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过街通道的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4854发布日期:2021-06-29 23:5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装配式过街通道的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过街通道翻转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过街通道的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逐渐提高,过街通道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人流量大或路况拥堵复杂之处通过设置过街通道可提高通过率减少拥堵。过街通道是由钢混框体拼接而成,其内部高度在3.5-4.5米,即通过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交错式拼装成筒状结构,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同为u型结构,俗称为箱涵。
3.目前,箱涵是通过浇筑而成的,由于箱涵是通过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交错拼接成筒状,而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两者结构完全相同仅仅是高度尺寸之间有存在差别,故浇筑所用的模具完全相同。当底部框架浇筑成型后与顶部框架同为倒u型放置,其目的是为了便于脱模,因此,底部框架浇筑成型后需要进行颠倒翻转才能与顶部框架拼接。
4.现有的翻转操作方式有多种,但是每种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弊端。如利用行车进行翻转,这种方式需要利用两个行车在特定作业厂房内配合操作才可以,操作原理为利用绳索将箱涵起吊,绳索捆绑的方式为偏心式,然后利用两个行车在起吊过程中对箱涵进行交替式起吊操作,最终在起吊过程中实现箱涵的悬空翻转。这种方式对箱涵的碰触程度低,箱涵完整度高,但是操作极为不便需要特殊的场地和行车才能进行且危险性高,翻转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行车操作员的经验和众多工人的协调操作,效率十分缓慢,需要将箱涵再次运输转运至工作区域才行。而且翻转过程箱涵容易晃动摇摆,在箱涵自重高达十几吨的重量下,难以对其进行静止;同时,箱涵不停的摇摆翻转对绳索的拉力要求较高,曾出现过绳索断裂箱涵摔坏的情况,虽然无人员伤亡,但是危险性很高。
5.另外,也曾利用大型叉车或其他重型装载车辆相互配合进行翻转的,这种方式无需特定的工作区域场地限制最低,小体积的箱涵还可以快速翻转,大体积的箱涵翻转则不便于操作且兼用性差,但是这种方式也会产生摇摆晃动。并且,这种翻转方式对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也很高,如操作不慎则对箱涵的损坏严重,箱涵的破损率高,需要后期人工修补才能使用,对工期的进度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6.上述现有的翻转过程也都同时存在工作效率低、人员设备协调作业且投入较高的问题,故需要一种新型的专用设备来解决目前存在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箱涵翻转过程不便繁琐和无专用翻转工具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过街通道的翻转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装配式过街通道的翻转装置,它包括支撑底座;其要点是:
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若干第一翻转支架和若干第二翻转支架;所述第一翻转支架和所述第二翻转支架分别呈直角固定连接的l型,且所述第一翻转支架和所述第二翻转支架的直角处分别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与所述支撑底座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支架之间和所述第二翻转支架之间分别通过连杆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支架和所述第二翻转支架相互交错式平行对应;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末端与所述支撑底座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油缸的伸缩臂一端与所述第一翻转支架相互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末端与所述支撑底座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的伸缩臂一端与所述第二翻转支架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油缸和所述第二油缸分别通过管路与泵站连通。
9.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转支架包括第一竖向支臂和第一横向支臂;所述第一竖向支臂和所述第一横向支臂相互首尾直角固定连接。
10.进一步,所述第二翻转支架包括第二竖向支臂和第二横向支臂;所述第二竖向支臂和所述第二横向支臂相互首尾直角固定连接。
11.进一步,所述第二横向支臂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箱涵的且呈u型的托举架;所述托举架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销孔;所述第二横向支臂上设有通过销轴与所述销孔相互插接的定位孔。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箱涵的翻转过程无需多个行车同时起吊,也无需重型装载车辆配合操作,利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快速精准且不伤箱涵的翻转功能。
13.二、箱涵的翻转过程十分稳定,与传统的行车起吊和重型车辆翻转相比,箱涵的每次翻转都能够得到有效稳定的支撑,无任何晃动和摇摆,箱涵不会受到任何的碰触损坏。
14.三、箱涵的翻转过程效率高,通过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交替作业,进而实现箱涵快速的翻转,效率提升十分显著,传统的翻转方式每个工作日最多能够翻转八个箱涵,本发明使用后即使算入箱涵的吊入和吊出的时间,每次翻转也仅仅需要20分钟,工作效率得到成倍的提高;并且,人员和设备的投入明显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得降低,企业的成本也得到明显的降低。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左视图。
16.图2是图1放入箱涵待翻转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发明中第一翻转支架进行一次翻转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发明中第二翻转支架进行二次翻转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后视图。
20.图6是本发明的翻转状态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发明中箱涵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22.图8是本发明中托举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3.图9是本发明的实物参考图一。
24.图10是本发明的实物参考图二。
25.图中1-支撑底座 2-第一翻转支架 201-第一转轴 202-第一竖向支臂 203-第一横向支臂 3-第二翻转支架 301-第一转轴 302-第二竖向支臂 303-第二横向支臂 4-第一油缸 5-第二油缸 6-箱涵 7-托举架 8-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参照图1至图7,本发明它包括支撑底座1;所述支撑底座1上设有若干第一翻转支架2和若干第二翻转支架3;所述第一翻转支架2和所述第二翻转支架3分别呈直角固定连接的l型,且所述第一翻转支架2和所述第二翻转支架3的直角处分别通过第一转轴201和第二转轴301与所述支撑底座1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支架2之间和所述第二翻转支架3之间分别通过连杆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转支架2和所述第二翻转支架3相互交错式平行对应;所述支撑底座1上设有第一油缸4;所述第一油缸4的末端与所述支撑底座1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油缸4的伸缩臂一端与所述第一翻转支架2相互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底座1上设有第二油缸5;所述第二油缸5的末端与所述支撑底座1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油缸5的伸缩臂一端与所述第二翻转支架3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油缸4和所述第二油缸5分别通过管路与泵站连通。
28.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转支架2包括第一竖向支臂202和第一横向支臂203;所述第一竖向支臂202和所述第一横向支臂203相互首尾直角固定连接。第一竖向支臂用来支撑箱涵的侧面,第一横向支臂用来支撑箱涵的底端。第一竖向支臂的长度大于第一横向支臂的长度。
29.进一步,所述第二翻转支架3包括第二竖向支臂302和第二横向支臂303;所述第二竖向支臂302和所述第二横向支臂303相互首尾直角固定连接。第二竖向支臂用来支撑箱涵的侧面,第二横向支臂用来支撑箱涵的顶端(即箱涵翻转后顶端向下,底端向上)。第二竖向支臂的长度大于第二横向支臂的长度。
30.参照图8,所述第二横向支臂303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箱涵6的且呈u型的托举架7;所述托举架7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销孔8;所述第二横向支臂303上设有通过销轴与所述销孔8相互插接的定位孔。当箱涵的整体高度变化时,一次翻转后呈卧式状态的箱涵会与第二横向支臂之间存在间距,这个间距就是箱涵高度变化的差值,如果无支撑进行二次翻转,那么箱涵翻转一定角度后受重力的影响会重重的滑落至第二横向支臂,这样就容易造成箱涵的顶端损坏破碎。通过设置托举架来弥补间距能够保证箱涵翻转时不会滑动,托举架的位置通过销孔、定位块和销轴来实现调节,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箱涵进行翻转作业。
31.参照图9至图10为本发明的实物参考图,本发明适用于大体积的箱涵翻转作业,能够通过两次90度的翻转来实现箱涵的180度翻转。
32.工作原理:使用前,首先利用吊车或行车将待翻转的箱涵放入第一翻转支架上,并将箱涵的一侧
面和底面与第一翻转支架上的第一竖向支臂和第一横向支臂相互贴合。启动第一油缸,在第一转轴的支撑作用下,第一翻转支架带动箱涵以第一转轴为圆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为90度,第一次翻转操作后,箱涵由竖向放置变为横向卧式放置。
33.由于第一翻转支架和第二翻转支架相互呈平行交错式对应,当箱涵完成第一次翻转后,第一翻转支架与第二翻转支架之间形成类似啮合的对应连接状态,故箱涵会同时被第一翻转支架的第一竖向支臂和第二翻转支架的第二竖向支臂共同支撑。
34.此时,第二油缸启动,在第二转轴的支撑作用下,第二翻转支架带动箱涵以第二转轴为圆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为90度,第二次翻转操作后,箱涵由横向卧式放置变为竖向放置,进而实现翻转的目的。
35.本发明与传统的操作方式相比优势明显:一、箱涵的翻转过程无需多个行车同时起吊,也无需重型装载车辆配合操作,利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快速精准且不伤箱涵的翻转功能。
36.二、箱涵的翻转过程十分稳定,与传统的行车起吊和重型车辆翻转相比,箱涵的每次翻转都能够得到有效稳定的支撑,无任何晃动和摇摆,箱涵不会受到任何的碰触损坏。
37.三、箱涵的翻转过程效率高,通过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交替作业,进而实现箱涵快速的翻转,效率提升十分显著,传统的翻转方式每个工作日最多能够翻转八个箱涵,本发明使用后即使算入箱涵的吊入和吊出的时间,每次翻转也仅仅需要20分钟,工作效率得到成倍的提高;并且,人员和设备的投入明显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得降低,企业的成本也得到明显的降低。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