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式生物通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8810发布日期:2020-02-04 09:33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下穿式生物通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通道构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穿式生物通道结构。



背景技术:

在倡导生态道路建设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关注人类与自然,特别是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和谐共存问题。城市建设(包括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很大,造成生物生存空间的分隔,空间趋小,生物的食物来源、种群数量、必要的活动或迁徙都受到限制。特别是道路工程对空间的分隔更加明显,现状生物通道设计还没有完整的技术规范,如何围绕环境协调、友好、适应、安全、便捷方面做好生物通道的设计,以实现道路建设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统一,是专业设计人员一直探讨的一项重要工作。这种通道把道路两侧的农田、山地和城市内绿地联系起来,使两侧的生物得以交流,以维持其原来的生活习性。另外,在现有的城市(道路)建设规划中也很少加入生物通道的规划。

生物通道投入工程应用早有案例,例如青藏公路的建设,为了不阻断藏羚羊的迁徙而架起的藏羚羊通道,又如大坝建设中使用的鱼道等,事实证明这些生物通道都取得了极好的应用效果。

然而,现在还没有一项技术涉及冲积平原地区的生物通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冲积平原地区使用的下穿式生物通道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一种下穿式生物通道结构,设置在地面线下方,包括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进出口和设置在道路下方的洞身;所述进出口设置有浆砌片石铺砌成的斜坡段及收集流入洞内雨水的跌水井,所述洞身包括洞口、防滑砼坡面和钢筋砼通道,所述钢筋砼通道两侧设置有抽水池。

进一步地,所述跌水井设置在洞口前方,所述跌水井设置有井盖,所述跌水井的井口与洞口之间设置有高度差为2cm的第一斜坡。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砼通道沿道路中心线两侧设置有纵向0.3%、横向1%的双向坡。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出口与地面线之间设置有第二斜坡;所述进出口平面铺设有植草砖。

进一步地,所述洞身的结构为方形c25钢筋砼结构,内孔径为50×50cm,壁厚为10cm。

更进一步地,所述斜坡段的设置有片石砌筑而成的齿坎。

更进一步地,所述斜坡段的坡度为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下穿式生物通道结构由于上述结构设计,结构简单,能够在冲积平原地区使用,方便定期进行养护,可采用水泵或高压水枪向洞内注水方式清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洞口设置专用跌水井,洞内横纵向设置坡度(纵向0.3%、横向1%)、抽水池,解决了下沉式通道的排水问题;设置齿坎或防滑砼坡面,方便动物的行走;洞内抽水池可作饮水池用,特别是炎热夏天还可向池内注水,方便动物饮用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b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标准通道横断面图。

图中,1地面线、2道路、3进出口、4洞身、5斜坡段、6跌水井、7洞口、8防滑砼坡面、9钢筋砼通道、10抽水池、11井盖、12第一斜坡、14双向坡、15第二斜坡、16植草砖、17齿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下穿式生物通道结构,设置在地面线1下方,包括设置在道路2两侧的进出口3和设置在道路2下方的洞身4;所述的进出口3设置有浆砌片石铺砌成的坡度为1:2的斜坡段5及收集流入洞内雨水的跌水井6,所述的洞身4包括洞口7、防滑砼坡面8和钢筋砼通道9,所述的钢筋砼通道9两侧设置有抽水池10。

所述的跌水井6设置在洞口7前方,所述的跌水井6设置有井盖11,所述的跌水井6的井口与洞口7之间设置有高度差为2cm的第一斜坡12。

所述的钢筋砼通道9沿道路中心线两侧设置有纵向0.3%、横向1%的双向坡14。

所述的进出口3与地面线1之间设置有第二斜坡15;所述的进出口3平面铺设有植草砖16。

所述的洞身4的结构为方形c25钢筋砼结构,内孔径为50×50cm,壁厚为10cm。

所述的斜坡段5的设置有片石砌筑而成的齿坎17。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