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式摆动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9835发布日期:2019-03-30 08:3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碟式摆动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底部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隔震/减震技术是被建筑业和地震部门共同认可的,属第三代抗震方面的新方法。它对抵御地震的破坏,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理论分析认为,隔震/减震技术可降低地震破坏一个烈度等级。未来,应用减隔震技术是建筑业的必然趋势。从减、隔震产品的结构原理上划分,当今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各类减震产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摆式阻尼减震器、摩擦滑动装置。现在,不论哪类产品均没有达到广泛应用的程度,原因是他们均存在一定的设计缺现和优劣差别。均没有实现缓解纵向地震作用力的功能,以及在长期无维护的耐久性和成本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效果明显,在无维护的条件下耐久性能好,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的碟式摆动减震器。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碟式摆动减震器,包括上盖、底座,上盖、底座通过它们之间安装的减震接触体接触,减震接触体为钢球,底座底部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安装在混凝土基础梁上,底座上部为碟形;上盖上面分布有与钢结构底部大梁、衬梁螺栓连接的螺孔,上盖底部为反向碟形,上盖、底座通过密封结构密封扣合在一起。

根据所述碟式摆动减震器,所述上盖上分布有横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两对加强筋,横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带有用于与钢结构底部衬梁、大梁连接的螺孔。

根据所述碟式摆动减震器,所述横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的外侧分布有上盖大梁止位筋,上盖大梁止位筋高于横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

根据所述碟式摆动减震器,所述上盖顶部分布有多个同心圆形加强筋、辐条形加强筋。

根据所述碟式摆动减震器,所述上盖、底座密封的空腔内分布有润滑油。

根据所述碟式摆动减震器,所述底座底部带有法兰盘,底座与混凝土基础梁之间安装有连接盘,混凝土基础梁预埋有多个与法兰盘螺孔一一对应的地脚螺栓。

根据所述碟式摆动减震器,所述地脚螺栓为“L”形,所述连接盘为圆形。

根据所述碟式摆动减震器,所述上盖、底座通过截面为T字形的盘根密封密封扣合在一起,底座边沿顶端带有密封槽。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一.由于地震的强力动能是无限的,但地震所产生的左右摇摆距和地震波产生的倾斜性跳高距是有限的。本碟式摆动减震器的底座和上盖直径是大钢球直径数倍,也就是说,大钢球在底座与上盖内的滚动距离,达到最大地震波所产生的左右摇摆距几十倍以上。无论多大地震的左右摇摆和多大地震波的跳高,大钢球只能在底座和上盖的直径范围来回滚动,并能自动回归原位。由于安装了本碟式摆动减震器的钢建筑楼与地面基础为非硬性连接,为增加钢建筑楼房的抗倾斜性,需要在楼房主体和裙楼内的立柱下、楼房底层外斜柱下和斜柱外的边梁与大梁端点下,安装相同规格的碟式摆动减震器,组成大的减震器组排,以抵抗风力和地震波的推力。这样立柱下减震器承载了楼体重量,斜柱下减震器承载了楼体的倾斜力,大梁端点减震器起到推力导向球的作用,缓解了推力和倾斜力的冲击力,增强了建筑物的抵抗能力。实现整栋建筑物在强震中就像摇篮一样左右摇摆,滚动的越灵活,缓解的冲击力就越好。这也是现有各类减震产品设计思维上的不足。

二.由于本发明采用的是低坡度,大滚动空间,钢球能自动回归原位的设计理念,再配合钢建筑技术超强的抗震能力,使人们对待大地震就像现在下雨打响雷一样,不再恐惧不再胆战心惊,这是我们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三.本碟式摆动减震器可根据大梁的型号、大钢球的直径及底座与上盖的直径和承载能力的要求,生产出不同的规格型号,以实现产品通用备件化。本发明碟式摆动减震器主要由底座、上盖、大钢球及小附件组成,结构简单经久耐用,无需维护制作成本低,减震效果明显,易于推广使用。

四、本发明中的大钢球为耐压合金(硬质合金)材料,底座和上盖为高标号的普通钢,经钢模铸造、机加工攻丝、热处理、浸塑等工艺制造,中部密封件为石墨盘根或浸油石棉盘根等耐久性好的软性材料。中部盘根密封最外层密封胶为耐热硅胶材料,以隔绝空气和污水的长期浸浊。

附图说明

图1为碟式摆动减震器的剖面装配示意图。

图2为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B-B阶梯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混凝土基础梁;2、地角螺栓;3、连接盘;4、底座; 5、底座边沿;6、大钢球; 7、密封槽; 8、上盖下边沿; 9、上盖; 10、上盖大梁止位筋;11、大梁;12、衬梁;13、副梁;14、上盖加强筋; 15、上盖注油螺栓;16、润滑油;17、底座加强筋;18、底座法兰盘螺孔;19、立柱; 20、钢球座中心点;21、钢球座;22、盘根密封; 23、上盖螺孔; 24、上盖中心点;25、梁承载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碟式摆动减震器,包括上盖9、底座4,上盖9、底座4通过它们之间安装的减震接触体接触,减震接触体为钢球,底座4底部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安装在混凝土基础梁1上,底座4上部为碟形;上盖9上面分布有与钢结构底部大梁11、衬梁12螺栓连接的螺孔,上盖9底部为反向碟形,上盖9、底座4通过密封结构密封扣合在一起。反向碟形即碟子倒扣在水平面的形状。

所述上盖9上分布有横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两对加强筋,横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带有用于与钢结构底部衬梁12、大梁11连接的螺孔。所述横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的外侧分布有上盖大梁止位筋10,上盖大梁止位筋10高于横向加强筋、竖向加强筋。所述上盖9顶部分布有多个同心圆形加强筋、辐条形加强筋。辐条形加强筋是由圆心向外侧发散的辐条形筋。圆形加强筋、辐条形加强筋的作用皆为增强上盖的强度。

所述上盖9、底座4通过截面为T字形的盘根密封22密封扣合在一起,底座边沿5顶端带有密封槽。所述上盖9、底座4密封的空腔内分布有润滑油。所述底座4底部带有法兰盘,底座4与混凝土基础梁之间安装有连接盘3,混凝土基础梁预埋有多个与法兰盘螺孔一一对应的地脚螺栓2。所述地脚螺栓2为“L”形,所述连接盘3为圆形。

实施例

本发明主要包括:底座、上盖、中间滚动的大钢球。底座4与连接盘3通过地脚螺栓2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混凝土基础梁上;上盖9的上部分分布有N个纵向和横向分布的上盖螺孔,上盖螺孔用于与钢结构建筑最底层H型钢的大梁11、衬梁12、副梁13连接。

如图2-4所示,所述底座4为碟形,其上表面由中心向周边有一个向上的坡度,底座4和上盖9的中心为钢球座,它们之间安装有一个大钢球6。底座4与上盖9相连接的边沿有一个密封槽,用于安装一周圈盘根类密封件。碟式摆动减震器减震方式:地震波所产生的倾斜性的动力通过大钢球6的滚动,来减缓地震对建筑物时冲击力,降低地震波对建筑物的震感,改变了地震摇摆对建筑物运动方向,实现了地震引起地面基础运动而上部建筑物少动的目的。

如图1所示,碟式摆动减震器主要由底座、上盖、大钢球组成。大钢球6安装在底座与上盖之间的钢球座中心点20位置,底座4通过连接盘3、地角螺栓2固定在混凝土基础梁上面。上盖9通过螺栓与钢建筑的大梁11、衬梁12、副梁13以及立柱19相连接。底座4上面有钢球座中心点20,钢球座中心点向四周底座边沿5向上倾斜,成较小角度坡度。钢球座中心端点20、底座边沿5根部过渡位置的弧度与大钢球6相同。底座、上盖内壁成相反方向对应,一正一反双碟扣合型。底座、上盖内部的坡度度数根据理论计算坡度数值越低,对地震波水平运动的摆动减震效果越明显;坡度数值越高,对上下摆动的减震效果越明显,而本发明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是大滚动区域空间,因此选用低坡度。

碟式摆动减震器的作用是要在钢建筑中达到下动而上少动的效果,地震的动力是无限的,但地震波产生倾斜性的左右和上下摆动是有限的。当地面摇摆时,大钢球6在这种摆动力推动和建筑物的压力下,由钢球座中心点20沿底座向地震波推力的反方向运动,向底座边沿5方向抬升性滚动。同样,大钢球6在上盖9的上盖中心点24沿上盖坡度向地震波推力的正方向,向上盖下边沿8方向抬升性滚动,对于缓解上下摆动的振动效果明显。

因此,在计算了最大地震摆动距离后设计了底座和上盖的直径。大钢球6滚动空间应设计的足够大,地震波摆动传导给建筑物的惯性力能量能有效缓慢的释放。大钢球6又顺着坡度面在建筑物重力的作用下,来回几次摇摆滚落回原位。所以大钢球只能在滚落空间内来回滚动,并且在滚动时的自然坡度抬升,底座边沿5与上盖下边沿8自动离合。上盖和底座之间油封间隙在大钢球运动过程中打开,在回归原位后又自动闭合。底座与上盖之间的空间注有润滑油,以防止空气和污水的长期浸浊,并保证减震器在无维护的条件下,长期使用。

如图2-4所示,底座为蝶形,钢球座21为实心体,底部分布有底座加强筋17。底座最外部分为底座法兰盘,底座边沿5开有一个密封槽7。密封槽内部安装截面形状为T字形,耐久性好,软性材料制成的盘根密封22,盘根密封最外层用耐热硅胶材料密封。

如图5-6所示,上盖底部为反向碟形,上盖与底座外径相等,扣合在一起。钢球中心点24为实心体,外层分布有上盖加强筋14和用于注入润滑油的注油螺孔,注油螺孔安装有注油螺栓。上盖周边下侧有上盖下边沿8。上盖的上侧有四个成十字交叉的,用于方便安装和限位大梁、衬梁的上盖大梁止位筋10。在上盖大梁止位筋10内侧为实心平台即梁承载平台25,用于承载大梁11和衬梁12压力,并且在梁承载平台25上加工有多个固定梁用的螺孔。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的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确定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