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03277发布日期:2019-12-13 19:4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沥青洒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该系统适合应用在具有同步洒布热沥青功能的摊铺机上。



背景技术:

热沥青,是指包括但不限于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橡胶沥青等需要经过加热以达到工作和易性的沥青及其制品,即热沥青需经过加热,温度达到130-180℃,使其成流动状态,达到在工程上用于喷洒、泵送或与矿料拌和的性质。热沥青在常温下呈粘稠状半固态,常温下呈液态的乳化沥青不属于热沥青。

现有沥青洒布管路结构非常复杂,实现沥青的循环、喷洒和外排都必须通过多个阀门的切换实现,管路中阀门的增加打断了管路的连续性,增加了布管的难度和复杂性。

另外,沥青管路必须有加热才能保证沥青管路的通畅和沥青的温度,而加热管的布置进一步增加了管路复杂性和布管难度。

因此,越来越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洒布效果好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洒布效果好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包括沥青罐、洒布管单元、泵单元和洒布器单元;

所述洒布管单元连接于所述沥青罐和所述洒布器单元之间,所述泵单元设置于所述洒布管单元上;

所述洒布管单元还设置有用于热沥青循环的循环分支管,所述循环分支管连接至所述沥青罐;

所述泵单元设置有与泵单元的泵体一体化设置的阀门;

所述洒布管单元和/或所述泵单元的泵体上设置有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通过在泵单元设置与泵体一体化的阀门,不用在洒布管单元上单独设置多个阀门进行循环、喷洒、外排等操作,避免现有技术的沥青洒布管路因设置多个阀门而打断热沥青输送的连续性,提高热沥青的洒布效果,且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沥青洒布管路布管复杂性高、布管难度大、阀门众多操作繁琐等问题。另外,在洒布管单元和/或泵单元的泵体上直接设置加热器,可以在洒布输送的过程中对热沥青进行加热,保证热沥青管路的畅通和热沥青的温度,避免布置复杂的加热管,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复杂性和布置难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洒布管单元包括吸油管和多个洒布管,所述吸油管连接于所述沥青罐与所述泵单元之间,多个所述洒布管连接于所述泵单元和所述洒布器单元之间;

所述洒布器单元包括多个洒布器,多个所述洒布器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洒布管的出口。

所述吸油管用于将热沥青从所述沥青罐中引出,多个所述洒布管可以将热沥青引导至所述洒布器单元进行洒布操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热器均为电加热器。将所述加热器设置为电加热器,可以对所述加热器进行自动控制,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动调节,在开关控制上更容易操作,温度控制也更精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洒布管单元还包括沥青排放歧管,所述沥青排放歧管设置于所述吸油管或多个所述洒布管上。在所述洒布管单元设置所述沥青排放歧管,可以对洒布管单元内的残余沥青进行排放操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还包括清理单元,所述清理单元包括清理管,所述清理管与所述泵单元连接。设置所述清理单元,可以利用清理管对所述洒布管单元和泵单元进行空气清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清理管上设置有空气清理阀和柴油清理阀。设置的所述空气清理阀和所述柴油清理阀,所述空气清理阀可以进行空气清理,而所述柴油清理阀可以将柴油引入所述洒布管单元和所述泵单元中,利用柴油对系统进行清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清理单元还包括空气压缩机和空气罐,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口经所述空气罐与所述清理管连接。设置的所述空气压缩机可以提供空气清理的压缩空气,而所述空气罐可以存储压缩空气备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泵单元的与泵体一体化设置的阀门包括主三通阀和辅三通阀,所述主三通阀设置于所述泵体的入口处,所述辅三通阀设置于所述泵体的出口处;

所述主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吸油管、所述泵体的入口和所述清理管连接;

所述辅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泵体的出口、所述洒布管和所述循环分支管连接。

所述主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实现将热沥青引出、将热沥青引至所述泵体的入口和空气清理操作;所述辅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实现将热沥青引出所述泵体、将热沥青引至所述洒布管和将热沥青进行循环操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三通阀为手动阀或气动阀,所述辅三通阀为手动阀或气动阀。将所述主三通阀设置为手动阀或气动阀,将所述辅三通阀设置为手动阀或气动阀,可以对所述主三通阀和所述辅三通阀进行手动或气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通过在泵单元设置与泵体一体化的阀门,不用在洒布管单元上单独设置多个阀门进行循环、喷洒、外排等操作,避免现有技术的沥青洒布管路因设置多个阀门而打断热沥青输送的连续性,提高热沥青的洒布效果,且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沥青洒布管路布管复杂性高、布管难度大、阀门众多、操作繁琐等问题。

(2)在洒布管单元和/或泵单元的泵体上直接设置加热器,可以在洒布输送的过程中对热沥青进行加热,保证热沥青管路的畅通和热沥青的温度,避免布置复杂的加热管,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复杂性和布置难度。

(3)设置所述清理单元,可以利用清理管对所述洒布管单元和泵单元进行空气清理。

(4)所述主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实现将热沥青引出、将热沥青引至所述泵体的入口和空气清理操作;所述辅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实现将热沥青引出所述泵体、将热沥青引至所述洒布管和将热沥青进行循环操作。

(5)本实用新型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洒布效果好等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本实用新型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包括沥青罐1、洒布管单元2、泵单元3和洒布器单元4。

所述洒布管单元2连接于所述沥青罐1和所述洒布器单元4之间,所述泵单元3设置于所述洒布管单元2上;所述洒布管单元2还设置有用于热沥青循环的循环分支管23,所述循环分支管23连接至所述沥青罐1;所述泵单元3设置有与泵单元3的泵体30一体化设置的阀门;所述洒布管单元2和/或所述泵单元3的泵体30上设置有加热器。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所述沥青罐1上设置有排渣口11。所述沥青罐1内设置有加热管12,在所述沥青罐内直接设置加热管12可以减少加热管12的占用体积。另外,在所述沥青罐1的加注口设置过滤器,保证所述沥青罐1内的沥青干净,不会影响到热沥青洒布作业。

所述洒布管单元2包括吸油管21和多个洒布管22,所述吸油管21连接于所述沥青罐1与所述泵单元3之间,多个所述洒布管22连接于所述泵单元3和所述洒布器单元4之间。所述吸油管21用于将热沥青从所述沥青罐1中引出,多个所述洒布管22可以将热沥青引导至所述洒布器单元4进行洒布操作。

优选地,所述洒布管单元2还包括沥青排放歧管24,所述沥青排放歧管24设置于所述吸油管21或多个所述洒布管22上。本实施例的所述沥青排放歧管24上设置有球阀。在所述洒布管单元2设置所述沥青排放歧管24,可以对洒布管单元2内的残余沥青进行排放操作。

所述泵单元3的与泵体30一体化设置的阀门包括主三通阀31和辅三通阀32。所述主三通阀31设置于所述泵体30的入口处,所述辅三通阀32设置于所述泵体30的出口处。所述主三通阀31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吸油管21、所述泵体30的入口和所述清理管连接。所述主三通阀31的三个开口分别实现将热沥青引出、将热沥青引至所述泵体30的入口和空气清理操作。

所述辅三通阀32的三个开口分别与所述泵体30的出口、所述洒布管22和所述循环分支管23连接。所述辅三通阀32的三个开口分别实现将热沥青引出所述泵体30、将热沥青引至所述洒布管22和将热沥青进行循环操作。

本实施例优选地设置了两个所述辅三通阀32,分别为第一辅三通阀321和第二辅三通阀322。所述第一辅三通阀321的一个开口直接与所述泵体30的出口连接,其另外两个开口分别与所述洒布管22和所述循环分支管23连接;所述第二辅三通阀322的一个开口经同所述第一辅三通阀321连接的所述洒布管22与所述泵体30的出口间接连接,其另外两个开口分别与另外的洒布管22和循环分支管23连接。这样,可以利用两个所述辅三通阀32,对热沥青进行喷洒、预喷洒和循环操作。

优选地,所述主三通阀31为手动阀或气动阀,所述辅三通阀32为手动阀或气动阀。将所述主三通阀31设置为手动阀或气动阀,将所述辅三通阀32设置为手动阀或气动阀,可以对所述主三通阀31和所述辅三通阀32进行手动或气动控制。

另外,所述泵单元3的泵体30可以优选地直接设置在所述沥青罐1上,这样可以尽量减少体积和布置难度。所述主三通阀31和辅三通阀32可以焊接在所述泵体30上。

所述加热器均为电加热器。将所述加热器设置为电加热器,可以对所述加热器进行自动控制,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动调节,在开关控制上更容易操作,温度控制也更精确。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为130-180℃。将所述加热器的加热温度设置为130-180℃,使加热后的热沥青处于最佳洒布状态。

所述洒布器单元4包括多个洒布器41,多个所述洒布器41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洒布管22的出口。优选地,所述洒布管22的出口可以通过电磁阀与所述洒布器41连接。

另外,所述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还包括清理单元5,所述清理单元5包括清理管51,所述清理管51与所述泵单元3连接。设置所述清理单元5,可以利用清理管51对所述洒布管单元2和所述泵单元3进行空气清理。

优选地,所述清理管51上设置有空气清理阀52和柴油清理阀53。本实施例的所述空气清理阀52和所述柴油清理阀53均优选地选用球阀。设置的所述空气清理阀52和所述柴油清理阀53,所述空气清理阀52可以进行空气清理,而所述柴油清理阀53可以将柴油引入所述洒布管单元2和所述泵单元3中,利用柴油对系统进行清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清理单元5还包括空气压缩机54和空气罐55,所述空气压缩机54的出口经所述空气罐55与所述清理管51连接。设置的所述空气压缩机54可以提供空气清理的压缩空气,而所述空气罐55可以存储压缩空气备用。另外,所述空气罐55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压力的压力表。

本实施例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的工作原理:

(1)喷洒状态:

打开所述主三通阀31的一个开口,将热沥青从所述沥青罐1中引出,引出后的热沥青经过所述主三通阀31的另一个开口进入所述泵体30,进入所述泵体30后的热沥青经所述第一辅三通阀321的一个出口流入所述洒布管22中,从而通过所述洒布器单元4进行洒布。

(2)预喷洒状态:

在所述喷洒状态的基础上,调节所述第二辅三通阀322,使与所述第一辅三通阀321连接的所述洒布管22内的热沥青流入所述第二辅三通阀322,并通过与所述第二辅三通阀322连接的循环分支管23流回所述沥青罐1,形成预喷洒状态。

(3)循环状态:

在所述喷洒状态的基础上,调节所述第一辅三通阀321,使热沥青经所述第一三通阀直接流入与其连接的所述循环分支管23中,从而实现热沥青循环。

(4)沥青清理:

喷洒作业完成后,调节所述主三通阀31,使所述主三通阀31与所述清理管51连接,可以将所述空气清理阀52打开,通过空气的压力将所述洒布管单元2和所述泵单元3中的沥青吹进沥青罐1里,实现沥青清理。柴油清理功能与空气清理功能一致,使用时,所述柴油清理阀53可以将柴油引入所述洒布管单元2和所述泵单元3中,利用柴油对系统进行清理。

上述喷洒状态、预喷洒状态、循环状态及沥青清理可实现自动化操作,其操作方便,使用更加方便和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的管路非常简化,洒布管单元2中没有单独设置阀门,所有阀门与泵体30一体化设置,加热器加热方便,控制简单,只要将热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70℃内即可进行喷洒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通过在泵单元设置与泵体一体化的阀门,不用在洒布管单元上单独设置多个阀门进行循环、喷洒、外排等操作,避免现有技术的沥青洒布管路因设置多个阀门而打断热沥青输送的连续性,提高热沥青的洒布效果,且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沥青洒布管路布管复杂性高、布管难度大、阀门众多、操作繁琐等问题。

(2)在洒布管单元和/或泵单元的泵体上直接设置加热器,可以在洒布输送的过程中对热沥青进行加热,保证热沥青管路的畅通和热沥青的温度,避免布置复杂的加热管,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复杂性和布置难度。

(3)设置所述清理单元,可以利用清理管对所述洒布管单元和泵单元进行空气清理。

(4)所述主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实现将热沥青引出、将热沥青引至所述泵体的入口和空气清理操作;所述辅三通阀的三个开口分别实现将热沥青引出所述泵体、将热沥青引至所述洒布管和将热沥青进行循环操作。

(5)本实用新型的热沥青同步洒布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洒布效果好等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