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用的单向滑移盆式减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0207发布日期:2019-08-03 17:17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用的单向滑移盆式减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用的单向滑移盆式减震支座。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支座为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其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承受的荷载可靠的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并使上部构件具备必要的变形(位移和角转)能力。

其中的单向滑移支座作为常见的桥梁支座之一被广泛使用。现有的单向滑移支座在减震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为:(1)车辆行驶、风荷载变化致使桥梁上部梁构件发生震动、滑移,梁构件会因滑动造成限位构件损坏,或滑移后长时间不能回到预定组装位置,致使桥梁受力发生变化,增加桥梁垮塌风险,降低桥梁的使用寿命。(2)在地震灾害中,地震力通过桥梁支墩传递到上部梁构件,由于地震力具有作用力很高、速度及频率较高的特点,常规单向滑移盆式支座支撑的桥梁在遭遇地震灾害时,由于没有有效的复位抵抗能力,梁构件极易受损致使桥梁倾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减震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桥梁用的单向滑移盆式减震支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桥梁用的单向滑移盆式减震支座,包括上端设置有钢盆环的底板,放置于钢盆环内的橡胶板,放置于钢盆环内、位于橡胶板上端的支撑钢板,设置于橡胶板上端外缘处、且与支撑钢板下端接触的密封铜环,设置于支撑钢板上端的四氟板,下端两侧设置有上部限位板的盖板,设置于盖板下端与四氟板接触的镜面不锈钢板;所述底板的外缘及盖板的外缘均大于钢盆环的外径;所述上部限位板与钢盆环间具有间隔;所述底板的上端设置与上部限位板内侧接触导向的下部限位板;其还包括两以限位方向为中线对称位于钢盆环两侧的阻尼块组件;所述阻尼块组件包括至少两阻尼橡胶层,连接相邻阻尼橡胶层的骨架板,以及两分别位于两端阻尼橡胶层上的连接板;所述阻尼块组件为一体件,其两端的连接板分别与底板和盖板固连。

优选的是,所述阻尼块组件两端的连接板分别通过沉头螺栓与底板和盖板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阻尼橡胶层采用高阻尼的天然橡胶或者人造橡胶制成。

优选的是,所述阻尼橡胶层、连接板及骨架板邻接的端面采用粘接。

优选的是,所述底板及盖板均为矩形板。

优选的是,所述钢盆环与底板采用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块组件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将发挥耗能减震作用,大幅降低和削弱由桥梁支墩传递到上部梁构件的地震能量。与此同时,在桥梁因地震力作用而产生晃动、震动时,高阻尼块组件将对梁构件的晃动、震动、滑移产生反向牵制作用,大幅减弱和降低晃动、震动、滑移幅度,同时延长震动的周期降低震动频率,使梁构件的震动、晃动、滑移处于受控状态,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阻尼块组件与底板和盖板连接后的局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以附图为基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图1-3所示桥梁用的单向滑移盆式减震支座,包括上端设置有钢盆环6的底板1,放置于钢盆环6内的橡胶板10,放置于钢盆环6内、位于橡胶板10上端的支撑钢板9,设置于橡胶板10上端外缘处、且与支撑钢板9下端接触的密封铜环11,设置于支撑钢板9上端的四氟板8,下端两侧设置有上部限位板3的盖板5,设置于盖板5下端与四氟板8接触的镜面不锈钢板7;所述底板1的外缘及盖板5的外缘均大于钢盆环6的外径;所述上部限位板3与钢盆环6间具有间隔;所述底板1的上端设置与上部限位板3内侧接触导向的下部限位板14;其还包括两以限位方向为中线对称位于钢盆环6两侧的阻尼块组件19;所述阻尼块组件19包括至少两阻尼橡胶层15,连接相邻阻尼橡胶层15的骨架板16,以及两分别位于两端阻尼橡胶层15上的连接板13;所述阻尼块组件19为一体件,其两端的连接板13分别与底板2和盖板1固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阻尼橡胶层为三层且为长方体形,与此相应的,所述的骨架板为两块,显然阻尼橡胶层的数量可根据阻尼橡胶层的材料、尺寸等参数进行合理的增减,其形状还可是扇壶形或其它适用形状。所述阻尼块组件19两端的连接板13分别通过沉头螺栓12与底板1和盖板5连接,底板1和盖板5上设置连接用的沉头孔,显然还可采用铆接等常见的连接方式。

其中,所述阻尼橡胶层15可采用高阻尼的天然橡胶或者人造橡胶等适用的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阻尼橡胶层15、连接板13及骨架板邻接的端面采用粘接,具有制作成本低的优点,显然也可采用螺接或铆接等。

其中,所述底板1及盖板5均为矩形板,显然也可采用圆形板等适用形状,具体以设计需求为准。

其中,所述钢盆环6与底板1采用焊接连接,显然也可采用机加工或浇筑等成型方式制成一体件。

上部限位板、下部限位板共同作用形成限位装置,阻止支座上部构件沿与阻尼块组件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滑动,并引导上部构件沿阻尼块组件方向滑动。阻尼块组件的外在形状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几何形式,还可是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其它任意适用的形式。

如图1所示,安装时,底板通过连接构件2和预埋在桥梁支墩内的预埋件连接,盖板通过连接件4与上部梁构件中的预埋件连接安装。盖板与钢盆环、四氟板间无连接,可自由滑动;盖板与支座下部结构通过阻尼块组件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产品非传统普通盆式支座的盖板与下部支座相互独立的分体结构;阻尼块组件为连接板与阻尼橡胶层的叠层结构,并通过特殊硫化粘结材料硫化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在受力时阻尼块组件可沿设计方向产生变形,同时在作用力的相反方向产生反作用力;阻尼块组件与钢盆环间预留一定空间,经过钢盆环圆心在设计滑移方向的中心线与盆环外沿及阻尼块组件内沿交点间的距离,即是本减震型单向滑移盆式支座允许的设计可滑动位移值;阻尼块组件两端同时对上部构件滑动起到限位作用,即上部构件沿设计方向滑移位移达到设计最大值时,与滑移方向相反方向的阻尼块组件上连接板内沿与钢盆环外沿相接触,无法进一步超限制滑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