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桥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1205发布日期:2020-05-12 19:17阅读:2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桥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共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桥梁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在许多大城市,由于过量的汽车,经常导致交通阻塞,交通事故频繁,大气遭到污染等。交通问题已经给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一些城市采用了快速公交系统。快速公交系统是运营在公共交通专用道路上,既保持轨道交通特性,同时又具备普通公交灵活性的一种大容量、便利、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目前的快速公交系统的搭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修建全封闭的快速公交专用道。另一种是在现有的道路上划出快速公交专用道。这两种方式均有不足之处。

全封闭的快速公交专用道投资较大,而且受到道路条件的限制,也无法随意的修建,只能在需求巨大的重点线路上采用。而划出快速公交专用道的方式在红绿灯和进站时均需要等待,无法做到公交的无障碍通行。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低成本、无障碍的简易立交桥,使公交车无障碍通过路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桥梁及其建造方法。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简易桥梁,包括桥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跨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撑架,每个支撑架上均连接有引桥,引桥底部与道路连通;

所述引桥和桥跨结构的底部为支撑梁,支撑梁与支撑架连接,支撑梁的上铺设路面;

所述路面包括沿支撑梁方向排列的丁字形路面板,丁字形路面板包括安装在支撑梁上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立板,相邻的两块丁字形路面板的立板之间形成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塑胶路面块。

进一步的改进,相邻的两块丁字形路面板的底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塑胶路面块上设有漏水孔,所述漏水孔位于底板间隙的上方。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支撑架包括两根立柱,每个立柱上均固定有安装板,两个安装板之间搭设有引桥支架,安装板的外侧部分与桥跨结构底部的支撑梁连接;所述引桥包括下部的坡道部分和上部的水平部分,坡道部分的底部固定在道路上,水平部分放置在引桥支架上,并使水平部分上的桥面与桥跨结构上的桥面对齐。

进一步的改进,塑胶路面块为注塑成型,塑胶路面块内设有硬质的固定板,塑胶路面块通过固定板与丁字形路面板固定;所述塑胶路面块内部设有电加热条。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引桥和桥跨结构底部的支撑梁均有两条,两条支撑梁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梁为一段工字钢;所述引桥支架为两条平行设置的工字钢组成。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路面的两端各包有一条角钢,角钢底部均匀的安装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支撑梁固定,角钢上还固定有防护栏。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引桥、桥跨结构和引桥支架的工字钢均采用防热胀设计:所述引桥坡道部分的工字钢的底部与道路固定连接,水平部分的工字钢与引桥支架间采用可前后活动的限位连接;所述桥跨结构和引桥支架的工字钢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侧的安装板采用可前后活动的限位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立柱中空,安装板的中部设有一孔。

一种简易桥梁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造立柱基座,将立柱固定在基座上;

步骤二)将安装板固定在桥跨结构的支撑梁上,吊起桥跨结构的支撑梁将安装板置于相应的立柱上;

步骤三)安装引桥支架;

步骤四)先在外部沿安装板和立柱顶部的接触面焊接,再通过安装板中部的孔在内部沿安装板和立柱顶部的接触面焊接;

步骤五)安装固定引桥支撑梁;

步骤六)在桥跨结构和引桥的支撑梁上装加强筋,再在加强筋顶部固定角钢;安装防护栏;

步骤七)在桥跨结构和引桥的支撑梁上依次安装丁字形路面板,再在丁字形路面板间安装塑胶路面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实施成本低廉,专用立交桥完全采用标准件搭建,各组件可以预制,进行快速建造。而且立交桥采用可拆装的设计,灵活性强。

2.对现有的道路和通行方式影响较小,完全不影响十字路口的正常通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专用立交桥俯视图;

图2为专用立交桥支撑梁结构俯视图;

图3为桥跨结构路面剖视图;

图4为引桥结构侧视图;

图5为安装板结构图;

图6为路面组装图;

图7为路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晰易懂,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说明,应当指出的是,在此列出的所有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无障碍公交道路系统还包括位于路口的专用立交桥,本实施例以典型的十字路口立交桥为例。专用立交桥包括高于桥面的支撑架3,每条专用道与路口的连接处均设有支撑架3,支撑架3专用道之间架设有引桥1,相邻的引桥1之间搭设桥跨结构2;所述引桥和桥跨结构的底部为支撑梁,支撑梁与支撑架连接,支撑梁上铺设路面。

如图2-图5所示,支撑架3包括两根立柱33,每个立柱33上均固定有安装板31,两个安装板31之间搭设有引桥支架32,安装板31的外侧部分与桥跨结构2底部的支撑梁21连接。引桥和桥跨结构底部的支撑梁为两条平行设置工字钢;引桥支架也为两条平行设置的工字钢。

所述引桥1包括下部的坡道部分12和上部的水平部分11,坡道部分12底部固定在专用道上,水平部分11底部的支撑梁111放置在引桥支架32上,并使水平部分11上的桥面与桥跨结构2上的桥面对齐。在本实施例中,引桥坡道部分12和桥跨结构11的工字钢支撑梁高80cm,引桥支架32和引桥水平部分11的工字钢分别高40cm,两者叠放即和桥跨结构对齐。

支撑梁上铺设的路面包括沿支撑梁21方向排列的丁字形路面板41,丁字形路面板包括安装在支撑梁上底板和垂直于底板立板,相邻的两块丁字形路面板41的底板之间留有间隙,立板之间形成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塑胶路面块42;塑胶路面块42为注塑成型,塑胶路面块上部为塑胶421,塑胶路面块内底部设有硬质的固定板422,塑胶路面块通过固定板与丁字形路面板固定。塑胶路面块上设有漏水孔423,所述漏水孔位于底板间隙的上方。塑胶路面块内部设有电加热条,用于冬季融化霜雪,防止车辆打滑。

路面的两端各包有一条角钢43,角钢43底部均匀的安装有多条加强筋22,所述加强筋22与支撑梁21固定,角钢上还固定有防护栏44。

引桥、桥跨结构和引桥支架的工字钢均采用防热胀设计:引桥坡道部分的工字钢的底部与道路固定连接,水平部分的工字钢与引桥支架间采用可前后活动的限位连接;所述桥跨结构和引桥支架的工字钢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板采用可前后活动的限位连接。

专用立交桥各个部件之间全部采用可拆卸的螺栓固定。

一种简易桥梁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造立柱基座,将立柱固定在基座上;

步骤二)将安装板固定在桥跨结构的支撑梁上,吊起桥跨结构的支撑梁将安装板置于相应的立柱上;

步骤三)安装引桥支架;

步骤四)先在外部沿安装板和立柱顶部的接触面焊接,再通过安装板中部的孔在内部沿安装板和立柱顶部的接触面焊接;

步骤五)安装固定引桥支撑梁;

步骤六)在桥跨结构和引桥的支撑梁上装加强筋,再在加强筋顶部固定角钢;安装防护栏;

步骤七)在桥跨结构和引桥的支撑梁上依次安装丁字形路面板,再在丁字形路面板间安装塑胶路面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