀体1包含第一工作面41、第二工作面5、第三工作面6及第四工作面9。第一工作面41、第二工作面5、第三工作面6、第四工作面9,由模压直接成型。其以分模线L为分界,沿着F和F1的方向开合模具,第三工作面6即是分模面。

本实用新型的铣刨凿刀体,相比现有技术的刀体,可以模压一次成型,改进了刀体的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及能源消耗,提高了单位时间的产量。

所述刀头2的直径为a,第一工作面41的直径为b,第四工作面9的直径为c,且a>b>c。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四工作面9上安装有垫圈8,第四工作面9紧贴与第二工作面5。

如图5所示,凿刀体的第一工作面41、第三工作面6、第四工作面9围成一个向内凹入的工作区域,叉形工具100的工作部101卡入凿刀体1的工作区域中,并且顺着方向A拆卸凿刀体1。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