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测时速的减速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1626发布日期:2019-06-22 00:5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测时速的减速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测时速的减速带。



背景技术:

减速带是安装在公路上用于使经过车辆减速的交通设施,一般设置在公路道口、工矿企业、学校、住宅小区入口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减速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新型专用设施。减速带虽然起到了降速的功能,但是车内人员仍然会感到颠簸,特别是经过连续的减速带,车内人员会感到连续的颠簸,影响其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测时速的减速带,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测时速的减速带,包括底座、第一顶板、第二顶板、旋转轴、弹簧、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均布置在底座的上方,且第一顶板的右端通过旋转轴与第二顶板的左端转动连接,在第一顶板与底座之间设有多个倾斜布置的第一拉簧,每个第一拉簧的一端与第一顶板的左端活动连接,每个第一拉簧的另一端与底座活动连接,在第二顶板与底座之间设有多个倾斜布置的第二拉簧,每个第二拉簧的一端与第二顶板的右端活动连接,每个第二拉簧的另一端与底座活动连接,在旋转轴下方的底座上设有多个弹簧,每个弹簧的下端与底座相连接,每个弹簧的上端与旋转轴相连接,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旋转轴所共同构成的整体在第一拉簧、第二拉簧和弹簧的作用下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车辆以较低速度驶上减速带上时,由第一顶板、第二顶板、旋转轴所构成的整体在车轮的作用下会从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结构慢慢展开成水平,从而降低车辆驶过时的震动,减少颠簸,保证了舒适性,而当车辆驶过后,第一顶板、第二顶板、旋转轴所构成的整体在第一拉簧、第二拉簧和弹簧的作用下重新变为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结构,以便再次起到减速警示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底座上设有测速测重装置。

进一步,测速测重装置包括地磁传感器、控制器、称重传感器和压块,在旋转轴下方的底座上设有安装孔,压块设置在安装孔内,称重传感器设置在压块与安装孔的孔底之间,弹簧的下端与压块相连接,地磁传感器设置在底座内,地磁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称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当车辆的前轮驶上由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旋转轴所形成的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结构后,前轮将会对弹簧施压,弹簧受压后将会对称重传感器施压,称重传感器将第一次采集车辆重量信息,并将第一次采集到的车辆重量信息传输至控制器,当车辆的后轮驶上由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和旋转轴所形成的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结构后,后轮将会对弹簧施压,弹簧受压后将会对称重传感器施压,称重传感器将第二次采集车辆重量信息,并将第二次采集到的车辆重量信息传输至控制器,同时地磁传感器感测车辆型号,并将感测到的车型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车型信息从预存数据库中匹配到对应车型的前后轮间距值,同时控制器根据获取第一次车辆重量信息与第二次车辆重量信息的时间差计算出车辆驶过减速带所用时长,并利用前后轮间距值除以车辆驶过减速带所用时长计算出车辆驶过减速带的速度,然后将车辆驶过减速带的速度与规定的限速进行对比,从而获知是否超速;

另外,控制器将第一次车辆重量信息、第二次车辆重量信息以及车型信息与预存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判断车辆是否有超出规定重量;整体结构简单、测量方便。

进一步,压块包括固定块和活动块,固定块与安装孔的孔壁固定连接,活动块设置在称重传感器与固定块之间,固定块上设有过孔,弹簧的下端穿过过孔后与活动块相连接,活动块在竖直方向的投影有部分处于过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外。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称重传感器能够有效获取到车辆重量信息。

进一步,底座上设有与第一拉簧相匹配的第一容纳槽,第一顶板的左端设有与第一拉簧相匹配的第一挂钩或第一勾孔,第一容纳槽的槽底设有与第一拉簧相匹配的第二挂钩或第二勾孔,底座上设有与第二拉簧相匹配的第二容纳槽,第二顶板的右端设有与第二拉簧相匹配的第三挂钩或第三勾孔,第二容纳槽的槽底设有与第二拉簧相匹配的第四挂钩或第四勾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车辆驶过过程中,第一拉簧能够收纳进第一容纳槽内,第二拉簧能够收纳进第二容纳槽内,避免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被压坏,保证了减速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可测时速的减速带的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可测时速的减速带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所述可测时速的减速带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2所述可测时速的减速带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2所述测速测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110、安装孔,120、第一容纳槽,130、第二容纳槽,2、第一顶板,3、第二顶板,4、旋转轴,5、弹簧,6、第一拉簧,7、第二拉簧,8、测速测重装置,810、地磁传感器,820、控制器,830、称重传感器,840、压块,841、固定块,8411、过孔,842、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测时速的减速带,包括底座1、第一顶板2、第二顶板3、旋转轴4、弹簧5、第一拉簧6和第二拉簧7,在底座1的两端均设有斜坡,斜坡的长度为30mm-80mm,斜坡的倾斜角度为10°-30°,这样方便车辆驶上减速带。

第一顶板2布置在底座1上方的左端,且第一顶板2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同向,第二顶板3布置在底座1上方的右端,且第二顶板3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同向,第一顶板2的右端通过旋转轴4与第二顶板3的左端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2的右端设有至少两个轴套,且第一顶板2右端的前部和后部均至少布置一个轴套,第二顶板3的左端设有至少两个轴套,且第二顶板3左端的前部和后部均至少布置一个轴套,旋转轴4同时穿过所有轴套,从而实现第一顶板2与第二顶板3的转动连接。

在第一顶板2与底座1之间设有多个倾斜布置的第一拉簧6,每个第一拉簧6的一端与第一顶板2的左端活动连接,每个第一拉簧6的另一端与底座1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2与底座1之间所设第一拉簧6的数量根据第一顶板2的长度确定,相邻两个第一拉簧6之间的间距为100mm-500mm,每个第一拉簧6的倾斜角度为10°-30°,底座1上设有与第一拉簧6相匹配的第一容纳槽120,第一顶板2的左端设有与第一拉簧6相匹配的第一挂钩或第一勾孔,即第一拉簧6与第一顶板2采用钩挂的方式相连接,第一容纳槽120的槽底设有与第一拉簧6相匹配的第二挂钩或第二勾孔,即第一拉簧6与底座1采用钩挂的方式相连接。

在第二顶板3与底座1之间设有多个倾斜布置的第二拉簧7,每个第二拉簧7的一端与第二顶板3的右端活动连接,每个第二拉簧7的另一端与底座1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顶板3与底座1之间所设第二拉簧7的数量根据第二顶板3的长度确定,相邻两个第二拉簧7之间的间距为100mm-500mm,每个第二拉簧7的倾斜角度为10°-30°,底座1上设有与第二拉簧7相匹配的第二容纳槽130,第二顶板3的右端设有与第二拉簧7相匹配的第三挂钩或第三勾孔,即第二拉簧7与第二顶板3采用钩挂的方式相连接,第二容纳槽130的槽底设有与第二拉簧7相匹配的第四挂钩或第四勾孔,即第二拉簧7与底座1采用钩挂的方式相连接。

在旋转轴4下方的底座1上设有多个弹簧5,每个弹簧5的下端与底座1相连接,每个弹簧5的上端与旋转轴4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设弹簧5的数量根据第一顶板2或第二顶板3的长度确定,相邻两个弹簧5之间的间距为100mm-500mm,第一顶板2、第二顶板3和旋转轴4所共同构成的整体在第一拉簧6、第二拉簧7和弹簧5的作用下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结构。为了避免弹簧5被压失效,可以在底座1上设置容纳孔,弹簧5的上端与旋转轴4相连接,弹簧5的下端与容纳孔的孔底相连接,容纳孔的孔深大于等于弹簧5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的长度,容纳孔的孔深小于弹簧5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长度。

实施例2

如图3、图4、图5所示,一种可测时速的减速带,包括底座1、第一顶板2、第二顶板3、旋转轴4、弹簧5、第一拉簧6和第二拉簧7,在底座1的两端均设有斜坡,斜坡的长度为30mm-80mm,斜坡的倾斜角度为10°-30°,这样方便车辆驶上减速带。

第一顶板2布置在底座1上方的左端,且第一顶板2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同向,第二顶板3布置在底座1上方的右端,且第二顶板3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同向,第一顶板2的右端通过旋转轴4与第二顶板3的左端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2的右端设有至少两个轴套,且第一顶板2右端的前部和后部均至少布置一个轴套,第二顶板3的左端设有至少两个轴套,且第二顶板3左端的前部和后部均至少布置一个轴套,旋转轴4同时穿过所有轴套,从而实现第一顶板2与第二顶板3的转动连接。

在第一顶板2与底座1之间设有多个倾斜布置的第一拉簧6,每个第一拉簧6的一端与第一顶板2的左端活动连接,每个第一拉簧6的另一端与底座1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2与底座1之间所设第一拉簧6的数量根据第一顶板2的长度确定,相邻两个第一拉簧6之间的间距为100mm-500mm,每个第一拉簧6的倾斜角度为10°-30°,底座1上设有与第一拉簧6相匹配的第一容纳槽120,第一顶板2的左端设有与第一拉簧6相匹配的第一挂钩或第一勾孔,即第一拉簧6与第一顶板2采用钩挂的方式相连接,第一容纳槽120的槽底设有与第一拉簧6相匹配的第二挂钩或第二勾孔,即第一拉簧6与底座1采用钩挂的方式相连接。

在第二顶板3与底座1之间设有多个倾斜布置的第二拉簧7,每个第二拉簧7的一端与第二顶板3的右端活动连接,每个第二拉簧7的另一端与底座1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顶板3与底座1之间所设第二拉簧7的数量根据第二顶板3的长度确定,相邻两个第二拉簧7之间的间距为100mm-500mm,每个第二拉簧7的倾斜角度为10°-30°,底座1上设有与第二拉簧7相匹配的第二容纳槽130,第二顶板3的右端设有与第二拉簧7相匹配的第三挂钩或第三勾孔,即第二拉簧7与第二顶板3采用钩挂的方式相连接,第二容纳槽130的槽底设有与第二拉簧7相匹配的第四挂钩或第四勾孔,即第二拉簧7与底座1采用钩挂的方式相连接。

在旋转轴4下方的底座1上设有多个弹簧5,每个弹簧5的下端与底座1相连接,每个弹簧5的上端与旋转轴4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设弹簧5的数量根据第一顶板2或第二顶板3的长度确定,相邻两个弹簧5之间的间距为100mm-500mm,第一顶板2、第二顶板3和旋转轴4所共同构成的整体在第一拉簧6、第二拉簧7和弹簧5的作用下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结构。

底座1上设有测速测重装置8,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测速测重装置8可以采用现有成熟,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测速测重装置8包括地磁传感器810、控制器820、称重传感器830、压块840和电源,在旋转轴4下方的底座1上设有安装孔110,压块840设置在安装孔110内,称重传感器830设置在压块840与安装孔110的孔底之间,弹簧5的下端与压块840相连接,地磁传感器810设置在底座1内,地磁传感器810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820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称重传感器830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820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称重传感器830的数量可以比弹簧5的数量少,当然也可以是相等,但是称重传感器83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电源为地磁传感器810、控制器820、称重传感器830提供电能。

地磁传感器810采用现有成熟产品,例如可以为BM1422AGMV,称重传感器830采用现有成熟产品,具体选型需根据减速带所设路段经常行驶的车辆进行确定,通常选用称重范围在1T-50T范围的称重传感器,控制器820为现有技术。若控制器820无需设置在底座1内,那么控制器820可以是工控电脑。若控制器820需要设置在底座1内,那么控制器820可以是GPRS模块和型号为stc89c516rd的单片机的组合,此时,地磁传感器810的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称重传感器830的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与GPRS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在获取到地磁传感器810和称重传感器830所采集的信号后,将获取的信号通过GPRS模块传输至监控中心,电源也设置在底座1内,另外,在第一顶板2和/或第二顶板3的外侧覆盖有太阳能发电薄膜,太阳能发电薄膜与电源电连接,从而用于为电源进行充电,在太阳能发电薄膜外覆盖有透明的防护层,避免车辆在驶过减速带的过程中损坏太阳能发电薄膜。

当车辆的前轮驶上由第一顶板2、第二顶板33和旋转轴4所形成的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结构后,前轮将会对弹簧5施压,弹簧5受压后将会对称重传感器830施压,称重传感器830将第一次采集车辆重量信息,并将第一次采集到的车辆重量信息传输至控制器820,当车辆的后轮驶上由第一顶板2、第二顶板3和旋转轴4所形成的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结构后,后轮将会对弹簧5施压,弹簧5受压后将会对称重传感器830施压,称重传感器830将第二次采集车辆重量信息,并将第二次采集到的车辆重量信息传输至控制器820,同时地磁传感器810感测车辆型号,并将感测到的车型信息传输至控制器820,控制器820根据车型信息从预存数据库中匹配到对应车型(所谓车型并不是指代的各车辆的款型或车名,而是指货车、轿车等)的前后轮间距值,预存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由若干次实验得出,同时控制器820根据获取第一次车辆重量信息与第二次车辆重量信息的时间差计算出车辆驶过减速带所用时长,并利用前后轮间距值除以车辆驶过减速带所用时长计算出车辆驶过减速带的速度,然后将车辆驶过减速带的速度与规定的限速进行对比,从而获知是否超速;

另外,控制器820将第一次车辆重量信息、第二次车辆重量信息以及车型信息与预存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判断车辆是否有超出规定重量,例如,对于只有四个车轮的货车,在空载下,减速通过减速带,其前轮对称重传感器830所产生的最大压力记为前空载重量,其后轮对称重传感器830所产生的最大压力记为后空载重量,在最大额定载荷下,减速通过减速带,其前轮对称重传感器830所产生的最大压力记为前额定载荷重量,其后轮对称重传感器830所产生的最大压力记为后额定载荷重量,当相同类型的货车经过减速带时,其前轮对称重传感器830所产生的最大压力记为第一次车辆重量,其后轮对称重传感器830所产生的最大压力记为第二次车辆重量,若第一次车辆重量的数值处在前空载重量与前额定载荷重量的范围之间,同时,第二次车辆重量的数值处在后空载重量与后额定载荷重量的范围之间,则判定为未超载,若出现第一次车辆重量和/或第二次车辆重量不处在对应范围内时,则判定为超载。

压块840包括固定块841和活动块842,固定块841与安装孔110的孔壁固定连接,活动块842设置在称重传感器830与固定块841之间,固定块841上设有过孔8411,弹簧5的下端穿过过孔8411后与活动块842相连接,活动块842在竖直方向的投影有部分处于过孔841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外。活动块842距底座1上端面的距离大于等于弹簧5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的长度,活动块842距底座1上端面的距离小于弹簧5处于自然状态下的长度,这样可以避免弹簧5被压失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