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臂现浇梁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压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1987发布日期:2020-07-04 01:2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臂现浇梁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压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浇铸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悬臂现浇梁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压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跨路、跨河、跨沟等大跨度桥梁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桥梁上部构造采用大跨度悬臂现浇梁。传统悬臂现浇梁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采用钢波纹管,压浆管采用pe管,压浆管和钢波纹管之间采用胶带粘接连接,连接不紧密,在压浆过程中易出现漏浆、堵管等问题。且由于钢波纹管太薄,与锚垫板焊接不牢固,实际施工过程中锚垫板容易偏位,造成锚垫板中心与钢波纹管中心错位,造成预应力筋位置不居中,影响预应力筋张拉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臂现浇梁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压浆装置,有效解决了压浆过程中漏浆、堵管、锚垫偏位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悬臂现浇梁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压浆装置包括钢波纹管1、内衬管2、压浆连接管3、锚垫板4;所述内衬管2与锚垫板4对中焊接;压浆连接管3垂直焊接在内衬管2的下部;钢波纹管1套接在内衬管2的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衬管2套在竖向预应力筋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浆连接管3与压浆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衬管和压浆连接管的设置,有效解决了传统悬臂现浇梁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容易漏浆、堵管等问题,且内衬管与钢波纹管的套接结构,可有效增强波纹管的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用内衬管与锚板对中焊接,结构更加牢固,有效防止因锚垫偏位造成的预应力筋位置不居中,影响预应力筋张拉质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标准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钢波纹管、2-内衬管、3-压浆连接管、4-锚垫板、5-竖向预应力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3所示,所述的悬臂现浇梁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压浆装置包括钢波纹管1、内衬管2、压浆连接管3、锚垫板4;内衬管2与锚垫板4对中焊接,内衬管2与锚垫板4的焊接,可有效防止因锚垫板4偏位造成的预应力筋5位置不居中,影响预应力筋5张拉质量。压浆连接管3垂直焊接在内衬管2的下部;钢波纹管1套接在内衬管2的上部。钢波纹管1与锚垫板4均为设计图纸原有实物,主要起到定位的作用,预应力筋5通过其穿出悬臂梁,方便实施本实用新型提高预应力筋5张拉质量。本实用新型的内衬管2套在竖向预应力筋5上;压浆连接管3与压浆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及使用过程:

根据钢波纹管2的外径确定内衬管2的内径,使二者能够紧密套接。内衬管2选取厚度为3.5mm的钢管,截取长度为350mm;选取长为90mm的φ20*2的钢管作为压浆连接管3,将内衬管2下部60mm高处的侧壁上用气焊吹通一个直径约22mm的通孔,并将压浆连接管3对中垂直焊接在该通孔处。将内衬管2与锚垫板4对中焊接。从钢波纹管1底部向上300mm长度范围内壁涂抹黄油(起润滑作用,便于内衬管2安装),然后将内衬管2套装于钢波纹管1内。装置制作完成后,将内衬管1套在竖向预应力筋5上,压浆连接管3与压浆管连接后即可压浆工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悬臂现浇梁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压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臂现浇梁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压浆装置包括钢波纹管(1)、内衬管(2)、压浆连接管(3)、锚垫板(4);所述内衬管(2)与锚垫板(4)对中焊接;压浆连接管(3)垂直焊接在内衬管(2)的下部;钢波纹管(1)套接在内衬管(2)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现浇梁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压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衬管(2)套在竖向预应力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现浇梁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压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浆连接管(3)与压浆管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臂现浇梁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压浆装置,属于浇筑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钢波纹管(1)、内衬管(2)、压浆连接管(3)、锚垫板(4);所述内衬管(2)与锚垫板(4)对中焊接;压浆连接管(3)垂直焊接在内衬管(2)的下部;钢波纹管(1)套接在内衬管(2)的上部;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压浆过程中漏浆、堵管、锚垫偏位等问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标准化程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兵;刘成林;邓方华;刘备;成祥;弓武兵;周静;王昊森;赵武;张柯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3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