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中架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5820发布日期:2019-04-17 02:50阅读:15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中架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到架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水中架桥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在陆地上施工建设桥梁相对还比较方便,但是对于在水中架桥,由于需要在河内架设,施工不太方便,因此,需要较长的周期来建设桥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中架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中架桥方法,该水中架桥方法包括:从河岸的两端施工第一主栈桥;

在河中施工支栈桥;

在两个支栈桥之间搭设承台和桥墩;

按照施工顺序施工桥墩及桥墩墩钢梁拼装支架;

在两个支栈桥上施工便道;

在便道上拼装中心处的两桥墩间拼装第二主栈桥的支架上的3个节间钢梁;

在已拼装好的3个节间钢梁上拼装架梁吊机;

利用架梁吊机双悬臂对称拼装钢梁;

在架梁吊机分别拼装钢梁至相应桥墩身后,在拼装支架处拼装架梁吊机来拼装墩间拱肋;

在第一主栈桥上拼装位于河岸段的两端墩间拼装支架上的3个节间的钢梁;并拼装支架处拼装架梁吊机来拼装墩间拱肋;

将第一主栈桥和第二主栈桥合拢。

优选的,所述在两个支栈桥之间搭设承台和桥墩;具体为:

在两个支栈桥之间搭设钻孔平台;

在钻孔平台上施工钻孔桩;

拆除钻孔平台,打入钢板桩;安装钢围檩,吸泥至封底标高;

清理钢板桩并浇筑封底混凝土,并在浇筑的封底混凝土上搭设承台和桥墩。

优选的,还包括:

在按照施工顺序施工桥墩及桥墩墩钢梁拼装支架时,施工临时撴。

优选的,所述搭设承台具体为:下部采用多根钢管灌注桩支撑,上部铺设分配梁、贝雷梁。

优选的,还包括采用架梁吊机分别拼装钢梁至设定的多个桥墩;

并采用架梁吊机分别拼装所述设定的多个桥墩之间的拱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主桥栈桥采用两端同时作业,支栈桥与主栈桥同步作业方式搭设。主桥钢梁从原设计一侧架设钢梁,钢梁完成后架设拱肋的方案,优化为自中跨跨中向两侧对称双悬臂架设、连续钢桁柔性拱与简支钢桁梁同时架设,钢梁与拱肋同时架设,达到钢梁与下部工程同步、连续钢桁柔性拱与简支钢桁梁同步、桁与拱同步的“三同步”的施工方案,从而大大优化施工工期。

水中多平台施工实现具体施工方案的优化,使钢便桥、桩基、承台、墩身、钢桁梁和柔性拱各个施工环节搭接平行作业,达到快速施工,保证质量及工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中架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中架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中架桥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中架桥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中架桥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中架桥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中架桥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支栈桥1、承台2、管控平台3、钢管桩孔4、履带吊机5、支撑6、支撑桩7、钢管桩8、支撑架9、xr360旋挖钻机10、钢板桩11、拼装支架12、桥墩13、临时墩14。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中架桥方法,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方法,首先说明一下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桥梁中的结构及使用到的设备。

首先,如图1~图7所示,本申请的架桥方法涉及到:管控平台3、承台2、支栈桥1、钢管桩孔4、支撑6、支撑桩7、支撑架9、桥墩13中线、履带吊机5、xr360旋挖钻机10、桥墩13、临时墩14、拼装支架12、架梁吊机、便道等。其中,如图1~图3中所示,管控平台3位于两支栈桥1中间位置,其布设在承台2上部,为钻孔机的施工作业提供平台,铺设水上平台钢板。而承台2用于支撑6管控平台3,其下部由多根钢管灌注桩支撑6,上部由铺设分配梁、贝雷梁,为上部的管控平台3提供水竖向力的支撑6。此外,支栈桥1的下部结构采用钢管桩8之间的连接,增加桩的稳定性。支栈桥1采用连续逐跨施工,为施工机械提供交通平台。钢管桩孔4:其孔径尺寸标准,适合利用振动锤对两排水上平台钢管桩8以及钢板桩11的施工作业。支撑6位于支撑桩7上方,用于支撑6支栈桥1的平稳,以及对于履带吊机5等机械水平顺利工作提供优势。其有多个小标准型号密集铺设而成,受力均匀,实现全受压面积受力稳定。而支撑桩7:基础采用φ630×10mm钢管,利用振动锤实现支撑桩7的顺利施工,支撑6支栈桥1和支撑6的平稳,接收支撑6传递的竖向压力。

此外,支撑架9连接材料剪刀撑采用20槽钢。水平连接采用20槽钢,连接钢管尺寸需根据具体尺寸下料,焊缝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连接各自独立的支撑桩7,提高稳定性。

上述中的桥墩13中线:位于管控平台3的中心线,其作用主要是对桥墩13的对称划分,中线的标志。

其中的便道是在支栈桥1上,分别从工程的开始端和结尾段插打第一跨和最后一跨钢管桩8,然后逐步施工其他钢管桩8。

一并参考图4~图7;其中,xr360旋挖钻机10:位于前期的水上管控平台3上方,旋挖钻机10施工钻孔桩。

桥墩13:根据桥梁设计方案在隔离一段距离处施工桥墩13,对梁体提供支撑6,桥墩13不进行后期拆除,施工结束之后更换支座作为桥梁的下部支撑6结构。

临时墩14:临时墩14是在桥墩13间距太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的,其主要是辅助墩台支撑6施工过程的上部重力,提供支撑6。

拼装支架12:拼装支架12是在水上平台修建的初期进行修建的辅助支撑6结构,为前期中心位置出钢桁梁的受力提供支撑6,防止挠度变形。

架梁吊机1、4:由水上平台开始向工程两端施工,实现钢梁和工程两端的顺利对接,其便道主要是钢梁上部以及两侧的支栈桥1上。

架梁吊机2、3:其工程是由各自水上平台开始施工,施工方向主要是向工程中心施工,在完成钢梁的拼接后进行拱肋拼装和工程合龙工作。

架梁吊机5:其工作平台主要是在水上平台,其主要是在工作前期进行钢桁梁的拼装以及后期墩身之间的拱肋拼装。

架梁吊机7:其主要是工程端部钢梁的桁架施工,其施工方向由端部向中心进行,实现桁架端部结构的顺接和上部的拱肋施工。

履带吊机5:履带吊机5和架梁吊机合作施工端部墩间钢梁的拼装和顺接工程。

了解完上述桥梁的结构以及使用的设备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中架桥方法包括:

如图4中所示,从河岸的两端施工第一主栈桥,并在河中施工支栈桥1;具体的同时施工主线栈桥和支栈桥1,从而使得主栈桥和支栈桥1同步搭建。

如图1~图3所示,在两个支栈桥1之间搭设承台2和桥墩13;

具体的,采用100t履带吊机5在支栈桥1上插打管控平台3钢管桩8,在两个支栈桥1之间搭设管控平台3;钢护筒施工,施工钻孔桩。启动振动锤,将钢护筒底标高插打至桩顶标高以下6m位置,之后在管控平台3上施工钻孔桩,具体的,采用旋挖钻机10施工钻孔桩。在完成后,拆除管控平台3,打入钢板桩11;安装钢围檩,吸泥至封底标高;之后清理钢板桩11并浇筑封底混凝土,并在浇筑的封底混凝土上搭设承台2和桥墩13。

按照施工顺序施工桥墩13及桥墩13墩钢梁拼装支架12;具体的,在按照各自设计施工顺序施工桥墩13及桥墩13墩钢梁拼装支架12时,也同时施工临时墩14。

在两个支栈桥1上施工便道;具体的,在施工便道时,同步进行钢梁制造、钢梁拼装场地施工。

如图5所示,在便道上拼装中心处的两桥墩13间拼装第二主栈桥的支架上的3个节间钢梁;在已拼装好的3个节间钢梁上拼装架梁吊机;利用架梁吊机双悬臂对称拼装钢梁;

具体的,利用150t履带吊机5在便道上拼装中心处两墩间拼装支架12上的3个节间钢梁,利用150t履带吊机5在栈桥上拼装桥段两端墩间拼装支架12上的3个节间的钢梁;利用150t履带吊机5在已拼装好的3个节间钢梁上拼装50t架梁吊机;利用架梁吊机双悬臂对称拼装钢梁。

在架梁吊机分别拼装钢梁至相应桥墩13身后,在拼装支架12处拼装架梁吊机来拼装墩间拱肋;

利用履带吊机5吊装墩间钢梁,其中墩间拼装完成3个节间后,利用履带吊机5拼装架梁吊机继续拼装墩间剩余钢梁。

在第一主栈桥上拼装位于河岸段的两端墩间拼装支架12上的3个节间的钢梁;并拼装支架12处拼装架梁吊机来拼装墩间拱肋;

如图6所示,采用架梁吊机分别拼装钢梁至设定的多个桥墩13;并采用架梁吊机分别拼装所述设定的多个桥墩13之间的拱肋。如架梁吊机分别拼装钢梁至16#墩、13#墩、13#墩、10#墩顶。同时,采用架梁吊机分别拼装16#~15#墩、13#~14#墩、13#~12#墩、10#~11#墩间拱肋。

将第一主栈桥和第二主栈桥合拢;

如图7所示,具体的,精确调整主梁位置;拆除所有架梁吊机、拼装支架12和临时墩14,完成全桥钢梁架设;桥面系施工。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主桥栈桥采用两端同时作业,支栈桥1与主栈桥同步作业方式搭设。主桥钢梁从原设计一侧架设钢梁,钢梁完成后架设拱肋的方案,优化为自中跨跨中向两侧对称双悬臂架设、连续钢桁柔性拱与简支钢桁梁同时架设,钢梁与拱肋同时架设,达到钢梁与下部工程同步、连续钢桁柔性拱与简支钢桁梁同步、桁与拱同步的“三同步”的施工方案,从而大大优化施工工期。

水中多平台施工实现具体施工方案的优化,使钢便桥、桩基、承台2、墩身、钢桁梁和柔性拱各个施工环节搭接平行作业,达到快速施工,保证质量及工期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