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3795发布日期:2019-09-17 21:27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桥面吊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面吊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桥梁施工中,主跨梁体多处于水中或峡谷等交通不便之处,桥梁梁体通常采用工厂化加工制造,运输至施工现场,然后采用架梁吊机或浮吊等大型架设起重设备进行吊设,但这些大型吊装设备的体积大,成本高,占用施工空间大,同时也受环境和水位等条件影响大,资源受限、施工周期长、效率低、成本费用高,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吊机虽体积小,但受自身结构限制,起重能力有限,起吊大型装备时稳定性不够,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桥面吊机,具省力以节省能源损耗,起吊平稳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面吊机,包括主桁架、起升系统以及吊具,所述起升系统包括与吊具连接的吊绳和卷扬吊绳的卷扬机,所述主桁架上设有定滑轮组,所述吊具上设有动滑轮组,所述吊绳一端与主桁架固定,另一端依次绕过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且与卷扬机连接以被卷扬机卷扬。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定滑轮组与动滑轮组的结合,使得起吊钢箱梁的拉绳可改变方向以便于被卷扬机进行卷扬,同时动滑轮具有省力的效果,与动滑轮组连接的绳段有N段,则卷扬机所需施加的拉力为钢箱梁及吊具重力的N分之一,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已达到减少能源损耗的效果,并且起吊速度慢,为卷扬机卷扬速度的N分之一,使得钢箱梁的起吊平稳,提高了钢箱梁起吊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桁架上设有沿桥向移动的用于安装定滑轮组的安装座,所述主桁架及安装座上设有用于调整定滑轮组位置的调节装置。

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推拉安装座沿桥向移动的纵向调节千斤顶,所述纵向调节千斤顶的反力座与所述主桁架固定,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设于安装座上用于推拉定滑轮组的横向调节千斤顶。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调节装置可调节定滑轮组的纵向及横向的位置,则在连接钢箱梁时,可通过调节装置调节起吊的钢箱梁与已安装好的钢梁的位置匹配,以实现钢箱梁的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桁架为由两个三角形拼接形成的四边形框架结构。

通过上述方案,桁架杆件主要承受拉力或压力,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节约材料,减轻结构重量,并且三角形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桁架的顶部设有施工平台。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桁架沿竖直方向还设有用于进出施工平台的上下通道。

通过上述方案,工作人员可通过施工平台达到各个操作和检修位置,而上下通道方便工作人员进出操作平台。

进一步设置:所述吊具包括主横梁和可滑动地扣在主横梁上滑座,所述主横梁上设有推动滑座沿主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纵坡调节千斤顶。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主横梁通过与吊绳连接的滑座进行起吊钢箱梁,通过纵坡调节千斤顶可推动滑座沿主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可调节主横梁的水平度,使吊绳拉力中心与所吊钢箱梁重心在一条竖直线上,以确保钢箱梁的水平起吊,保证各吊点的拉力均匀。

进一步设置:所述主横梁的两端设有用于连接钢箱梁的吊耳,所述吊耳与主横梁之间设有万向节。

通过上述方案,主横梁通过吊耳与钢箱梁的梁段吊耳连接,吊具的吊耳通过万向节与主横梁连接,可360°转动,实现吊具与梁段吊耳的快速连接,避免卡滞,减少航道占用时间。

进一步设置:所述桥面吊机还包括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位于主桁架底部的行走梁,所述主桁架与行走梁之间设有分别与两者铰接的行走油缸,所述行走梁还设有与桥面相抵的穿心顶。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行走系统使得桥面吊机行走,首先通过行走油缸推动轨道触点以推动主桁架在所述行走梁上向前移动一个行程,然后用穿心顶把桥面吊机顶升,随后回缩行走油缸,并拖动行走梁向前行走与主桁架移动的行程一样的行程,然后回缩穿心顶,将轨道触点即主桁架落到行走梁上,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桥面吊机行走到指定位置,无需工作人员重新拆装吊机,操作方便,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定滑轮组与动滑轮组的结合,使得起吊钢箱梁的拉绳可改变方向以便于被卷扬机进行卷扬,同时动滑轮具有省力的效果,与动滑轮组连接的绳段有N段,则卷扬机所需施加的拉力为钢箱梁及吊具重力的N分之一,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已达到减少能源损耗的效果,并且起吊速度慢,为卷扬机卷扬速度的N分之一,使得钢箱梁的起吊平稳,提高了钢箱梁起吊过程的稳定性。

2.通过调节装置可调节定滑轮组的纵向及横向的位置,则在连接钢箱梁时,可通过调节装置调节起吊的钢箱梁与已安装好的钢梁的位置匹配,以实现钢箱梁的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主横梁通过吊耳与钢箱梁的梁段吊耳连接,吊具的吊耳通过万向节与主横梁连接,可360°转动,实现吊具与梁段吊耳的快速连接,避免卡滞,减少航道占用时间。

4.通过行走系统使得桥面吊机行走,首先通过行走油缸推动轨道触点以推动主桁架在所述行走梁上向前移动一个行程,然后用穿心顶把桥面吊机顶升,随后回缩行走油缸,并拖动行走梁向前行走与主桁架移动的行程一样的行程,然后回缩穿心顶,将轨道触点即主桁架落到行走梁上,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桥面吊机行走到指定位置,无需工作人员重新拆装吊机,操作方便,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部放大图;

图6为图4的D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绳缠绕定滑轮组及动滑轮组的示意图。

图中,1、主桁架;100、前支点;200、后锚点;11、上纵梁;12、下纵梁;13、立杆;14、前斜杆;15、后斜杆;16、加强筋;17、施工平台;18、上下通道;2、起升系统;21、卷扬机;22、吊绳;3、吊具;31、主横梁;32、滑座;33、吊耳;34、万向节;35、纵坡调节千斤顶;4、定滑轮组;41、安装座;5、调节装置;51、纵向调节千斤顶;52、横向调节千斤顶;6、动滑轮组;7、液压系统;8、电气系统;9、行走系统;91、行走油缸;92、行走梁;93、轨道触点;94、穿心顶;95、反扣;96、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面吊机,包括主桁架1、起升系统2以及吊具3,所述吊具3与钢箱梁连接,并且所述吊具3通过所述起升系统2以升降从而起吊钢箱梁。

所述起升系统2包括与所述吊具3连接的吊绳22和用于卷扬吊绳22的卷扬机21,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吊绳22为钢丝绳。

所述主桁架1由型钢杆件组成,体现为由两个三角形拼接形成的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型钢杆件之间通过销轴或者联接法兰联接,所述主桁架1包括上纵梁11、下纵梁12、前斜杆14、后斜杆15以及立杆13,其中,上纵梁11、下纵梁12采用HM588×300×12×20mm型钢,前斜杆14及后斜杆15采用HW400×400×13×21mm型钢,立杆13采用HM390×300×10×16mm型钢,同时所述主桁架1的板材材质为Q345B,型钢为Q235B,联接型钢杆件之间的联接轴销采用45钢,调质处理,所述主桁架1中还设有若干加强筋16。

其中,所述下纵梁12靠近所述立杆13的一端视为桥面吊机的前支点100,所述前支点100通过横梁支撑在两道横隔板上,共分8个点进行应力分散,以实现吊机的锚固,并确保钢箱梁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所述下纵梁12远离前支点100的一端设置有主桁架1的后锚点200(即后支点),后锚点200对应钢箱梁的吊点的作用点设置,优选地,前支点100和后锚点200的间距为17.05mm。

所述卷扬机21设置在所述主桁架1对应后锚点200的位置,所述主桁架1远离卷扬机21的一端对应钢箱梁吊点的位置设置有定滑轮组4,所述定滑轮组4包括多个,例如7个同轴设置的定滑轮,同时在所述主桁架1上还设有调节所述定滑轮组4纵向、横向位置的调节装置5,所述调节装置5包括调节所述定滑轮组4纵向位置的纵向调节千斤顶51和调节所述定滑轮组4横向位置的横向调节千斤顶52。

所述主桁架1上设有沿上纵梁1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安装座41,所述上纵梁11上设有沿上纵梁11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安装座41相匹配的限位槽(图中未示意),所述定滑轮组4设置在所述安装座41上,所述纵向调节千斤顶51的反力座与主桁架1固定,所述纵向调节千斤顶51的活塞杆的伸出端与所述安装座41固定,所述纵向调节千斤顶51通过推动所述安装座41移动,以实现调节所述定滑轮组4的纵向位置,满足取梁要求,此外,所述横向调节千斤顶52设置在所述安装座41上,所述横向调节千斤顶52的反力座与所述安装座41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调节千斤顶52的活塞杆的伸出端与定滑轮组4固定,所述横向调节千斤顶52通过推动所述定滑轮组4移动,以实现调节定滑轮组4的横向位置,并且调整范围为±100mm。

所述吊具3包括主横梁31和可滑动地扣于主横梁31上的滑座32,所述滑座32的顶部设有动滑轮组6,所述动滑轮组6包括7个同轴设置的动滑轮,所述吊绳22的一端与主桁架1固定,即与定滑轮组4的轴线相对固定,所述吊绳22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组4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组6的动滑轮且与卷扬机21连接,以被卷扬机21进行卷扬。

所述主横梁31沿桥向延伸设置,所述滑座32中开设有与主横梁31相匹配的通槽(图中未标示),所述主横梁31穿过所述通槽,所述主横梁31上固定有推动所述滑座32沿主横梁3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纵坡调整千斤顶,所述纵坡调节千斤顶35的缸筒与所述主横梁31固定连接,所述纵坡调节千斤顶35的活塞杆的伸出端与所述滑座32固定连接,此外,在主横梁31上螺纹连接有位于滑座32沿其移动方向两端的限位螺栓,通过限位螺栓可限制滑座32的纵向位移。

所述主桁架1的顶部还布置有施工平台17,以方便工作人员到达各个操作和检修位置,所述施工平台17采用φ48×3.5mm的小钢管制作,同时在主桁架1还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上下通道18,通过所述上下通道18以便于工作人员进出施工平台17。

所述主横梁31的两端还设有与钢箱梁连接的吊耳33,所述吊耳33与主横梁31之间设置有万向节34。

该桥面吊机还包括液压系统7、电气系统8以及行走系统9。

所述行走系统9由行走油缸91、行走梁92、轨道触点93以及穿心顶94,所述轨道触点93与主桁架1的前支点100的横梁固定,所述行走油缸91的缸筒地段与所述行走梁92的上表面铰接,所述行走油缸91的活塞杆的伸出端与轨道触点93铰接,并且所述穿心顶94的压力座与所述主桁架1固定,所述穿心顶94的活塞杆的伸出端与桥面相抵。

此外,轨道触点93的下端设有与行走梁92配合的反扣95,当所述穿心顶94顶升桥面吊机时,所述反扣95不脱离所述行走梁92,在桥面吊机行走的过程中,所述行走梁92扣合在反扣95内,并且通过反扣95的设计,可起到导向的作用,并且保证所述行走梁92与所述轨道触点93的活动间隙,又避免所述行走梁92与所述轨道触点93的脱离。

所述桥面吊机对应后锚点200的位置还设置有行走轮96。

该桥面吊机的各个调整动作都是采用液压系统7进行驱动,降低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吊具3的起吊配备一台泵站,安装在所述主横梁31上,吊具3自带遥控启动,无需外接电源,另外整机还配备一台泵站,给行走油缸91、定滑轮组4的调节装置5供油,而穿心顶94则配备手提泵站,方便移位操作。

该桥面吊机的电气系统8是通过无线遥控控制整机的操作,PLC进行数据处理,变频器控制起升系统2频率进行调速,同时,还配备称重传感器、起升高度限制器、起升高度上下限位、大风报警仪等安装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桥面吊机的安装步骤如下:

桥面吊机利用塔吊分散件吊装到索塔区钢箱梁桥面上进行拼装,桥面吊机拼装完毕后,可进行空载、加载和同步进行调试实验。

首先,在索塔区钢箱梁桥面上安装桥面吊机前支点100和后锚点200,随后,安装上纵梁11、下纵梁12、立杆13、前斜杆14以及后斜杆15,并安装节点结构以稳固桁架结构,并且在主桁架1中安装加强筋16以加强主桁架1的稳定性,接着,安装工作平台和上下通道18,最后,安装起升系统2、定滑轮组4、电气系统8、液压系统7及吊具3和动滑轮组6。

桥面吊机安装好之后,根据要求进行荷载试验,检验桥面吊机的主要技术性能,其目的是检验桥面吊机及其各部分的结构承载能力,验证其即将进行的桥面吊装作业是否可靠,以保障桥面吊机的正常运行。

空载试验主要进行以下内容:⑴、抬起下降,调平试验;⑵、行走试验;(3)起升试验。

静载试验的目是检桥面吊机以及各结构件承能力,如未见到裂纹、永久变形、油漆剥落或对桥面吊机的性能与安全有影响损坏,连接处也没出现松动伤,受力最不利点应力变在规范围内,则认为该项试验的结果合格。

试验完毕后可利用桥面吊机进行钢箱梁的吊装,其具体步骤如下:

吊具3与装节段采用专门设计的万向转动耳,可360度转动,实现吊具3与梁段吊耳33的快速连接,避免卡滞,减少航道占用时间。

拧松主横梁31位于滑座32两端的螺栓,并且通过移动螺栓,改变螺栓的位置以对滑座32的移动范围起到限制,随后连接梁段吊耳33与吊具3,缓慢收紧吊绳22使得各吊点开始受力,用水平尺测量吊具3是否水平,如不水平可通过吊具3上的纵坡调整千斤顶调整滑座32的位置,确保钢箱梁水平起吊,进而保证各吊点均匀受力。

当梁段吊装至桥面附近时,采用主桁架1上的调节装置5调节该段钢箱梁至已安装好的钢箱梁边缘30mm内,然后利用吊具3上的纵坡调节千斤顶35调节桥面纵坡,使其与已安装的钢箱梁对应位置处上下接口的缝隙宽度大致相等;横坡调节则由所使用的左右侧吊机抬吊高度差来控制。

随后,利用桥面吊机前端的纵向调节千斤顶51驱使钢箱梁纵向移动,使梁段向已安装梁段缓慢靠拢,同时拉动布置于两梁段间的纵向和斜向手拉葫芦,使梁段向已安装钢箱梁靠拢。钢箱梁轴线及偏角的调整采用在箱梁左右两侧采用手拉葫芦或者千斤顶进行前后牵拉或顶推达到箱梁轴线调节的效果。反复微调,使钢箱梁与已安装梁段对应位置处的顶、底板处的止顶板对齐。

当焊接好该节钢箱梁后,可继续安装下一节的钢箱梁,此时,结束主桁架1与桥面的锚固,通过行走系统9使得桥面吊机行走,首先通过行走油缸91推动轨道触点93以推动主桁架1在所述行走梁92上向前移动一个行程,然后用穿心顶94把桥面吊机顶升,此时,桥面吊机与行走梁92不相贴,但由于反扣95将轨道触点93与行走梁92扣合,两者不分离,随后回缩行走油缸91,并拖动行走梁92向前行走与主桁架1移动的行程一样的行程,然后回缩穿心顶94,将轨道触点93即主桁架1落到行走梁92上,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桥面吊机行走到指定位置,行走完成后再次对主桁架1进行锚固。

此外,吊机通过定滑轮组4与动滑轮组6的配合以起吊吊具3,并且定滑轮的个数与动滑轮的个数总和为14个,则使得吊具3的起吊速度为卷扬机21卷扬速度的1/14,而钢箱梁与吊具3的重量为卷扬机所施加的拉力的14倍,从而起到省力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