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移动模架的重载支撑支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0940发布日期:2019-04-02 23:50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移动模架的重载支撑支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速铁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移动模架的重载支撑支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国范围内高铁建设规模的增大,面临的地形、地质、环境条件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满堂支架架设方式亦不能满足特定工况下桥梁的架设。移动模架现已广泛用在山区复杂地形高墩、大跨度以及施工孔跨数超过10孔的桥梁工程。移动模架分为自行式移动模架和非自行式移动模架。自行式移动模架架设的墩身外形轮廓基本都为相同结构,而对于架设相邻墩身外形轮廓变化较大的工况则需要搭设辅助设备,降低了施工效率;非自行式移动模架的支撑支腿需要在地面安装支撑结构,并且重载支撑支腿不能自行过孔,需要借助大吨位吊车辅助过孔,对于施工中桥墩较高,起吊设备受限的施工环境下存在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用于移动模架的重载支撑支腿,该重载支撑支腿底部放置在墩身预留孔中,用对拉精轧螺纹钢筋横向连接,不用搭设支撑支架,即可满足移动模架浇筑施工的重载支撑,且配有液压顶推机构,完全依靠设备自身即完成自行过孔,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移动模架的重载支撑支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支腿下体、支腿上体和推动机构构成的重载支撑支腿;其中,所述支腿下体包括主立柱、斜立柱、端部支撑和纵梁;所述支腿上体包括横箱梁、中间纵梁、端部纵梁和横移轨道;中间纵梁设置在横箱梁的端部,端部纵梁设置在中间纵梁的两侧;横移轨道设置在横箱梁两侧的上部,推动机构上设有与该横移轨道配合的横移机构;主立柱、斜立柱的下端固定在纵梁上,主立柱的上端固定在横箱梁端部的中间纵梁上,斜立柱的上端固定在横箱梁的中部;端部支撑设置在纵梁的外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重载支撑支腿包括左、右对称的两个重载支撑支腿,构成成对使用的一套重载支撑支腿;还包括连接在左、右重载支撑支腿的支腿上体之间的精轧螺纹钢筋。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推动机构还包括车架、走形轮组、滑移支座、顶升油缸、导向轮组、吊挂调整机构、纵移顶推机构和连接销轴;车架呈“日”字型结构;横移机构对称设置在车架的底部;顶升油缸设置在车架的中部;滑移支座通过连接销轴设置在车架的中部;吊挂调整机构为扁担梁,安装在车架两侧“口”字型结构中,走形轮组和导向轮组通过吊挂调整机构设置在车架的一侧;纵移顶推机构的一端与车架铰接,另一端与主梁的轨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还包括上横移调节机构、下横移调节机构、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上横移调节机构和下横移调节机构均由调节螺杆、顶盖和顶板构成,顶盖和顶板设置在调节螺杆的一端,调节螺杆的另一端设有六面体;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分别设置在纵梁和中间纵梁上;上横移调节机构、下横移调节机构的调节螺杆分别安装在第二调节螺母和第一调节螺母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横移机构为左、右两个向内侧直角折弯的勾板构成,所述的横移轨道为左、右两个直板构成,横移机构与横移轨道滑动配合;所述的滑移支座上设有与主箱梁的外侧轨道配合的滑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主立柱下端固定在纵梁中部,斜立柱为两根,下端固定在主立柱两侧的纵梁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纵梁包括小纵梁和大纵梁,小纵梁设置在大纵梁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滑移支座通过连接销轴铰接在车架中间横梁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横箱梁上设有与精轧螺纹钢筋配合的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设置地面支架,不影响桥下交通,并且无须借助大吨位吊车实现支腿的过孔,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拆装费用,经济效益好;2、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浇筑时重载顶升支撑(卸载)、整机横移开模,整机顶推过孔和自身纵移过孔功能,机械化程度高,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3、本实用新型上、下横移调节机构调整距离的功能,使移动模架能够架设相邻墩身外轮廓不相同的桥墩,适应性更强;4、本实用新型推动机构两侧的导向轮组与主梁下盖板边缘接触,防止推动机构自行过孔时偏移,横移机构能够使支腿重量关于推动机构中心对称,防止支腿发生偏载,使得支撑支腿自身过孔时的安全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具有不需要设置地面支架、机械化程度高、适应性更强、防止支腿发生偏载和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移动模架的重载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重载支撑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重载支撑支腿的支腿主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图3的左视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右重载支撑支腿的仰视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 为图6的左视图。

图8 为本实用新型推动机构车架的结构俯视图。

图9 为本实用新型横移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 支腿下体;1a. 主立柱;1b. 斜立柱;1c. 端部支撑;1d. 小纵梁;1e. 大纵梁;1f. 第一调节螺母;2.支腿上体;2a. 横箱梁;2b. 中间纵梁;2c. 端部纵梁;2d. 横移轨道;2e. 第二调节螺母;3. 推动机构;3a. 车架;3b. 走形轮组;3c. 滑移支座;3d. 顶升油缸;3e. 导向轮组;3f. 横移机构;3g. 吊挂调整机构;3h. 纵移顶推机构;3i. 连接销轴;4. 上横移调节机构;4a. 调节螺杆;4b. 顶盖;4c. 顶板;5. 下横移调节机构;6. 主箱梁;7. 精轧螺纹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移动模架的重载支撑支腿,由左、右两个对称的重载支撑支腿,左、右重载支撑支腿均由支腿下体1、支腿上体2、推动机构3、上横移调节机构4下横移调节机构5构成成对使用的一套重载支撑支腿,左、右(桥墩两侧的)重载支撑支腿的端部纵梁2c的螺纹孔之间通过上、下精轧螺纹钢筋7连接为一体,共同承担来自推动机构3传递的整机箱梁浇筑载荷。其中,支腿下体1包括主立柱1a、斜立柱1b、端部支撑1c、小纵梁1d、大纵梁1e和第一调节螺母1f,支腿上体2包括横箱梁2a、中间纵梁2b、端部纵梁2c、横移轨道2d和第二调节螺母2e。中间纵梁2b插入横箱梁2a端部的开口处,焊接连接,端部纵梁2c通过螺栓连接在中间纵梁2b的两侧,端部纵梁2c的腹板端部为多个螺纹孔截面,用于穿精轧螺纹钢筋7。横移轨道2d由左、右两个直板构成,分别设置在横箱梁2a两侧的上部。主立柱1a下端固定在大纵梁1e中部,上端与横箱梁2a端部的中间纵梁2b螺栓连接。斜立柱1b为两根,下端固定在主立柱1a两侧的大纵梁1e上,上端与横箱梁2a的中部螺栓连接。支腿下体1和支腿上体2组成主支撑结构。端部支撑1c设置在纵梁的外侧面上,端部支撑1c向外侧凸出或伸出,使用时伸入墩身预留孔中。小纵梁1d一侧与大纵梁1e螺栓连接,另一侧安装精轧螺纹钢筋7。推动机构3设置在横箱梁2a上。两个第一调节螺母1f对称焊接在横箱梁2a两侧的中间纵梁2b的内部,两个第二调节螺母2e对称焊接在两个斜立柱1b外侧的大纵梁1e的内部。上横移调节机构4、下横移调节机构5的调节螺杆4a分别安装在第二调节螺母2e和第一调节螺母1f上,并相配合,通过扳手拧动调节螺杆4a端部的六面体,使调节螺杆4a在调节螺母2e内转动来调节主支撑与桥墩墩身的距离,从而使上横移调节机构4和下横移调节机构5的顶板4c顶紧桥墩墩身,达到固定主支撑结构的作用,上横移调节机构4和下横移调节机构5的调节功能使得该支撑支腿能够适应不同桥墩的站位。下横向调节机构5的调节螺杆4a长度小于上横向调节机构4的调节螺杆4a的长度。

如图6和图7所示。推动机构3还包括车架3a、走形轮组3b、滑移支座3c、顶升油缸3d、导向轮组3e、横移机构3f、吊挂调整机构3g、纵移顶推机构3h和连接销轴3i。车架3a为“日”型结构车架。横移机构3f为左、右两个向内侧直角折弯的勾板构成,设置在车架3a的底部,与横移轨道2d的左、右两个直板滑动配合,车架3a通过横移机构3f使其在支腿上体2的横移轨道2d上左右横移,带动主箱梁6内部的模板结构,完成开模/合模作业。另一方面,车架3a底部的勾板结构能够挂起整个主支撑结构,且横移机构3f能够使支腿重量关于推动机构3中心对称,在带动重载支撑支腿横移过孔,防止重载支撑支腿发生偏载。顶升油缸3d为2个,分别设置在车架3a的中部。滑移支座3c通过连接销轴铰接在车架3a横向箱体的中部,滑移支座3c上设有与主箱梁6的外侧轨道配合的滑槽,能够使主箱梁6的外侧轨道置于滑槽内,通过安装在车架3a前方的纵移顶推机构3h,使主箱梁的外侧轨道滑移座的滑槽内纵向移动,完成整机过孔。走形轮组3b和导向轮组3e螺栓连接在吊挂调整机构3g上部,两侧的吊挂调整机构3g分别通过支承油缸对称安装在车架的外侧,通过吊挂调整机构3g的油缸能够调节整个推动机构的高度,使推动机构3与主箱梁6下盖板低位自行过孔,两侧的导向轮组3d与主箱梁6下盖板边缘接触,防止推动机构自行过孔时偏移。纵移顶推机构3h的一端与车架3a铰接,另一端与主梁的轨道连接。推动机构3通过顶升油缸3d支撑主箱梁6的及浇筑梁片的载荷,当梁片浇筑完成后,顶升油缸卸载,完成支撑体系转换。整个过程不用依靠大型吊装设备,即可完成整机过孔和支腿自身过孔,避免特殊环境中不能使用辅助吊装设备时不能完成重载支撑支腿的支撑与横移过孔。推动机构的走形轮组可以为与支架底部类似的勾板结构,结构从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能够适应大坡度的桥梁架设。

如图8、图9所示。上横移调节机构4和下横移调节机构5均由调节螺杆4a、顶盖4b和顶板4c构成,顶盖4b和顶板4c设置在调节螺杆4a的一端,调节螺杆4a的另一端设有六面体。调节螺杆4a的端头为球头,杆身为螺纹。顶盖4b为凹型球面,调节螺杆4a与顶盖4b为铰接,顶板4c为弧型曲面,安装处的墩身弧面一致,顶盖4b与顶板4c焊接。上、下横移调节机构4、5可以在支腿上体、支腿下体位于不同的位置,以便适用更多的桥墩墩身结构,适用范围更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移动模架重载支撑支腿,即可以不用搭设临时支撑满足重载支撑的需要,也可依靠自身设备,完成自行纵移过孔,通过横向调节机构,使该支撑支腿能够架设不同桥墩结构,使用范围更广。

对于本实用新型,上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和未作出创造性改变的情况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