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主缆预紧的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0727发布日期:2019-01-05 00:19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悬索桥主缆预紧的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缆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悬索桥主缆预紧的构件。



背景技术:

悬索桥的施工中,主缆架设至关重要,其中主缆紧缆施工是保证主缆直径达到设计要求、主缆索股不鼓丝,达到受力要求的重要环节,利用紧缆机直接进行紧缆时,会导致主缆直径不符合设计要求、主缆鼓丝等现象,严重影响主缆施工质量,以致影响主缆架设施工乃至整个悬索桥施工质量,延误工期,成本增加。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85905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悬索桥主缆预紧的构件,包括由对称的两半钢板组成的矩形钢板,在两半钢板上对称的开有两个半圆孔,所述的两个半圆孔组成一个轴线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一个圆孔,所述的圆孔用于穿过悬索桥主缆,两根钢立柱沿竖直方向分别焊接在两半钢板的外壁处,在两根钢立柱的顶部分别开有孔,一根螺杆从两根钢立柱的开孔内穿过并且通过螺栓与钢立柱固定相连,在每一根钢立柱的底部焊接有底部耳板,在所述的底部耳板上开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用于连接手拉葫芦。

现有的这种悬索桥主缆预紧的构件在对主缆预紧过程中,由于主缆是多根钢绳捆绑在一起截面呈多边形的状态,所以在对主缆施力的过程中,主缆会从两半钢板之间的空隙中突出,影响紧缆过程甚至造成无法紧缆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索桥主缆预紧的构件,其通过第一预紧环上的限位杆和第二预紧环上的限位槽实现减少紧缆过程中主缆对紧缆过程的干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索桥主缆预紧的构件,包括呈半圆的环状的第一预紧环、一端与所述第一预紧环一端转动连接且呈与所述第一预紧环配合的半圆的环状的第二预紧环、分别固设于第一预紧环与第二预紧环上靠近没有互相转动连接的一端的一半呈四分之一圆部分的支耳,第一预紧环和第二预紧环能够转动后形成一个闭合的圆环,所述第一预紧环连接有支耳的一端沿第一预紧环的弯折方向固设有呈弧形的限位杆,所述第二预紧环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杆配合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一部分弧形侧壁与所述第一预紧环的弧形内部侧壁处于同一弧面,所述两个支耳之间可拆卸连接有能够将两个支耳拉近的拉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预紧环与第二预紧环向主缆施压对主缆施加预紧力时,限位杆在限位槽内滑移,能够使主缆始终不会凸出第一预紧环与第二预紧环将要闭合形成的区域,减少紧缆过程中主缆向外凸出对紧缆过程的干涉。

较佳的:所述拉紧件为钢丝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绳便于取材且成本低,且能够对第一预紧板和第二预紧板施加拉力,即对主缆施加预紧力。

较佳的:所述拉紧件为手拉葫芦,所述手拉葫芦上的链条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固设于两个支耳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拉葫芦能够施加和承载更大的拉力,且操作过程更加简单。

较佳的:所述手拉葫芦上的链条的两端均固设有拉紧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紧钩能够更加便捷的将手拉葫芦连接在支耳上。

较佳的:所述拉紧钩上铰接有将拉紧钩的开口封闭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能够减少操作过程中手拉葫芦从支耳中脱落的可能,提高了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第一预紧环采用合金结构钢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金结构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较高的屈强比、较高的韧性和较高的疲劳强度,能够对其施加较大的力,使用寿命较长。

较佳的:所述第二预紧环采用合金结构钢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金结构钢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较高的屈强比、较高的韧性和较高的疲劳强度,能够对其施加较大的力,使用寿命较长。

较佳的:所述支耳固设于第一预紧环与第二预紧环没有互相转动连接的一端的外侧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节省拉紧件的长度,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限位杆与限位槽能够使主缆始终不会凸出第一预紧环与第二预紧环将要闭合形成的区域,减少紧缆过程中主缆向外凸出对紧缆过程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为表示拉紧钩结构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轴测图;

图中:1、第一预紧环;11、限位杆;12、支耳;2、第二预紧环;21、限位槽;3、手拉葫芦;31、拉紧钩;32、挡板;33、扭簧;4、转轴;5、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悬索桥主缆预紧的构件,参见图1和图2,包括呈半圆环状的采用合金工具钢制成的第一预紧环1,第一预紧环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轴4,转轴4上转动连接有呈半圆环状的采用合金工具钢制成的第二预紧环2,第一预紧环1与第二预紧环2能够转动形成完整的圆环。第一预紧环1不与第二预紧环2连接的一端沿第一预紧环1的弯折方向固设有呈圆环一部分状的限位柱,限位杆11的靠近第一预紧环1转动连接端的部分弧形侧壁与所述第一预紧环1的弧形内部侧壁处于同一弧面,第二预紧环2上与限位柱配合的位置处开设有与限位柱配合的限位槽21。第一预紧环1以及第二预紧环2没有转动连接的端部的外部侧壁上具固设有支耳12,两个支耳12之间通过手拉葫芦3连接。手拉葫芦3的链条两端均固设有拉紧钩31,拉紧钩31的钩型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扭簧33,扭簧33上固定连接有侧壁抵接在拉紧钩31的钩型开口内部的挡板32,支耳12连接在拉紧钩31被挡板32和拉紧钩31的钩型区域围成的空间内。

该悬索桥主缆预紧的构件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没有闭合在一起第一预紧环1和第二预紧环2套设在主缆上,通过扭簧33将拉紧钩31钩在支耳12上并通过挡板32使拉紧钩31稳定的连接在支耳12内部,拉紧手拉葫芦3使第一预紧环1和第二预紧环2互相靠近,即对主缆施加压力,在这个过程中限位杆11在限位槽21内滑移,并能够将受压力后的主缆始终限制在第一预紧环1与第二预紧环2能够形成的环形区域内。

实施例二:参见图3,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区别之处在与两个支耳12之间连接有钢丝绳5,钢丝绳5能够通过两端互相连接成绳结将两个支耳12连接在一起。

该悬索桥主缆预紧的构件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没有闭合在一起第一预紧环1和第二预紧环2套设在主缆上,将钢丝绳5依次穿过两个支耳12,拉紧钢丝绳5使第一预紧环1和第二预紧环2互相靠近,即对主缆施加压力,在这个过程中限位杆11在限位槽21内滑移,并能够将受压力后的主缆始终限制在第一预紧环1与第二预紧环2能够形成的环形区域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