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临崖道路扩宽的轻质组合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5667发布日期:2020-01-21 23:2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临崖道路扩宽的轻质组合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扩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临崖道路扩宽的轻质组合构件。



背景技术:

山区公路众多而且容易受到不良地质灾害影响,临崖道路的拓宽是一件极具安全风险的技术难题,高山陡崖外拓宽道路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代价昂贵,安全隐患多,传统技术一般无法实施,哪怕在临崖侧搭设栈桥也会面临巨大的施工安全风险,而且桥梁墩柱的安全隐患也非常大,实施代价十分昂贵。为了在保持老路畅通条件下实施道路拓宽,非常有必要在陡崖侧打造可靠、安全的施工作业平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先开挖,通过边开挖边锚固为老路拓宽提供可靠的施工平台的技术工艺,然后在巧妙地采用泡沫混凝土技术快速完成道路的拓宽建设,有效解决了临崖道路拓宽的技术难题。

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号cn105236872针对山区陡峭路段路基填筑提供一种轻质泡沫混凝土材料及工法,材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100~200份水泥,5~35份硅灰粉,5~55份硅藻土,60~150份水,2~20份减水剂,1~3份早强剂,5~20份合成纤维,5~10份发泡剂,2~15份微沫剂。该实用新型轻质土的的高强度、填筑自密实、沉降量小、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可将路基的自身荷载减到常规路基的1/3左右,对陡峭山体承载力的要求也可大幅降低。

上述方案虽能适用于山区陡峭路段的路基填筑,但针对临崖路段的填筑,还需要解决施工平台、山体稳定性加固、泡沫混凝土底宽不足而高宽比过大,高陡填筑易诱发倾倒、开裂甚至倾覆等安全问题。

同时在需要对较为松动的山体进行道路拓宽时,由于混凝土具有较大的重量,山体不能支撑混凝土的重量,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混凝土的路基施工时间较长,造价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耐久性能好,安全可靠,强度高的适用于临崖道路扩宽的轻质组合构件及施工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临崖道路扩宽的轻质组合构件,包括山体,山体包括老路和位于老路一侧的临空陡崖,陡崖上形成陡壁,陡壁向内开挖山体形成台阶状人工陡壁,台阶状人工陡壁上设有高度不同的多个锚杆,锚杆沿台阶状人工陡壁向内延伸;台阶状人工陡壁底部设有基座,基座上搭设有面板,面板与台阶状人工陡壁之间灌注有泡沫混凝土;所述台阶状人工陡壁表面设有与锚杆相连的连接器,连接器上连有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穿过泡沫混凝土与面板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板与陡壁之间填充有多层泡沫混凝土,相邻层的泡沫混凝土之间设有防裂钢丝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台阶状人工陡壁表面喷射有含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连接器位于含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钢筋端部设有螺母,螺母与面板相抵,且面板与螺母连接处还设有混凝土封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包括底板调平层和混凝土底板,底板调平层浇筑于台阶状人工陡壁底部,混凝土底板浇筑于底板调平层上,面板搭设于混凝土底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板自下而上呈台阶状,且面板顶部延伸至台阶状人工陡壁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泡沫混凝土填充至面板顶部处,泡沫混凝土顶部形成拓宽路面,拓宽路面与老路相连,且泡沫混凝土上设有护栏。

一种适用于临崖道路扩宽的轻质组合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老路一侧的陡壁自上而下开挖形成台阶状人工陡壁,每下挖1.5米-2米,打设1排锚杆,并及时在开挖后的台阶状人工陡壁表面设置含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

步骤b:在锚杆锁定之后,再继续向下开挖1.5米-2米,再打1排锚杆,及时铺设含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

步骤c:直至开挖至设计标高所确定的坡脚位置;

步骤d:在坡脚位置处浇筑底板调平层,并在底板调平层上浇筑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底板上带有悬挑平台;

步骤e:在混凝土底板上架设面板,并在面板上加设连接钢筋,将连接钢筋与所在高度处的锚杆通过连接器连接固定;

步骤f:对延伸至面板外的连接钢筋进行螺母锁紧,并进行混凝土封锚

步骤g:在面板和台阶状人工陡壁之间填充泡沫混凝土;

步骤h:将泡沫混凝土填充至老路高度处,泡沫混凝土形成拓宽路面,扩宽路面与老路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泡沫混凝土自下而上分层浇筑成型,每隔1m-2m铺设防裂钢丝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泡沫混凝土上浇筑有防撞护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台阶状人工陡壁底部开设底板调平层,在底板调平层上打设面板,在面板与台阶状人工陡壁之间注入泡沫混凝土可快速形成混凝土路基,同时台阶状人工陡壁可对混凝土路基起到竖向支撑作用,连接钢筋与锚杆相连可对混凝土路基起到横向拉紧作用,使得混凝土路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陡壁的开挖结构示意图;

图3是老路和陡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老路1,陡壁2,台阶状人工陡壁3,锚杆4,含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5,连接器6,底板调平层7,混凝土底板8,面板9,泡沫混凝土10,连接钢筋11,螺母12,防裂钢丝网13,拓宽路面14,护栏15,基座16,陡崖17,山体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适用于临崖道路扩宽的轻质组合构件,包括山体18,山体18包括老路1和位于老路1一侧的临空陡崖17,陡崖17上形成陡壁2,陡壁2向内开挖18形成台阶状人工陡壁3,台阶状人工陡壁3上设有高度不同的多个锚杆4,锚杆4沿台阶状人工陡壁3向内延伸,锚杆4的数量根据实际台阶状人工陡壁3的高度进行设置,台阶状人工陡壁3自上而下开挖,可实现操作人员在台阶状人工陡壁3的台阶上工作,同时可实现老路1的始终畅通。

台阶状人工陡壁3底部设有基座16,基座16位于山体较为牢固处的位置,基座16上搭设有面板9,面板9与台阶状人工陡壁3之间灌注有泡沫混凝土10,泡沫混凝土10形成道路的路基;台阶状人工陡壁3表面设有与锚杆4相连的连接器6,连接器6上连有连接钢筋11,连接钢筋11穿过泡沫混凝土10与面板9相连,通过连接钢筋11与锚杆3对泡沫混凝土10和面板9进行横向拉紧,同时台阶状人工陡壁3对泡沫混凝土10和面板9进行竖向拉紧。

通过将多排锚杆4穿入台阶状人工陡壁3中,锚杆3外端在向下开挖阶段能全过程有效拉住台阶状人工陡壁3,台阶状人工陡壁3表面喷射有含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5,含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5为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通过含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5的设置,对台阶状人工陡壁3表面进行初步加固,使得能够确保台阶状人工陡壁3和剩余待开挖的台阶状人工陡壁3的稳定性,同时老路1可安全可靠的通车。

台阶状人工陡壁3形成下宽上窄的结构,使得台阶状人工陡壁3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台阶状也使得后期在对台阶状人工陡壁3外侧进行加工时,便于脚手架的安装,连接器6位于台阶状人工陡壁3表面,基座16位于台阶状人工陡壁3的底部。

基座16上设有面板9,面板9位于台阶状人工陡壁3一侧,面板9竖直设置于基座16上,面板9于台阶状人工陡壁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且面板9上设有连接钢筋11,连接钢筋11与连接器6相连,连接钢筋11延伸至面板9处设有螺母12,螺母12与面板9相抵,实现连接钢筋11对面板9的拉紧,同时螺母12与连接钢筋11连接处设有混凝土封锚,使得面板9与连接钢筋11之间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面板9与台阶状人工陡壁3之间填充有多层泡沫混凝土10,相邻层的泡沫混凝土10之间设有防裂钢丝网13。

面板9用于为泡沫混凝土10流动浇筑时提供限位模板的作用,另一方面,面板9也为泡沫混凝土10凝固之后防止风化和雨水侵蚀提高了长期有效的保护作用,使得整体具有更好的耐用性。

面板9采用直立的台阶式布置,面板9自下而上呈台阶状,且面板9顶部延伸至老路1处,面板3的台阶段与台阶状人工陡壁3的台阶段相适配,便于操作人员的安装,连接钢筋11用于连接面板9和连接器6,使得面板9在于基座16连接的同时,也于锚杆4相连,可有效减少面板9倾覆变形的风险。

基座16包括底板调平层7和混凝土底板8,底板调平层7浇筑于台阶状人工陡壁3上,混凝土底板8浇筑于底板调平层7上,面板9竖直设置于混凝土底板8上,底板调平层7上设有悬挑平台,悬挑平台为长期养护和后期质量验收提供良好的巡检工作平台。

泡沫混凝土10填充至面板9顶部处,泡沫混凝土10顶部形成拓宽路面14,拓宽路面14与老路1相连通,且泡沫混凝土10上设有护栏15,泡沫混凝土9是一种流动性良好、气孔均匀细密、容重约4kn/m3~8kn/m3且硬化后具有良好的自立性的多气孔混凝土材料,单轴抗压强度约0.6mpa~1mpa,气孔直径几乎都小于1mm。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老路1一侧的陡壁2自上而下开挖形成台阶状人工陡壁3,在台阶状人工陡壁3上每下挖1.5米-2米打设1排锚杆4,并及时在开挖后的陡壁2上设置含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5,含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5为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使得锚杆4与台阶状人工陡壁3之间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在锚杆4锁定之后,再继续向下开挖1.5米-2米,再打1排锚杆4,及时铺设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直至开挖至设计标高所确定的坡脚位置。

在坡脚位置处浇筑底板调平层7,并在底板调平层7上浇筑混凝土底板8,混凝土底板8上带有悬挑平台,在混凝土底板8上架设面板9,并在面板9上加设连接钢筋11,将连接钢筋11与所在高度处的锚杆4通过连接器6连接固定。

将延伸至面板9外的连接钢筋11上设置螺母12,螺母12与面板9相抵,且在螺母12处进行混凝土封锚,使得面板9与连接钢筋11之间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在面板9和台阶状人工陡壁3之间填充泡沫混凝土10,泡沫混凝土10自下而上分层浇筑成型,每隔1m-2m铺设防裂钢丝网13。

将泡沫混凝土10填充至老路1高度处,泡沫混凝土10形成拓宽路面14,并在泡沫混凝土10上浇筑防撞护栏15,拓宽路面14外侧设有护栏15。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老路1,陡壁2,台阶状人工陡壁3,锚杆4,含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护面5,连接器6,底板调平层7,混凝土底板8,面板9,泡沫混凝土10,连接钢筋11,螺母12,防裂钢丝网13,拓宽路面14,护栏15,基座16,陡崖17,山体1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