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洞口拦挡平台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8998发布日期:2019-04-20 03:4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多洞口拦挡平台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洞口拦挡平台防护结构。适用于强卸荷、强风化边坡多个洞口综合防护问题。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大量修建水利水电工程,而水电工程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从边坡开洞的情况,为保证进、出洞口的人员、设备安全,设计一种有效的洞口防护结构很有必要。

目前,边坡洞口防护多是采用锁口锚筋桩结合钢拱架、系统支护等,主要是从保证洞口开挖成型,避免洞口坍塌角度进行防护措施的设计,而进、出洞口时的安全保障主要依赖洞口上部边坡本身的支护措施。对于强卸荷、强风化的天然边坡,挂网喷锚难度大,往往在下部洞室进洞前无法按时完成,常规的边坡系统锚杆支护能锁牢节理、裂隙发育构成的块体,但对于表面卸荷产生的小块石滚落无防护作用;即使采用主动防护网对边坡进行防护,滚石堆积在主动网内会随时间积少成多,悬挂在洞顶仍是安全隐患,且主动防护网并不能拦挡小于网口口径的滚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的多洞口拦挡平台防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洞口拦挡平台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洞室的进洞口段浇筑有洞口衬砌,洞口衬砌外延至洞外形成明拱,明拱与明拱之间设有由回填素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基础,所述明拱及混凝土基础上表面的远离边坡侧浇筑有钢筋混凝土挡墙,钢筋混凝土挡墙内部配置有钢筋,所述明拱及混凝土基础上方、边坡与钢筋混凝土挡墙之间回填石渣并预埋有排水系统。

所述混凝土基础的高度等于所述明拱的拱脚线高度。

所述钢筋混凝土挡墙内预埋有排水管。

所述排水系统具有纵横交错布置于所述明拱及混凝土基础上表面的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经连通管和预埋于所述明拱的排水管连通并通向明拱内部排水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多个洞口连接成整体,形成统一的洞口上部拦挡平台,有效的防止边坡滚石威胁下部人员、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出石渣的钢筋混凝土挡墙阻挡边坡滚石,通过回填的石渣避免滚石直接撞击明拱等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2的C-C剖视图。

图5为图1的D-D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明拱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多洞口拦挡平台防护结构,设置于需开挖多个洞室的边坡4上,具有明拱2、钢筋混凝土挡墙5等。

在多个洞室的进洞口段浇筑有洞口衬砌1,洞口衬砌1外延至洞外形成明拱2,明拱2与明拱2之间、明拱的拱脚线201以下回填素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基础3,混凝土基础3经预埋于明拱2上的连接钢筋12相连。明拱2及混凝土基础3上表面的远离边坡4侧浇筑有钢筋混凝土挡墙5,钢筋混凝土挡墙5内部配置有钢筋6,钢筋混凝土挡墙5内预埋有排水管8。明拱2及混凝土基础3上方、边坡4与钢筋混凝土挡墙5之间回填石渣7并预埋有排水系统,石渣7回填高度低于钢筋混凝土挡墙5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排水系统具有纵横交错布置于明拱2及混凝土基础3上表面的软式透水管9,软式透水管9经连通管10和预埋于明拱2的排水管8连通并通向明拱2内部排水沟。

本实施例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洞室进洞口30m段开挖完成后,先浇筑洞口衬砌1,并外延至洞外5~10m(结合洞口地形)形成明拱2,明拱2在钢筋预埋时须将与钢筋混凝土挡墙5的连接钢筋12、与混凝土基础3的连接插筋11提前预埋,且明拱2的基础插筋要提前施工完毕。

明拱2浇筑完成后按结构外轮廓立置模板,明拱2与明拱2之间、明拱的拱脚线201下回填C15素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基础3,回填施工混凝土基础3时须预埋上部混凝土挡墙的竖向钢筋。

混凝土基础3施工完毕后,埋设钢筋混凝土挡墙5剩余钢筋、预埋排水管8、架立模板,将钢筋混凝土挡墙5浇筑完毕。

以上工序完成后,在混凝土基础3及明拱2顶面铺设排水系统。

最后在混凝土基础3及明拱2顶部、边坡4与钢筋混凝土挡墙5之间回填石渣7,形成连续、多洞口整体拦挡平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