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0644发布日期:2019-02-19 18:3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车撞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大发展,车辆日益增多,导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不容乐观,目前高速公路跨线桥、互通立交桥等的桥墩遭受汽车撞击桥墩的交通事故频发,严重时会造成桥墩倒塌,车毁人亡,带来不可避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而常见的防撞措施诸如:桥墩外混凝土围墙、塑料制警示、刚性隔离、路基隔离和简易防撞效果不佳。

公开号为CN107988960A公开了一种金属空心球填充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的桥墩防撞装置,一种金属空心球填充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的桥墩防撞装置包括内层受力钢板层、外层受力钢板层、上层钢板、下层钢板及金属空心球填充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结构层,沿桥墩外圆周由内至外依次固定设置内层受力钢板层、金属空心球填充树脂基体复合材料结构层和外层受力钢板层,但是此装置缓冲效果不佳,采用多层钢板制成,在碰撞时易造成汽车的损伤以及车内人员的伤亡,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包括桥墩本体,所述桥墩本体的四周矩形安装有多个标准单元模块,位于拐角处相邻的两个标准单元模块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直角单元模块,相邻的两个标准单元模块之间通过抱箍连接件连接,所述标准单元模块与直角单元模块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插块和下插块,多个标准单元模块与直角单元模块的顶侧活动安装有同一个上连接板,上连接板的底侧开设有多个上插孔,多个上插块的顶侧分别延伸至多个上插孔内,多个标准单元模块与直角单元模块的底侧活动安装有同一个下连接板,下连接板的顶侧开设有多个下插孔,多个下插块的底侧分别延伸至多个下插孔内,多个标准单元模块与直角单元模块上套接有同一个复合材料壳体。

优选的,所述标准单元模块与直角单元模块均套接有复合材料外壳,复合材料外壳内部填充聚氨酯,复合材料外壳外部迎撞面处粘贴EVA弹性体。

优选的,所述直角单元模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单元模块,单元模块为复合材料制成并填充聚氨酯。

优选的,所述复合材料壳体通过抽芯铆钉固定安装在标准单元模块与直角单元模块,复合材料壳体为玻璃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抱箍连接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抱箍,抱箍上等距离间隔的开设有多个定位孔,抱箍连接件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抱箍的一侧贯穿通孔。

优选的,所述抱箍连接件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通孔相连通,安装孔内活动安装有螺栓,螺栓的两端均延伸至安装孔外,通孔远离安装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螺纹槽,螺栓的一端贯穿定位孔并螺纹安装在螺纹槽内。

优选的,所述上插块和下插块均采用复合材料材质,并均延伸至标准单元模块与直角单元模块内部。

优选的,所述复合材料壳体水平截面是环形,复合材料壳体粘贴有警示膜。

优选的,所述桥墩本体上套接有橡胶垫,橡胶垫的一侧与标准单元模块与直角单元模块靠近桥墩本体的一侧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上插孔与下插孔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紧固橡胶垫,两个紧固橡胶垫分别与上插块和下插块紧密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桥墩本体、抱箍连接件、标准单元模块、复合材料壳体、警示膜、直角单元模块、上插块、下插块、单元模块、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上插孔、下插孔配合使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放置在标准单元模块与直角单元模块顶侧和底侧上,并使得上插块和下插块依次插入上插孔和下插孔内,然后将复合材料壳体围绕在标准单元模块与直角单元模块上并通过铆钉将复合材料壳体固定安装在标准单元模块与直角单元模块上,然后将警示膜粘贴在复合材料壳体上,可以使得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便于安装,通过通孔、抱箍、螺纹槽、安装孔、螺栓、定位孔配合使用,通过上下对称的抱箍连接件将标准单元模块与直角单元模块紧密围绕的桥墩本体四周,然后将抱箍插入开设在抱箍连接件一侧的通孔内,然后将螺栓一侧穿过安装孔与定位孔,转动螺栓使得其螺纹安装在开设在通孔一侧内壁上的螺纹槽内,可以使得标准单元模块与直角单元模块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采用柔性复合材料防车撞装置,附着到会遭受车辆撞击的桥墩四周,给桥墩穿上防撞衣,在车辆失控撞击桥墩的第一时间通过压馈、摩擦、挤压逐级吸收撞击动能,使桥墩和车辆的损失降低到最小,进而保护人员的伤亡事故,降低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保障交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的标准单元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的标准单元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的直角单元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的直角单元模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的上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的下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的抱箍连接间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桥墩本体、2抱箍连接件、3通孔、4标准单元模块、5复合材料壳体、6警示膜、7直角单元模块、8上插块、9下插块、10单元模块、11上连接板、12下连接板、13上插孔、14下插孔、15抱箍、16螺纹槽、17安装孔、18螺栓、19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8,一种用于矩形桥墩的防车撞装置,包括桥墩本体1,桥墩本体1的四周矩形安装有多个标准单元模块4,位于拐角处相邻的两个标准单元模块4之间固定安装有同一个直角单元模块7,相邻的两个标准单元模块4之间通过抱箍连接件2连接,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的顶侧和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上插块8和下插块9,多个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的顶侧活动安装有同一个上连接板11,上连接板11的底侧开设有多个上插孔13,多个上插块8的顶侧分别延伸至多个上插孔13内,多个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的底侧活动安装有同一个下连接板12,下连接板12的顶侧开设有多个下插孔14,多个下插块9的底侧分别延伸至多个下插孔14内,多个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上套接有同一个复合材料壳体,安装时先安装下部抱箍连接件2,并用水平仪测量保持水平,再紧固每件之间的紧固螺栓,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每件连接件,然后将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插入连接件的开孔槽中,然后再将上连接件按顺序放置在单元模块顶部,同样将插孔固定结构插入开孔槽中,测量水平后逐个紧固,通过上下对称的抱箍连接件2将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紧密围绕的桥墩本体1四周5。

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均套接有复合材料外壳,复合材料外壳内部填充聚氨酯,复合材料外壳外部迎撞面处粘贴EVA弹性体,直角单元模块7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单元模块10,单元模块10为复合材料制成并填充聚氨酯,复合材料壳体5通过抽芯铆钉固定安装在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复合材料壳体5为玻璃钢材料制成,抱箍连接件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抱箍15,抱箍15上等距离间隔的开设有多个定位孔19,抱箍连接件2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3,抱箍15的一侧贯穿通孔3,抱箍连接件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17,安装孔17与通孔3相连通,安装孔17内活动安装有螺栓18,螺栓18的两端均延伸至安装孔17外,通孔3远离安装孔17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螺纹槽16,螺栓18的一端贯穿定位孔19并螺纹安装在螺纹槽16内,上插块8和下插块9均采用复合材料材质,并均延伸至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内部,复合材料壳体5水平截面是环形,复合材料壳体5粘贴有警示膜6,桥墩本体1上套接有橡胶垫,橡胶垫的一侧与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靠近桥墩本体1的一侧紧密接触,上插孔13与下插孔14的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紧固橡胶垫,两个紧固橡胶垫分别与上插块8和下插块9紧密接触,然后将抱箍15插入开设在抱箍连接件2一侧的通孔3内,然后将螺栓18一侧穿过安装孔17与定位孔17,转动螺栓18使得其螺纹安装在开设在通孔3一侧内壁上的螺纹槽16内,然后将上连接板11和下连接板12分别放置在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顶侧和底侧上,并使得上插块8和下插块9依次插入上插孔13和下插孔14内,然后将复合材料壳体5围绕在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上并通过铆钉将复合材料壳体5固定安装在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上,然后将警示膜6粘贴在复合材料壳体5上。

工作原理:上下抱箍连接件2为直角状拼装而成,控制每件重量在10kg以内便于人员搬运、安装与更换,不用使用任何机械设备,降低安装成本与安装风险,直角状连接件同时避免框型结构尺寸偏差无法调整的缺点,使现场连接更牢固贴近桥墩更紧密,安装时先安装下部抱箍连接件2,并用水平仪测量保持水平,再紧固每件之间的紧固螺栓,通过紧固螺栓连接每件连接件,然后将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插入连接件的开孔槽中,然后再将上连接件按顺序放置在单元模块10顶部,同样将插孔固定结构插入开孔槽中,测量水平后逐个紧固,通过上下对称的抱箍连接件2将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紧密围绕的桥墩本体1四周,然后将抱箍15插入开设在抱箍连接件2一侧的通孔3内,然后将螺栓18一侧穿过安装孔17与定位孔17,转动螺栓18使得其螺纹安装在开设在通孔3一侧内壁上的螺纹槽16内,然后将上连接板11和下连接板12分别放置在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顶侧和底侧上,并使得上插块8和下插块9依次插入上插孔13和下插孔14内,然后将复合材料壳体5围绕在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上并通过铆钉将复合材料壳体5固定安装在标准单元模块4与直角单元模块7上,然后将警示膜6粘贴在复合材料壳体5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