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沥青搅拌站的双沥青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8084发布日期:2019-11-15 21:51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沥青搅拌站的双沥青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筑路用沥青混合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沥青搅拌站的双沥青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彩色沥青生产时,所需的脱色沥青使用的仍是普通沥青生产时使用的沥青输送管道和计量罐,因管道和罐内残留普通黑色沥青,导致生产时普通沥青污染脱色沥青,使成品料颜色改变,不满足技术上和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沥青搅拌站的双沥青供料装置,在使用时根据不同需求自由切换,避免在使用脱色沥青料时被原有普通黑色沥青混杂,保证了成品料颜色的纯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沥青搅拌站的双沥青供料装置,包括黑色沥青供料机构和脱色沥青供料机构,所述黑色沥青供料机构包括设于地面的黑色沥青循环泵,所述黑色沥青循环泵通过沥青管道连接有黑色沥青计量罐,所述黑色沥青计量罐连接有黑色沥青喷洒泵;所述脱色沥青供料机构包括设于地面的脱色沥青循环泵,所述脱色沥青循环泵通过沥青管道连接有脱色沥青计量罐,所述脱色沥青计量罐连接有脱色沥青喷洒泵,所述黑色沥青喷洒泵和脱色沥青喷洒泵输出端合为一处,与沥青喷洒管连接,所述喷洒管设置于搅拌缸内;所述黑色沥青喷洒泵与沥青喷洒管之间设有第一闸阀,所述脱色沥青喷洒泵与沥青喷洒管之间设有第二闸阀;所述黑色沥青喷洒泵和脱色沥青喷洒泵所在的沥青管路外部均设有导热油管路,且导热油管路在所述黑色沥青喷洒泵所在的沥青管路外部设有第一管路阀门,在所述脱色沥青喷洒泵所在的沥青管路外部设有第二管路阀门,两导热油管路汇集于沥青喷洒管外部的导热油回油管路;当生产黑色沥青混合料时,打开第一闸阀和第一管路阀门,关闭第二闸阀和第二管路阀门;当生产脱色沥青混合料时,打开第二闸阀和第二管路阀门,关闭第一闸阀和第一管路阀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改变传统沥青混合料生产设有只有一套沥青计量系统的设置方式,加设一套沥青计量系统,并通过各自设置闸阀和管路阀门来实现黑色和彩色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使用中,当生产黑色沥青混合料时,打开第一闸阀和第一管路阀门,关闭第二闸阀和第二管路阀门;当生产脱色沥青混合料时,打开第二闸阀和第二管路阀门,关闭第一闸阀和第一管路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使用时根据不同需求自由切换,操作方便,避免在使用脱色沥青料时被原有普通黑色沥青混杂,保证了成品料颜色的纯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特征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中,1.黑色沥青循环泵,2.黑色沥青计量罐,3.黑色沥青输送管路,4.黑色沥青喷洒泵,5.第一闸阀,6.沥青喷洒管,7.搅拌缸,8.脱色沥青循环泵,9.黑色沥青计量罐,10.脱色沥青输送管路,11.脱色沥青喷洒泵,12.第二闸阀,13.导热油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沥青搅拌站的双沥青供料装置,包括黑色沥青供料机构和脱色沥青供料机构,所述黑色沥青供料机构包括设于地面的黑色沥青循环泵1,所述黑色沥青循环泵1通过沥青管道3连接有黑色沥青计量罐2,所述黑色沥青计量罐2连接有黑色沥青喷洒泵4;所述脱色沥青供料机构包括设于地面的脱色沥青循环泵8,所述脱色沥青循环泵8通过沥青管道10连接有脱色沥青计量罐9,所述脱色沥青计量罐9连接有脱色沥青喷洒泵11,所述黑色沥青喷洒泵4和脱色沥青喷洒泵10输出端合为一处,与沥青喷洒管6连接,所述喷洒管6设置于搅拌缸内;所述黑色沥青喷洒泵4与沥青喷洒管6之间设有第一闸阀5,所述脱色沥青喷洒泵11与沥青喷洒管6之间设有第二闸阀12;所述黑色沥青喷洒泵4和脱色沥青喷洒泵11所在的沥青管路外部均设有导热油管路13,且导热油管路13在所述黑色沥青喷洒泵4所在的沥青管路外部设有第一管路阀门,在所述脱色沥青喷洒泵11所在的沥青管路外部设有第二管路阀门,两导热油管路汇集于沥青喷洒管6外部的导热油回油管路;当生产黑色沥青混合料时,打开第一闸阀5和第一管路阀门,关闭第二闸阀11和第二管路阀门;当生产脱色沥青混合料时,打开第二闸阀11和第二管路阀门,关闭第一闸阀5和第一管路阀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改变传统沥青混合料生产设有只有一套沥青计量系统的设置方式,加设一套沥青计量系统,并通过各自设置闸阀和管路阀门来实现黑色和彩色沥青混合料的制备;使用中,当生产黑色沥青混合料时,打开第一闸阀和第一管路阀门,关闭第二闸阀和第二管路阀门;当生产脱色沥青混合料时,打开第二闸阀和第二管路阀门,关闭第一闸阀和第一管路阀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