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9521发布日期:2019-10-13 02:4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抢险救灾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



背景技术:

在洪水或雨季,时常因为雨水过于充足而导致城市内涝或河流水位暴涨,从而导致交通中断或行人被困,在以往的救援行动中,要将人员从洪水中转移到岸上需要舟桥、消防云梯、冲锋舟等大型设备为支撑,借助大型机械展开施救,然而在野外山区等一些特殊地势,大型机械难以到达,不仅给救援工作带来不便,还可能因此错过最佳的救援时间,因此在以往的救援中,面对大型机械无法到达的情况,通常采用消防绳连接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两端,救援人员或被困人员顺着消防绳移动而脱险,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行进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用于救援老弱病残孕等体弱人群并不合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其结构合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安全可靠、适应性强等优点,有效解决救援过程中遇到特殊地形没有适用的涉水救援装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包括第一部件、浮体、充气部件、第二部件,所述的第一部件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腔具有中空结构的浮体卷筒以及第一电机;所述的浮体卷筒的一端是与第一壳体相互转动连接,浮体卷筒的另一端的内腔中设有内齿圈,内齿圈通过齿轮与固定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电机相互传动连接;

所述的充气部件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支撑板两侧的连接筒、设置于支撑板底部的气囊以及压缩气罐;所述的连接筒是具有单向开口的筒状结构,且其内腔与压缩气罐出气口相互连接;

所述的浮体包括桥面主体以及设置于桥面主体两侧的充气浮筒;所述的浮体的一端是与浮体卷筒相互连接,且该端充气浮筒的端口是密闭结构;所述的浮体的另一端是与充气部件相互连接,其中该端的充气浮筒端口通过快速接头与连接筒的开口相互连接;

所述的第二部件包括第二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缆绳卷筒以及动力控制箱;所述的动力控制箱是固定设置在第二壳体内腔中部,第二壳体内设有控制器、两个第二电机以及蓄电池,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机、两个第二电机以及蓄电池电性连接;

所述的缆绳卷筒是对称设置在动力控制箱的两侧并分别与两个第二电机相互传动连接;所述的缆绳卷筒上设有缆绳,缆绳穿过设置在连接筒上的连接环后与第一部件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外部侧面还设有具备环形结构的提手架,其中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的提手架在浮体延伸方向上设置窄口,所述的浮体是从窄口中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上还设有连接带,连接带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紧固连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充气部件上还设有用于覆盖充气部件与浮体连接处接缝的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桥面主体是由整块内部设有蜂窝状空腔的弹性橡胶或者若干相互连接的链板相互连接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桥面主体内还沿浮体卷筒中心轴方向设置有若干加强杆件,且加强杆件两端是不易刺穿桥面主体的球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充气浮筒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制成的防穿刺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包括第一部件、浮体、充气部件、第二部件,第一部件、第二部件通过设置于第二部件上的缆绳相互连接,使用时将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分别固定在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两端,稳定性好,在充气部件向浮体内充气时浮体顺着缆绳延伸方向展开,浮体上设有防穿刺层,能很好的应对水中的尖锐物体对浮体的穿刺,浮体上还设有加强杆件,可以均匀浮体表面受力,减少桥体侧翻危险,使用过后易于收纳且方便携带,适用于绝大多数需要涉水的救援行动,同时也可作为灾后、野外露营的临时桥梁使用;其结构合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安全可靠、适应性强等优点,有效解决救援过程中遇到特殊地形没有适用的涉水救援装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的第一壳体、提手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的第一壳体、浮体卷筒、第一电机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的浮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的充气部件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的充气部件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的第二部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的第二部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

1、第一部件,11、提手架,12、窄口,13、第一壳体,14、浮体卷筒,141、内齿圈,15、第一电机,16、齿轮,17、紧固连接件,18、连接带,2、浮体,21、桥面主体,211、加强杆件,22、充气浮筒,222、防穿刺层,3、充气部件,31、快速接头,32、盖板,33、支撑板,34、连接筒,35、气囊,36、压缩气罐,37、连接环,4、第二部件,41、缆绳卷筒,42、动力控制箱,421、控制器,422、第二电机,423、蓄电池,43、第二壳体,44、缆绳。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包括第一部件1、浮体2、充气部件3、第二部件4。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第一部件1包括第一壳体13、设置在第一壳体13内腔具有中空结构的浮体卷筒14以及第一电机15;所述的浮体卷筒14的一端是与第一壳体13相互转动连接,浮体卷筒14的另一端的内腔中设有内齿圈141,内齿圈141通过齿轮16与固定在第一壳体13内的第一电机15相互传动连接;

为了使得内齿圈141与齿轮16在相互转动时不会分离,浮体卷筒14在与第一壳体13相互转动连接的一端还应设置轴向限位机构,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浮体卷筒14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3通过轴承相互转动连接,其中浮体卷筒14与轴承外圈相互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3与轴承内圈相互固定连接。

如图5、图6所示,所述的充气部件3包括支撑板33、设置于支撑板33两侧的连接筒34、设置于支撑板33底部的气囊35以及压缩气罐36;所述的连接筒34是具有单向开口的筒状结构,且其内腔与压缩气罐36出气口相互连接;

设置于支撑板33底部的气囊35用于为充气部件3提供浮力,气囊35在使用时可通过与压缩气罐36连接充气使用,或者设置为永久性的已充气的气囊35。

如图4所示,所述的浮体2包括桥面主体21以及设置于桥面主体21两侧的充气浮筒22;所述的浮体2的一端是与浮体卷筒14相互连接,且该端充气浮筒22的端口是密闭结构;所述的浮体2的另一端是与充气部件3相互连接,其中该端的充气浮筒22端口通过快速接头31与连接筒34的开口相互连接;

如图7、图8所示,所述的第二部件4包括第二壳体43、设置于壳体内的缆绳卷筒41以及动力控制箱42;所述的动力控制箱42是固定设置在第二壳体43内腔中部的具有防水能力的密闭箱体,第二壳体43内设有控制器421、两个第二电机422以及蓄电池423,控制器421分别与第一电机15、两个第二电机422以及蓄电池423电性连接,且控制器421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与外部设备连接,外部设备可向控制器421发送相关的控制指令;

所述的缆绳卷筒41是对称设置在动力控制箱42的两侧并分别与两个第二电机422相互传动连接;所述的缆绳卷筒41上设有缆绳44,缆绳44穿过设置在连接筒34上的连接环37后与第一部件1相互连接。

连接环37与缆绳44是间隙配合,连接环37与缆绳44相互滑动连接。缆绳44与第一部件1通过保险扣等可拆卸的连接部件相互连接。

第一电机15转动带动浮体卷筒14,间接带动浮体2卷起收纳。

在如图2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3、第二壳体43的外部侧面还设有具备环形结构的提手架11,其中设置于第一壳体13上的提手架11在浮体2延伸方向上设置窄口12,所述的浮体2是从窄口12中穿过;

在浮体2充气展开时窄口12起到导向作用,回收浮体2时窄口12起到导向作用的同时将其中的空气挤出,方便收纳。

在如图1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壳体13、第二壳体43上还设有连接带18,连接带18的自由端上设置有紧固连接件17。紧固连接件17如子母扣、安全扣、可插入地面固定的杆件,凡是能辅助连接带18连接固定即可。

在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充气部件3上还设有用于覆盖充气部件3与浮体2连接处接缝的盖板32,防止该间隙绊倒行人或者行人脚部陷入发生危险。

在如图4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桥面主体21是由整块内部设有蜂窝状空腔的弹性橡胶制成。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桥面主体21是由若干相互连接的轻质链板相互连接构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桥面主体21内还沿浮体卷筒14中心轴方向设置有若干加强杆件211,且加强杆件211两端是不易刺穿桥面主体21的球面结构,加强杆件211的作用在于使桥面受力更均匀,人在桥面行走不至于因为受力集中而使得桥体倾覆。

在如图4所示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充气浮筒22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制成的防穿刺层222,防止水中的尖锐物体刺穿充气浮筒22。

考虑到水的导电性,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电器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具有防水能力的型号,电气接口应做防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涉水辅助救援的便携式防穿刺浮桥,其结构合理,包括第一部件、浮体、充气部件、第二部件,第一部件、第二部件通过设置于第二部件上的缆绳相互连接,使用时将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分别固定在被困人员和救援人员两端,稳定性好,在充气部件向浮体内充气时浮体顺着缆绳延伸方向展开,浮体上设有防穿刺层,能很好的应对水中的尖锐物体对浮体的穿刺,浮体上还设有加强杆件,可以均匀浮体表面受力,减少桥体侧翻危险,使用过后易于收纳且方便携带,适用于绝大多数需要涉水的救援行动,同时也可作为灾后、野外露营的临时桥梁使用;其结构合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安全可靠、适应性强等优点,有效解决救援过程中遇到特殊地形没有适用的涉水救援装备的问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