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沥青路面及其就地热再生养护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0517发布日期:2019-04-02 23:47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孔沥青路面及其就地热再生养护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孔沥青路面及其就地热再生养护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多孔沥青路面(porous asphalt)具有良好的“排水,降噪,抗滑”等使用功能。随着多孔沥青路面应用里程的增多以及服务年限的增加,如何提供有效的养护措施是高速公路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多孔沥青路面作为一种大空隙路面结构,其排水、降噪、抗滑等功能均与多孔结构有关。随着服务年限的增加,一方面尘土等杂物进入路面结构内部,堵塞了空隙;另一方面在车辆荷载和气候环境综合作用下,多孔沥青路面会出现集料破碎、掉粒等引起的飞散病害,同样会引起空隙堵塞。此外,多孔沥青路面也有可能出现车辙、裂缝、坑槽等病害,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养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多孔沥青路面长期使用后存在堵塞破碎等问题,需要对路面进行及时的维修养护,进而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易养护的多孔路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孔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由上向下依次排列设置的多孔结构表面层、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和半刚性承重层,其中所述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的厚度为3~6cm,所述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的厚度为5~8cm,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为开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

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的厚度为2~5cm,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中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9.5mm或13.2mm;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的空隙率大于或者等于20%。

所述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16mm或19mm,所述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26.5mm。

所述半刚性承重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述半刚性承重层的厚度为35~40cm。

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层下方的底基层,所述底基层为半刚性底基层。

所述半刚性底基层为二灰土层。

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15~20cm。

一种多孔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养护路面结构,包括由上向下依次排列设置的多孔结构表面层、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和半刚性承重层,其中所述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为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的厚度为3~6cm,所述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的厚度为5~8cm,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为开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就地热再生层。

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的空隙率大于或者等于18%。

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的厚度为2~5c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多孔沥青路面及其就地热再生养护路面结构,具有多孔结构表面层,同时还设置有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和半刚性承重层,层面结构设置可使得路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变形,从而有效减少路面的塌陷、破碎和掉料。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中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9.5mm或13.2mm,这一范围粒料组成的层面结构具有优良的紧密度,可提高沥青路面的抗飞散掉粒能力。所述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优选为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层,厚度适宜为3~6cm,优选6cm,选用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16mm或19mm,优选19mm;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为密级配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层,厚度为5~8cm,优选8cm,选用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26.5mm;半刚性基层厚度为35~40cm,优选38cm,半刚性基层优选采用水泥稳定碎石铺筑而成。

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的厚度为2~5cm,优选4cm,使得路面兼具排水性能与稳定性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半刚性基层的下方还设置有底基层,所述底基层优选为半刚性底基层,厚度为15~20cm,优选19cm,本实施例的底基层5采用二灰土铺筑而成。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优选为开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厚度为2-4cm,适宜于就地热再生,便于路面养护。就地热再生技术是一种连续式的现场热再生作业方式,具有经济、高效、快速、环保、节约等特点。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对多孔沥青路面进行处治,能够恢复多孔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及使用功能,同时通过利用多孔沥青路面优质的集料和高黏度改性沥青材料,节约了大量的筑路材料,而且不会产生废弃混合料,具有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的特征,同时也会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多孔沥青路面及其就地热再生养护路面结构,优选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的空隙率大于或者等于20%,这一空隙范围内的多孔路面就地热再生层仍旧可保持多孔结构。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沥青路面及其就地热再生养护路面结构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沥青路面及其就地热再生养护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多孔结构表面层;2-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3-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4-半刚性承重层;5-半刚性底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孔沥青路面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多孔路面结构包括由上向下依次排列设置的多孔结构表面层1、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2、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3和半刚性承重层4,其中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1为开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1中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9.5mm。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1的厚度为4cm,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1的空隙率为20%。

所述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2为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2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16mm,所述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2的厚度为6cm;所述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3为密级配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3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26.5mm,所述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3的厚度为8cm。所述半刚性承重层4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述半刚性承重层4的厚度为38cm。所述多孔沥青路面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层下方的底基层,所述底基层为半刚性底基层5,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刚性底基层5为二灰土层,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19cm。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孔沥青路面结构具有优良的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孔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养护路面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多孔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由上向下依次排列设置的多孔结构表面层1、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2、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3和半刚性承重层4,其中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1为开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就地热再生层,所述就地热再生层的混合料由占旧路面材料100%的开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和占旧料的10.0wt%的新沥青混合料拌制,所述开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13.2mm,节约了沥青混合料用量,降低了工程成本,亦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有利于环境保护。所述旧路面的空隙率为20%,所述就地热再生层的空隙率为18%。如选用密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通过就地热再生技术铺筑,那么空隙率则小于5%。

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1的厚度为4cm,所述多孔结构表面层1的空隙率为18%;所述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2为密级配中粒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2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16mm,所述第一密级配混合料层2的厚度为6cm;所述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3为密级配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3的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为26.5mm,所述第二密级配混合料层3的厚度为8cm。所述半刚性承重层4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述半刚性承重层4的厚度为38cm。所述多孔沥青路面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层下方的底基层,所述底基层为半刚性底基层5,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刚性底基层5为二灰土层,所述底基层的厚度为19c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