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1931发布日期:2019-09-13 22:03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排水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



背景技术:

人行道经常设计成半透水式,允许路面雨水透过人行道路面结构部分或全部渗入路基中,从而达到增强人行道路面结构的透水性和透气性,防止人行道路面积水等目的。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218741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人行道排水结构,所述人行道包括人行道板、路基和路缘石,所述人行道旁设有雨水口, 所述路基上设有隔水层,所述隔水层与人行道板之间设有排水层,所述排水层通过排水管与雨水口连通。人行道板为透水砖,排水层为60mm厚的级配碎石层。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极端降雨条件下,仅依靠透水砖本身的透水性能和排水管排水,道路上仍可能存在积水,导致行人出行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其具有排水速度快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性面层、透水性整平层、排水层、隔水层以及路基,还包括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雨水口,所述排水层与雨水口之间连接有排水管,所述人行道旁还设置有路缘石,所述透水性面层上沿路缘石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贯穿路缘石宽度的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除了从排水层经过排水管排放至雨水口,还可从透水性面层经由圆孔排放至非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口处,加快人行道的排水速度。减轻人行道路面的积水现象,降低存在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性面层包括若干拼接的透水砖,所述透水砖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开设有与圆孔相通的疏水孔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砖由多孔混凝土材料经压制成型,其具有透水性能。极端降雨条件下,雨水一部分从排水管排放至雨水口,另一部分雨水依靠透水砖本身的透水性能,将雨水从疏水孔道引导至圆孔处并从圆孔排放至非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口处,加快人行道的排水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砖内部设置有储水腔,所述透水砖顶面设置有与储水腔相通的引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量过大时,不能及时排出的雨水在透水砖中暂时储存。雨水从引流孔流入储水腔,雨水暂时汇聚在储水腔中;当积水的水位线达到疏水孔道的高度,积水再从疏水孔道中流出,经由圆孔排放至非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口处,加快人行道的排水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腔内部沿透水砖高度方向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储水腔的顶壁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储水腔的底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提高了透水砖的砖体强度,避免砖体经常被踩踏后出现裂缝,延长透水砖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缘石的侧面开设有与圆孔同轴的环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覆盖于圆孔处的第一过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马路上垃圾杂物较多,为防止杂质堵塞住圆孔,所以在圆孔处覆盖一块第一过滤板,保持圆孔的畅通,使得降雨时雨水能顺利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板上连接有伸入圆孔内的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半径等于圆孔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增加一块第二过滤板,进一步阻挡杂质堵塞住圆孔,保持圆孔的畅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缘石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用于固定第一过滤板的挡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使得第一过滤板不易被雨水冲出,通过转动挡杆挡在第一过滤板的正面,增加第一过滤板安装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板的正面嵌设有磁吸件,所述挡杆为与磁吸件磁性相吸的吸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吸件可采用磁铁,挡杆可采用铁的材料制成,通过磁吸件与吸附件之间的磁性相吸,使得挡杆牢固固定住第一过滤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圆孔的设置,雨水除了从排水层经过排水管排放至雨水口,还可从透水性面层经由圆孔排放至非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口处,加快人行道的排水速度,减轻人行道路面的积水现象,降低存在的安全隐患;

2.通过储水腔的设置,雨量过大时,雨水从引流孔流入储水腔,雨水暂时汇聚在储水腔中;当积水的水位线达到疏水孔道的高度,积水再从疏水孔道中流出,经由圆孔排放至非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口处,加快人行道的排水速度;

3.通过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设置,有效防止杂质堵塞住圆孔,保持圆孔的畅通,使得降雨时雨水能顺利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展示透水砖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用于展示第一过滤板与圆孔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透水性面层;2、透水性整平层;3、排水层;31、排水管;32、雨水口;4、路基;5、路缘石;51、圆孔;52、限位槽;53、挡杆;6、透水砖;61、储水腔;611、支撑柱;62、引流孔;63、疏水孔道;7、第一过滤板;71、磁吸件;8、第二过滤板;9、隔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人行道排水路面,包括位于最顶面上透水性面层1,透水性面层1为若干透水砖6砌筑而成。透水砖6本身具有透水性能,能将人行道面的积水迅速排入地下并排出,加快排水速度。透水性面层1下方为透水性整平层2,透水性整平层2为中粗砂,厚度为3cm。透水性整平层2下为排水层3,排水层3为60mm厚的级配碎石层。排水层3下方为隔水层9,隔水层9为150mm厚、强度等级为C15的混凝土隔水层,隔水层9起到隔离防护、过滤排水的作用,既防止了细小颗粒流失,堵塞排水管口,又排出了积水。隔水层9下方即为路基4。排水层3连接有排水管31,排水管31的另一端与雨水口32相通。排水管31为直径50mm的PVC排水管。降雨时,雨水从透水性面层1流下,再从排水层3经过排水管31排放至雨水口32。

参照图1与图2,透水砖6内部设置有储水腔61,储水腔61呈矩形状。在透水砖6的顶面上开设有一个圆形的引流孔62。引流孔62与储水腔61相通,从引流孔62流下的地面积水暂时汇聚到储水腔61中。引流孔62可设置呈漏斗状,具有引导地面积水流向的作用。透水砖6的左、右两侧面上均开设有疏水孔道63,疏水孔道63与储水腔61也相通,汇聚在储水腔61中的积水从疏水孔道63中流入雨水口32。储水腔61内部设置有垂直于储水腔61底面的支撑柱611,支撑柱611沿透水砖6高度方向设置。支撑柱611的顶部与储水腔61的顶壁连接,底部与储水腔61的底壁连接,支撑柱611呈矩形阵列排布且一共设置有四根,用于加强透水砖6的结构强度。由于行人经常踩踏,支撑柱611避免透水砖6被压后产生裂缝,延长透水砖6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与图2,人行道比车行道一般高出150mm~200mm,在人行道与车行道的高差连接处设置有路缘石5,本实施例中路缘石5就在透水性面层1旁,路缘石5的材质为麻石。路缘石5上沿路缘石5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圆孔51,圆孔51贯穿路缘石5的宽度,圆孔51沿路缘石5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圆孔51与透水砖6侧面上的疏水孔道63相连通,降雨时,雨水一部分从排水管31排放至雨水口32,另一部分从引流孔62流入储水腔61,雨水暂时汇聚在储水腔61中;当积水的水位线达到疏水孔道63的高度,积水再从疏水孔道63中流出,经由圆孔51排放至非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口32处,加快人行道的排水速度,有效防止地面积水,提高行人出行的安全。

参照图1与图3,由于马路上垃圾杂物较多,为防止杂质堵塞住圆孔51,所以在圆孔51处覆盖一块第一过滤板7,保持圆孔51的畅通,使得降雨时雨水能顺利排出。路缘石5的侧面开设有与圆孔51同轴的环形的限位槽52,第一过滤板7就正好卡嵌在限位槽52中,第一过滤板7嵌入限位槽52后,正好与路缘石5的表面齐平。路缘石5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用于固定第一过滤板7的挡杆53,通过转动挡杆53挡在第一过滤板7的正面,使得第一过滤板7不易被雨水冲出,增加第一过滤板7安装的稳固性。第一过滤板7的正面嵌设有磁吸件71,挡杆53为与磁吸件71磁性相吸的吸附件。本实施例中,磁吸件71为磁铁,挡杆53由铁材质,通过吸附件与磁吸件71之间的磁性相吸,使得挡杆53牢固固定住第一过滤板7。为进一步加强防堵效果,第一过滤板7上连接有第二过滤板8,第二过滤板8的半径等于圆孔51的半径,从而可以伸入圆孔51内。多增加一块第二过滤板8,进一步阻挡杂质堵塞住圆孔51,保持圆孔51的畅通。当需要清理杂物时,克服磁吸件71与挡杆53之间的吸引力,转动挡杆53,抽出第一过滤板7和第二过滤板8,进行清理,方便快捷,清理完毕后,圆孔51又可实现快速排水。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降雨时,雨水一部分从透水性面层1流下,再从排水层3经过排水管31排放至雨水口32。

另一部分从引流孔62流入储水腔61,雨水暂时汇聚在储水腔61中;当积水的水位线达到疏水孔道63的高度,积水再从疏水孔道63中流出,经由圆孔51排放至非机动车道上的雨水口32处,加快人行道的排水速度,有效防止地面积水,提高行人出行的安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