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收排桥面雨水的泄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8912发布日期:2020-02-04 09:3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全方位收排桥面雨水的泄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方位收排桥面雨水的泄水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供铁路、道路、渠道、管线等跨越河流、山谷或其他交通线使用的具有承载能力的专门的人工构造物。

在雨季时,桥面雨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向低流动,一部分雨水沿着桥面横坡流向桥侧,经设置于桥侧的泄水管排出桥面;一部分雨水沿着桥面纵坡流向桥头,直接从桥头流出桥面;还有一小部分雨水垂直向下渗入沥青混凝土层内,当车轮碾压桥面时,局部沥青面层产生变形,受到挤压的孔隙会吐出其内部的雨水,当车轮离开后,桥面的局部变形得以恢复,被挤出的雨水又回到原来的孔隙中,这一过程被称为“水抽屉”现象,“水抽屉”的反复作用会降低沥青混凝土的结构强度,严重损害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的耐久性;所以,一般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在桥梁体内固定设置泄水管,达到排水的效果,避免雨水长时间堆积在桥梁表面,且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但是,现有的泄水管存在以下使用弊端:泄水管固定在桥体内,只能排泄桥面以上的雨水,不能排泄渗入沥青层内部的雨水,降低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当其发生损坏时,必须凿开桥面才能对泄水管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施工困难;且泄水装置上的拦污效果不佳,桥面垃圾进入泄水管内后堵塞泄水管道,管道堵塞后只能现场清理或疏通,作业困难且疏通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方位收排桥面雨水的泄水装置,其优点是:该泄水装置具有方便拆卸、全方位收集桥面雨水的效果,可防止桥面垃圾进入管道内,造成堵塞,提高了雨水的排出速度,进而避免雨水长时间堆积在桥面上,延长了桥面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全方位收排桥面雨水的泄水装置,安装在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梁体、现浇调平层以及沥青混凝土层内,包括顶盖、收水斗、隔板以及泄水管,所述顶盖的顶壁均布设有若干与收水斗相连通的第一泄水孔,所述收水斗的外壁沿其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与其高度方向同向的第二泄水孔,所述隔板设置在收水斗的底端内壁上,所述隔板上均布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收水斗的外壁套设有环形过滤件,所述环形过滤件与沥青混凝土层相接触,所述顶盖的底部轴心处设有第一安装件与收水斗固定连接,所述收水斗的底部设有第二安装件与泄水管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利用第二安装件将收水斗安装在泄水管内;其次利用第一安装件将顶盖安装在收水斗上;使得雨水由上至下通过第一泄水孔、排水孔并流向泄水管内,可将桥面上的垃圾过滤出来,避免泄水管堵塞;然后利用环形过滤件可将沥青混凝土层内的雨水中细小的泥沙过滤出来,使得雨水经过第二泄水孔进入收水斗内,当车轮碾压桥面时,可防止沥青混凝土层内的雨水被挤压出来,避免发生“水抽屉”现象;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泄水装置,方便拆装维修,可全方位的收集桥面雨水,同时可过滤掉雨水中的垃圾,防止泄水管堵塞,避免雨水长时间堆积在桥面,延长了桥面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孔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一泄水孔直径尺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泄水孔的尺寸大于排水孔的尺寸,使得第一泄水孔可将雨水中一些体积较大的垃圾过滤出,排水孔可将雨水中一些体积较小的垃圾过滤出,实现了二次过滤,提高了过滤效果,避免泄水管堵塞,提高了排水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安装件包括设置在顶盖下表面的安装环、设置在安装环外壁上的第一螺纹、设置在收水斗顶端内壁上且与第一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以及设置顶盖下表面的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下表面与收水斗的顶壁相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顶盖,使得安装环转动至收水斗内,进而橡胶环的下表面贴合在收水斗的顶壁上,实现了将顶盖固定在收水斗上;橡胶环的设置,增强了顶盖与收水斗之间贴合的紧密度,使得顶盖与收水斗稳定连接;该安装方式,结构简单,当需要打开顶盖,将堆积在隔板上的垃圾清理掉时,方便拆装,提高了清洁效率,避免泄水管堵塞,提高了排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安装件包括设置在隔板下表面的螺纹环以及设置在泄水管顶端内壁上的第三螺纹,所述螺纹环的外环与第三螺纹相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收水斗,使得螺纹环转动至泄水管内,最终实现了收水斗的固定;该安装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将收水斗取出,便于工作人员将堆积在隔板上的垃圾清理干净,避免泄水管堵塞,提高了雨水的排水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过滤件包括环形过滤筒以及设置在环形过滤筒朝向沥青混凝土层内壁上的透水网膜,所述环形过滤筒的内环壁和外环壁上均布设有若干过水孔,所述环形过滤筒的底壁与沥青混凝土层的底面齐平,所述环形过滤筒的内环侧壁上设有连接件与收水斗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环形过滤筒的上表面与橡胶环的下表面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沥青混凝土层孔隙中的雨水,经过过水孔进入环形过滤筒内,进而透水网膜可将雨水中的泥沙过滤出,实现了沥青混凝土层内的雨水依次经过过水孔、第二泄水孔并进入收水斗内全部排出,可避免雨水长时间滞留在沥青混凝土面层内;采用上述过滤方式,结构简单,提高了雨水的过滤效果,避免泄水管堵塞,延长了桥面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泄水管的顶端外壁向外延伸设有呈环形的支承翼板,所述支承翼板的下表面与现浇调平层的底面齐平,所述支承翼板的下表面与梁体的上表面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承翼板的设置,对泄水管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泄水管向下滑移或者掉落,提高了雨水排出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均布设置在环形过滤筒内环壁上的若干滑块以及吸铁石,所述收水斗的外壁上沿其高度方向设有与其顶壁贯通的滑槽,所述滑槽与其槽口相邻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吸铁石设置在卡槽的槽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滑块对准滑槽,驱动滑块沿滑槽的长度方向下移,使得滑块的下表面与滑槽的底壁贴合,滑块可为铁质的,进而滑块与吸铁石吸和,使得滑块固定在滑槽内,最终实现了将环形过滤筒固定在收水斗的外壁上;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拆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过滤筒的顶壁上铰接有封闭门,所述封闭门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可翻折至凹槽外的提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提手转动至凹槽外,拉动把手,可将封闭门打开,工作人员可更换透水网膜,同时可对环形过滤筒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首先利用第二安装件将收水斗安装在泄水管上;其次利用第一安装件将顶盖安装在收水斗上;雨水可由上至下通过第一泄水孔、排水孔流向泄水管内,同时将桥面上的垃圾过滤出来,避免泄水管堵塞;然后利用环形过滤件可将沥青混凝土层内的雨水中细小的泥沙过滤出来,使得雨水经过第二泄水孔进入收水斗内,当车轮碾压桥面时,可防止沥青混凝土层内的雨水被挤压出来,避免发生“水抽屉”现象;该泄水装置,方便拆装维修,可全方位的收排桥面雨水,同时可过滤掉雨水中的垃圾,防止泄水管堵塞,避免雨水长时间滞留在桥面,延长了桥面的使用寿命;

2、沥青混凝土层孔隙中的雨水,可通过过水孔进入环形过滤筒内,进而透水网膜可将雨水中的泥沙过滤出,最后雨水依次经过环形过滤筒内环壁上的过水孔、第二泄水孔并进入收水斗内排出;采用上述过滤方式,结构简单,可防止雨水长时间滞留在桥面上,提高了雨水的过滤效果,避免泄水管堵塞,延长了桥面的使用寿命;

3、支承翼板对泄水管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泄水管向下滑移或者掉落,提高了雨水排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中环形过滤筒与过水孔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梁体;2、现浇调平层;3、沥青混凝土层;4、顶盖;5、收水斗;6、隔板;7、泄水管;8、第一泄水孔;9、第二泄水孔;10、排水孔;11、环形过滤件;111、环形过滤筒;112、透水网膜;12、第一安装件;121、安装环;122、第一螺纹;123、第二螺纹;124、橡胶环;13、第二安装件;131、螺纹环;132、第三螺纹;14、过水孔;15、支承翼板;16、连接件;161、滑块;162、吸铁石;17、滑槽;18、封闭门;19、凹槽;20、提手;2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全方位收排桥面雨水的泄水装置,参照图1,安装在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梁体1、现浇调平层2以及沥青混凝土层3内。

参照图1,沥青混凝土层3、现浇调平层2和梁体1中预留有孔道(图中未示出),孔道(图中未示出)内设有筒状的泄水管7,泄水管7的顶端管壁向外延伸设有呈环形的支承翼板15,支承翼板15与泄水管7的管身连为整体,支承翼板15的下表面与现浇调平层2的底壁齐平;在桥梁预制或者现浇时,将泄水管7放置在孔道(图中未示出)内一起浇灌,可将泄水管7固定在孔道(图中未示出)内,支承翼板15与泄水管7一体设置,可防止泄水管7向下滑移或掉落,提高了泄水管7的稳定性。

参照图1,泄水管7的顶部设有收水斗5,收水斗5的高度尺寸与沥青混凝土层3的厚度尺寸一致,收水斗5的顶部设有顶盖4,顶盖4的上表面与沥青混凝土层3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收水斗5的底端内壁上设有隔板6,顶盖4的上表面均布设有若干呈圆孔状的第一泄水孔8,收水斗5沿其圆周外壁等间距设有若干与其高度方向同向的第二泄水孔9,第二泄水孔9为长条形且大于第一泄水孔8的尺寸,隔板6的上表面均布设有若干呈圆孔状的排水孔10;当雨季天气时,雨水首先接触顶盖4,通过第一泄水孔8进入收水斗5内,然后通过排水孔10进入泄水管7内,最终实现了雨水进入下水管道内;同时收水斗5的高度尺寸与沥青混凝土层3内的厚度尺寸一致,使得渗入沥青混凝土层3孔隙中的雨水通过第二泄水孔9进入收水斗5内,可防止雨水被挤压出路面上,延长了桥面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二泄水孔9的尺寸大于第一泄水孔8的尺寸,增大了与沥青混凝土层3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排水效率。

参照图1和图2,排水孔10的直径尺寸小于第一泄水孔8的直径尺寸;第一泄水孔8可将一些较大体积的垃圾阻隔在顶盖4外,第一泄水孔8的直径尺寸大于排水孔10的直径尺寸,使得排水孔10可将一些较小体积的垃圾进入泄水管7内,起到二次过滤的作用,提高了过滤效果,避免泄水管7道堵塞,提高了雨水的排出速度。

参照图1,顶盖4的下表面轴心处设有第一安装件12与收水斗5可拆卸连接,收水斗5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安装件13与泄水管7可拆卸连接,收水斗5的外壁套设有环形过滤件11,环型过滤件与沥青混凝土层3相接触;由于沥青混凝土层3中的雨水通过第二泄水孔9进入收水斗5内,利用环形过滤件11可拦截沥青混凝土层3雨水中的细小泥沙进入收水斗5,提高了过滤效果,避免泥沙堆积在泄水管7内,造成堵塞;第一安装件12和第二安装件13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定时拆装顶盖4和收水斗5,可清理堆积在隔板6上的垃圾,提高了雨水的排出速度,避免雨水堆积在桥面上,延长了桥面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和图2,环形过滤件11包括环形过滤筒111以及设置在环形过滤筒111朝向沥青混凝土层3内壁上的透水网膜112,环形过滤筒111的外壁上均布设有若干过水孔14,过水孔14的形状为长条形,环形过滤筒111的内环壁与收水斗5的外壁贴合,环形过滤筒111的上表面与顶盖4的下表面贴合,环形过滤筒111的下表面与沥青混凝土层3的底壁齐平;环形过滤筒111的设置,可填充收水斗5外壁与沥青混凝土层3之间的空隙,使得雨水通过过水孔14进入环形过滤筒111内,保证了沥青混凝土层3内的雨水能够彻底排尽;透水网膜112的设置,可将沥青混凝土层3雨水中的泥沙过滤出,防止管道堵塞,影响了排水速度,同时可避免雨水长时间滞留在桥面上,延长了桥面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3,环形过滤筒111的内环侧壁上设有连接件16与收水斗5的外壁固定连接,连接件16包括均布设置在环形过滤筒111内环壁上的若干滑块161、以及吸铁石162,滑块161为长条型,收水斗5的外壁上沿其高度方向设有与其顶壁贯穿的滑槽17,滑槽17与滑块161的长度尺寸相配合,滑槽17与其槽口相邻的两个槽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卡槽21,吸铁石162设置在卡槽21内,滑块161为铁质的,滑块161与吸铁石162相吸和;首先将滑块161对准滑槽17,使得滑块161沿滑槽17的长度方向下移,使得滑块161的下表面贴合在滑槽17的槽底壁上,进而滑块161与吸铁石162相吸和,使得环形过滤筒111固定在收水斗5上;吸铁石162的设置,使得滑块161稳定固定在滑槽17内,提高了环形过滤筒111的稳定性;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拆装。

参照图3,环形过滤筒111的顶壁上铰接有封闭门18,封闭门18上设有凹槽19,凹槽19内设有可翻折至凹槽19外的提手20;工作人员将提手20翻折至凹槽19外,可将封闭门18打开,使得工作人员可定期更换透水网膜112,提高了过滤效果,提高了雨水的排出速度,避免雨水堆积在沥青混凝土层3内,延长了桥面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3,第二安装件13包括设置在隔板6下表面圆心处的螺纹环131以及设置在泄水管7顶端内壁上的第三螺纹132,螺纹环131的外环与第三螺纹132螺纹配合;转动收水斗5,使得螺纹环131转动至泄水管7内,进而实现了将收水斗5固定在泄水管7内,可对雨水二次过滤,增强了对雨水过滤效果,提高了雨水的排出速度;该安装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参照图4,第一安装件12包括安装环121、均布设置在安装环121外壁上第一螺纹122、设置在收水斗5顶端内壁上且与第一螺纹122相配合的第二螺纹123以及设置在安装环121上表面向外延伸的橡胶环124,橡胶环124的尺寸与收水斗5的顶壁尺寸一致,橡胶环124的下表面与收水斗5的顶壁相贴合,安装环121设置在橡胶环124的内环圆心处并与顶盖的下表面贴合;转动顶盖4,使得安装环121转动至收水斗5内,进而橡胶环124的下表面贴合在收水斗5的上表面,橡胶环124的设置,增强了顶盖4与收水斗5之间贴合的紧密度,使得顶盖4稳定固定在收水斗5上,可对桥面上的雨水初次过滤,避免泄水管7堵塞;采用上述安装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提高了拆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转动收水斗5,使得螺纹环131转动至泄水管7内;其次将环形过滤筒111套设在收水斗5上,使得滑块161沿滑槽17长度方向下移并与滑槽17的底壁接触,劲儿滑块161与吸铁石162吸和,从而实现了将环形过滤筒111固定在收水斗5上;然后转动顶盖4,使得安装环121转动至收水斗5内,可将孔道盖住;在雨季天气时,雨水从桥面首先经过第一泄水孔8流向收水斗5内,可将体积较大的垃圾过滤在顶盖4外;然后雨水通过排水孔10流向泄水管7内,可将体积较小的垃圾过滤出,实现了二次过滤;最后沥青混凝土层3内的雨水流向过水孔14,通过透水网膜112可将细小的泥沙过滤出,最后雨水通过第二泄水孔9流向泄水管7内,最终实现了雨水的排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