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路面加热的折叠式外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7666发布日期:2019-05-15 22:1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路面加热的折叠式外风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筑路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就地热再生技术中对路面加热的设备,更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沥青路面加热设备上的折叠式外风箱。



背景技术:

沥青是目前各类高速公路的一种主要铺添材料。沥青路面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常常会因不同的原因出现坑槽、裂缝、龟裂、拥包与裂块等形式的病害现象,这就需要合理的修复与养护服务,以保证其不会对公路的运输需求和安全产生影响。而路面加热器则是修复与养护公路的机械设备。

就地热再生是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采用专用的就地热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铣刨,就地掺入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新沥青混合料、再生剂等,经热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的技术。

目前各国大量使用的加热器大体可分为如下三种:红外线式加热器,热风循环式加热器,以及红外线热风组合式加热器。现有的热风循环式加热器主要由热风炉、配风箱和外风箱三大部分构成。由于现有路面最大的加热宽度需要达到4700mm,导致热风循环加热器普遍体积庞大,运输困难(超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路面加热的折叠式外风箱。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路面加热的折叠式外风箱,包括外风箱本体、用于水平推拉外风箱本体的推拉液压缸和用于翻转外风箱本体的翻转液压缸,外风箱本体安装在风箱固定座上,推拉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滑动推拉板的一端连接,滑动推拉板的另一端与风箱固定座的中心铰接,翻转液压缸的活塞杆与风箱固定座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推拉板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滑套,滑动推拉板还与滑动支架和限位滑座固定连接,所述翻转液压缸的缸体与滑动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风箱本体共设置2个,且对称分布,每一个外风箱本体配备一个推拉液压缸和一个翻转液压缸。

优选的,所述推拉液压缸的缸体通过销轴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外风箱本体安装在风箱固定座上,并在风箱固定座上设置一个铰接点,先通过推拉油缸向外推动铰接点带动外风箱向外移动,使外风箱有足够空间实现转动,再通过翻转液压缸推拉,使外风箱实现折起或放平,推拉油缸再向内收缩拉回外风箱达到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且运输时不超限制的特点,避免人工拆卸超宽部分,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外风箱水平状态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外风箱(水平和折起)向外伸出状态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外风箱折起收回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用于路面加热的折叠式外风箱,包括外风箱本体1、用于水平推拉外风箱本体1的推拉液压缸2和用于翻转外风箱本体1的翻转液压缸3,外风箱本体1安装在风箱固定座4上。推拉液压缸2的活塞杆与滑动推拉板5的一端连接,滑动推拉板5的另一端与风箱固定座4的中心铰接,翻转液压缸3的活塞杆与风箱固定座4的一端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滑动推拉板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滑套6,滑动推拉板还与滑动支架7和限位滑座8固定连接,所述翻转液压缸的缸体与滑动支架固定连接。该结构增加了外风箱本体1推拉运动时的稳定性。

上述外风箱本体共设置2个,且对称分布,每一个外风箱本体配备一个推拉液压缸和一个翻转液压缸。

上述推拉液压缸的缸体通过销轴9固定。

下面结合工作原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液压推拉外风箱翻转折起机构,即折叠式外风箱是由外风箱固定翻转座、推拉支架总成(限位滑座、滑动支架、定位滑套、滑动推拉板)、推拉液压缸、翻转液压缸等零部件组成。

本实用新型相当于在外风箱上设置一个铰接点,先通过推拉油缸向外推动铰接点带动外风箱向外移动,使外风箱有足够空间实现转动,再通过翻转油缸推拉,使外风箱实现折起或放平,推拉油缸再向内收缩拉回外风箱达到固定。

折起过程:推拉液压缸向外推动外风箱固定座与外风箱本体离开固定距离后(图2左侧示),翻转液压缸工作,拉起风箱固定座,通过推拉板轴(铰点)向上翻转折起后(图2右侧示),推拉液压缸拉回外风箱,达到外风箱折起固定(图3示),保证机身宽度3米,方便运输和通过收费道口。

放下过程:推拉液压缸向外推动外风箱固定座与外风箱本体离开固定距离后(图2右侧示),翻转液压缸工作,向外推动风箱固定座,通过推拉板轴(铰点)向下翻转放平后(图2左侧示),推拉液压缸拉回外风箱与配风箱连接,达到工作状态(图1示)。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以上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