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钢流槽的一体式排水路缘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4432发布日期:2019-10-09 04:40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钢流槽的一体式排水路缘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钢流槽的一体式排水路缘石。



背景技术:

路缘石设在道路边缘用来引到路面排水,而目前采用水泥混凝土或大理石材质实心侧平石都不具有透水的性能,只能通过道路纵横坡度收集路表雨水,沿道路纵坡导流至雨水口。而且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中的渗流水无法排出,积水长时间积蓄,孔隙水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造成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破坏,将直接导致路面的损坏。同时现有路缘石一般都为分体式,分为侧石、平石,在相互拼接时拼接不方便,耗力大,路缘石本身蓄水能力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钢流槽的一体式排水路缘石,来解决侧、平石施工速度慢,路面排水效率低,沥青路面层间水无法及时排出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带有钢流槽的一体式排水路缘石包括路缘石本体,所述路缘石本体由侧石与平石通过预制砼材料一体浇筑成型,且所述路缘石本体的截面为L型;所述路缘石本体的平石一侧面上安装有钢流槽,且所述钢流槽与所述平石一体浇筑成型;所述钢流槽的开口沿所述路缘石本体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且所述开口的顶面与所述平石的顶面平齐,开口的底面与所述路缘石本体的底面平齐。

作为优选,所述钢流槽的截面为U字形结构,所述钢流槽的一侧面与所述平石一体浇筑成型,另一侧面与路面相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与路面相接触的钢流槽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渗水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个通孔在所述路缘石本体的高度方向上呈排列状分布,且在所述路缘石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呈上下交错排列状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路缘石本体的侧石位于平石的一侧,且所述侧石的高度高于所述平石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路缘石本体安装在水泥混凝土坐浆上,其路缘石本体的侧石外端面与人行道相接触,且侧石的顶面与人行道的顶面平齐,所述钢流槽的外端面与路面相接触,且平石、钢流槽的顶面与路面的顶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带有钢流槽的一体式排水路缘石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劳动力投入;钢流槽可以加快路面排水,减少内涝;路面排水系统不能及时排出沥青层间水时,发挥道路两侧路缘石的钢流槽的排水作用,可以防止道路积水对行车的影响,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路缘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路缘石的断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路缘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路缘石本体;2、钢流槽;3、路面;4、水泥混凝土坐浆;5、人行道;11、侧石;12、平石;21、开口;2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3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本实用新型包括路缘石本体1,路缘石本体1由侧石11与平石12通过预制砼材料一体浇筑成型,且路缘石本体1的截面为L型,解决了现有的路缘石分体式的侧石、平石在相互拼接时拼接不方便,耗力大,施工速度慢的问题;路缘石本体1的平石12一侧面上安装有钢流槽2,且钢流槽2与平石12一体浇筑成型,该钢流槽可以加快路面排水,减少内涝,路面排水系统不能及时排出沥青层间水时,发挥道路两侧路缘石的钢流槽的排水作用,可以防止道路积水对行车的影响,提高安全性。

钢流槽2的开口21沿路缘石本体1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且开口21的顶面与平石12的顶面平齐,开口21的底面与路缘石本体1的底面平齐;钢流槽2的截面为U字形结构,钢流槽2的一侧面与平石12一体浇筑成型,另一侧面与路面3相接触;与路面3相接触的钢流槽2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渗水的通孔22;因路缘石是位于道路两侧处,雨天时,雨水沿道路坡度导流至与路缘石本体1一体成型的钢流槽2处,路面3的层间水通过通孔22流入至钢流槽2内,路表积水直接流入至钢流槽2内,通过钢流槽2汇流到雨水口处,能有效的及时将道路上的雨水排出,避免层间水对路面造成的破坏,增强道路的通行安全,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上述的路面3为优选为沥青路面。

若干个通孔22在路缘石本体1的高度方向上呈排列状分布,且在路缘石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呈上下交错排列状分布;这样的通孔22排布结构使得路面3的层间水能更顺利的流入至钢流槽2内。

路缘石本体1的侧石11位于平石12的一侧,且侧石11的高度高于平石12的高度;从而等同于现有路缘石分体式的侧石、平石的功能。

路缘石本体1安装在水泥混凝土坐浆4上,其路缘石本体1的侧石11外端面与人行道5相接触,且侧石11的顶面与人行道5的顶面平齐,钢流槽2的外端面与路面3相接触,且平石12、钢流槽2的顶面与路面3的顶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