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4803发布日期:2020-05-20 03:1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不仅暴雨经常造成城市内涝,而且在小量降雨时雨水也不能很好地进入城市地下水循环系统。并且雨后人行道上常常有积水,松动的地砖常常积水严重,一不留心,经常把水溅在身上。在城市建设中,我国城市街道路面仍以不透水混凝土和板材为主。这种材料使降雨大部分通过地下排水系统排出,使城市地下水得不到应有的补充。目前有部分应用了透水混凝土路面,但这种路面往往使用5年左右就堵塞了90%左右,透水效率大大降低,因此透水路面得不到大力推广。因此发明一种海绵城市防堵塞的透水行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面砖层、透水层、储水层、基础层,所述面砖层包括连续拼接的实心路面砖以及设置在实心路面砖上的透水孔道,每个所述路面砖均设置有一个透水孔道,所述透水孔道竖直贯穿所述路面砖;所述透水层为10-20mm粒径、孔隙同率为20%左右的c25透水混凝土采用相同级配的砂石拌制而成;储水层为级配碎石颗粒压实而成。

每个所述路面砖均设置有多个引水渠,所述引水渠均与设置在路面砖的透水孔道连通且另一端延伸到砖体边缘,所述引水渠具有一定的坡度。

所述透水孔道设置在所述路面砖中心且形状为倒圆台状。

所述透水孔道内设置有与之内壁相贴合的滤袋。

所述面砖层上侧的透水孔道口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孔盖,所述孔盖上设置有多个圆形滤孔。

所述孔盖上设置的滤孔直径为2mm-4mm,且分布均匀、数量较多。

所述孔盖的大小比透水孔道上部尺寸稍大一些,所述孔盖边缘通过螺丝固定在面砖层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了可及时更换以及能够填充整个透水孔道的滤袋,解决现有因透水层被堵塞而需整个修整路面的问题,减少造价,方便施工,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年限与渗水效率。

2)实心路面砖面部含有若干个有坡度的引水渠,不仅能较好地把雨水、污水引入到透水孔道内,而且还可以起到防滑作用。

3)孔盖上有若干个均匀的小圆孔,能起到一次过滤作用,将较大的杂质过滤掉,防止堵塞下部过滤层。

4)采用的级配相同、孔隙率为20%的透水混凝土使透水层更加不容易堵塞,在保证透水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透水混凝土的强度。

5)采用级配碎石颗粒压实而成的储水层,在保证路面强度的同时,储存还未流入基础层4的雨水,保证一定的水位,从而防止水位过高对透水层2的产生挤压破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中透水砖的平面图。

1-面砖层,101-引水渠,2-透水层,3-储水层,4-基础层,5-透水孔道,6-孔盖,7-滤袋,8-实心路面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2。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面砖层1、透水层2、储水层3、基础层4,所述面砖层1包括连续拼接的实心路面砖8以及设置在实心路面砖8上的透水孔道5,每个所述路面砖8均设置有一个透水孔道5,所述透水孔道5竖直贯穿所述路面砖8;所述透水层2为骨料级配相同、孔隙率为20%左右的透水混凝土;储水层3为级配碎石颗粒压实而成。

每个所述路面砖8均设置有多个引水渠101,所述引水渠101均与设置在路面砖8的透水孔道5连通且另一端延伸到砖体边缘,所述引水渠101具有一定的坡度。

所述透水孔道5设置在所述路面砖8中心且形状为倒圆台状。

所述透水孔道5内设置有与之内壁相贴合的滤袋7。

所述面砖层1上侧的透水孔道5口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孔盖6,所述孔盖6上设置有多个圆形滤孔。

所述孔盖6上设置的滤孔直径为2mm-4mm,且分布均匀、数量较多。

所述孔盖6的大小比透水孔道5上部尺寸稍大一些,所述孔盖6边缘通过螺丝固定在面砖层1上。

请参考图1,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防堵塞的透水行道,包括面砖层1、透水层2、储水层3和基础层4。所述面砖层1包括实心路面砖8、透水孔道5、孔盖6,滤袋7置于透水孔道5内。所述基础层4为压实的地基基础,压实度>93%。储水层3平铺在基础层4上,透水层2整浇在储水层3上,面砖层1铺贴在透水层2上。

所述面砖层1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用于路面铺装的任何形状的砖铺贴而成,为了便于铺贴和运输,优选地,面砖层1可以正多边形棱柱,例如正四边形棱柱、正六边形棱柱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面砖层1由实心路面砖8、孔盖6、透水孔道5组成。所述透水孔道5尺寸是上底为直径为20mm-40mm、下底为80mm-100mm、并贯穿于实心路面砖8并位于其正中间的倒圆台,从而能够更好的放置滤袋7以及能与引水渠101相结合,起到较佳的导流效果。所述透水孔道5内置有过滤盖6和滤袋7。所述过滤盖6上布置了若干个均匀的滤孔,在引流雨水的同时,能够初步过滤掉雨水、污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所述滤袋7置于透水孔道5内,能够填充透水孔道5并且易于更换。所述滤袋7内置有复合泥沙过滤芯,优选地,可采用pp棉滤芯、活性炭棒滤芯、ro膜滤芯组合。

其中,请参考图2,面砖形状以正四边形棱柱为例。透水砖表面设置有导水渠101,所述若干个引水渠的上边缘与实心路面砖的边长相重合,而下边缘则与圆台下底相重合,并且从实心路面砖的边缘至透水孔道边缘,引水渠具有一定的坡度,从而能更好的起到引流的作用。

所述透水层2为10-20mm粒径c25透水混凝土,孔隙率为20%左右,并且采用相同级配砂石拌制而成。平衡了透水混凝土强度与孔隙率的矛盾,最大程度延长透水混凝土耐堵塞时间。

所述储水层3为级配碎石碾压,压实度>95%,厚度为20cm,保证路面的强度,储存还未流入基础层4的雨水,保证一定的水位,从而防止水位过高对透水层2的产生挤压破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面砖层(1)、透水层(2)、储水层(3)、基础层(4),所述面砖层(1)包括连续拼接的实心路面砖(8)以及设置在实心路面砖(8)上的透水孔道(5),每个所述路面砖(8)均设置有一个透水孔道(5),所述透水孔道(5)竖直贯穿所述路面砖(8);储水层(3)为级配碎石颗粒压实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路面砖(8)均设置有多个引水渠(101),所述引水渠(101)均与设置在路面砖(8)的透水孔道(5)连通且另一端延伸到砖体边缘,所述引水渠(101)具有一定的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道(5)设置在所述路面砖(8)中心且形状为倒圆台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道(5)内设置有与之内壁相贴合的滤袋(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砖层(1)上侧的透水孔道(5)口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孔盖(6),所述孔盖(6)上设置有多个圆形滤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盖(6)上设置的滤孔直径为2mm-4mm,且分布均匀、数量较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盖(6)的大小比透水孔道(5)上部尺寸稍大一些,所述孔盖(6)边缘通过螺丝固定在面砖层(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堵塞的透水行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面砖层、透水层、储水层、基础层,所述面砖层包括连续拼接的实心路面砖以及设置在实心路面砖上的透水孔道,每个所述路面砖均设置有一个透水孔道,所述透水孔道竖直贯穿所述路面砖;所述透水层为骨料级配相同、孔隙率为20%左右的透水混凝土;储水层为级配碎石颗粒压实而成。采用了可及时更换以及能够填充整个透水孔道的滤袋,解决现有因透水层被堵塞而需整个修整路面的问题,减少造价,方便施工,提高了路面的使用年限与渗水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黄发明;陈博能;程建兵;杨光照;彭博;常志璐;曹中山;苏晨旭;何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12.13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