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施工用压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6285发布日期:2020-05-22 21:5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施工用压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公路施工用压路机。



背景技术:

在修建道路过程中通常使用压路机对路面进行碾压,压路机以机械本身的重力作用,用于各种压实作业,使被碾压层产生永久变形而密实。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6581116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胶轮压路机。所述胶轮压路机包括压路机本体、压路机车轮、车轮刷油装置及鼓风设备,所述压路机车轮设于所述压路机本体,所述车轮刷油装置设于所述压路机车轮,所述鼓风设备设于所述压路机本体的相对后方,所述鼓风设备向所述压路机本体车后向下方向鼓风,所述车轮刷油装置包括前置刷油装置及后置刷油装置,所述前置刷油装置设于所述压路机车轮的相对前上方,所述后置刷油装置设于所述压路机车轮的相对后下方。本实用新型的胶轮压路机采用前后车轮刷油装置的设计,可通过对压路机车轮压路前后在轮子上喷洒油类,可以提早压实的时间,还可对沥青里面有保护作用,减少粘结沥青的概率。

但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压路机碾压沥青路面时,需保持较高温度下对沥青路面进行碾压,避免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离析和低温碾压造成的表面石料破碎和油膜破坏,影响路面的压实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施工用压路机,提高对路面的压实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公路施工用压路机,包括车体,车体上设置有用于碾压路面的车轮,车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车轮移动并碾压路面的驱动系统,车体朝向车轮的面上设置有壳体,壳体顶壁上设置有气泵,气泵的输出端设置有与壳体连通的进风管,壳体上且与壳体连通设置有多个出风管,多个出风管沿水平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多个出风管远离壳体的端部均朝向车轮所在的位置设置,每个出风管内均封设有加热电阻网,车体上设置有用于向车轮喷油的喷油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体带动车轮对路面进行碾压时,启动气泵,将空气抽入壳体内,通过加热电阻网对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热风通过出风管吹向车轮,使车轮变热,保证车轮碾压沥青路面时的温度,进而提高对路面的压实效果。同时喷油装置对车轮进行喷油,防止沥青粘附在车轮上,进一步提高压路机对路面的压实效果。加热电阻网封设在端部可将通过出风管的空气全部均匀加热,结构简单,加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出风管内且位于出风管远离壳体的端部设置有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扇提高了出风管对车轮吹风时的风力,将热风更快的吹向车轮周面,提高了对车轮的加热效果,保证车轮碾压沥青路面时的温度,进而提高对路面的压实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出风管远离壳体的端部与出风管连通设置有风嘴,风嘴的出风端呈扁平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嘴的设置可对风向起到导向的作用,将热风更集中的吹向车轮表面,使得车轮长度方向各个位置受热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对车轮的加热效果,保证车轮碾压沥青路面时的温度,进而提高对路面的压实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喷油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朝向车轮的面上的油箱,油箱上连通设置有出油管,油箱上设置有用于将油箱内的油输送至出油管的油泵,出油管的一端与油泵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通设置有向车轮喷油的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泵将油输送至出油管,然后通过喷头向车轮表面喷油,使得压路机在行走时均有油喷到车轮表面,以防止沥青粘附在轮胎上,进而提高压路机对路面的压实效果。实现自动向车轮表面喷油,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减少因人工刷油而导致的事故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出油管远离油箱的端部设置有多个分油管,每个分油管远离出油管的端部与喷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分油管上均连接有喷头可防止车轮表面部分区域未喷洒到油,使得车轮表面都能喷到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喷头设置为整体呈扇形的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扇形设置的喷头可增大油与车轮表面的接触面积,以达到均匀喷油的效果,提高喷头对车轮的喷油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油箱上设置有用于向油箱内添加新油的进油管,进油管外壁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封设进油管的油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油管便于操作人员在油量不足时向油箱内添加新油,采用油盖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油盖于进油管上具有较好的牢固性,防止油盖于进油管上脱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当车体带动车轮对路面进行碾压时,启动气泵,将空气抽入壳体内,通过加热电阻网对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热风通过出风管吹向车轮,使车轮变热。同时喷油装置对车轮进行喷油,加热电阻网封设在端部可将通过出风管的空气全部均匀加热,结构简单,加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展示加热电阻网、风扇和风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体;2、车轮;3、壳体;4、气泵;5、进风管;6、出风管;7、加热电阻网;8、风扇;9、风嘴;10、油箱;11、出油管;12、油泵;13、喷头;14、分油管;15、进油管;16、油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施工用压路机,结合图1和图2,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置有用于碾压路面的车轮2,车体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车轮2移动并碾压路面的驱动系统,车体1朝向车轮2的面上设置有壳体3,壳体3顶壁上设置有气泵4,气泵4的输出端设置有与壳体3连通的进风管5,壳体3上且与壳体3连通设置有多个出风管6,多个出风管6沿水平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多个出风管6远离壳体3的端部均朝向车轮2所在的位置设置,每个出风管6内均封设有加热电阻网7,车体1上设置有用于向车轮2喷油的喷油装置。

当车体1带动车轮2对路面进行碾压时,启动气泵4,将空气抽入壳体3内,通过加热电阻网7对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热风通过出风管6吹向车轮2,使车轮2变热,保证车轮2碾压沥青路面时的温度,进而提高对路面的压实效果。同时喷油装置对车轮2进行喷油,防止沥青粘附在车轮2上,提高压路机对路面的压实效果。

如图4所示,为进一步提高对车轮2的加热效果,出风管6内且位于出风管6远离壳体3的端部设置有风扇8。风扇8提高了出风管6对车轮2吹风时的风力,将热风更快的吹向车轮2表面,提高了对车轮2的加热效果,保证车轮2碾压沥青路面时的温度,进而提高对路面的压实效果。

如图4所示,为使得热风更为集中的吹向车轮2表面,提高对车轮2的加热效果,出风管6远离壳体3的端部与出风管6连通设置有风嘴9,风嘴9的出风端呈扁平状设置。风嘴9的设置可对风向起到导向的作用,将热风更集中的吹向车轮2表面,使得车轮2长度方向各个位置受热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对车轮2的加热效果,保证车轮2碾压沥青路面时的温度,进而提高对路面的压实效果。

结合图1和图3,喷油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3朝向车轮2的面上的油箱10,油箱10为亚克力材料制成的透明箱体,油箱10上连通设置有出油管11,油箱10上设置有用于将油箱10内的油输送至出油管11的油泵12,出油管11的一端与油泵1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连通设置有向车轮2喷油的喷头13。

当需要对车轮2进行喷油时,启动油泵12,油泵12将油输送至出油管11,然后通过喷头13向车轮2表面喷油,使得压路机在行走时均有油喷到车轮2表面,从而防止沥青粘附在轮胎上,进而提高压路机对路面的压实效果。实现自动向车轮2表面喷油,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减少因人工刷油而导致的事故发生。透明的油箱10便于操作人员观察油量的使用情况,便于及时向油箱10内添注新油,防止油量用完损坏油泵12。

结合图1和图3,为提高对车轮2的喷油效果,出油管11远离油箱10的端部设置有多个分油管14,每个分油管14远离出油管11的端部与喷头13连接,将喷头13设置为整体呈扇形的喷头13。设置多个分油管14可防止车轮2表面部分区域未喷洒到油,保证整个车轮2表面均喷到油。扇形设置的喷头13可增大油与车轮2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喷头13对车轮2的喷油效果。

如图3所示,当操作人员观察到油箱10内的油量不足时,为便于添注新油,油箱10上设置有用于向油箱10内添加新油的进油管15,进油管15外壁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封设进油管15的油盖16。进油管15便于操作人员在油量不足时向油箱10内添加新油,采用油盖16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油盖16于进油管15上具有较好的牢固性,防止油盖16于进油管15上脱离。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车体1带动车轮2对路面进行碾压时,启动气泵4,将空气抽入壳体3内,通过加热电阻网7对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热风通过出风管6吹向车轮2,风扇8提高了出风管6对车轮2吹风时的风力,将热风更快的由风嘴9集中的吹向车轮2表面,提高了对车轮2的加热效果,保证车轮2碾压沥青路面时的温度,进而提高对路面的压实效果。此时启动油泵12,油泵12将油箱10内的油输送至出油管11,通过多个分油管14上的喷头13喷向车轮2表面,达到均匀喷油的效果。从而防止沥青粘附在轮胎上,进而提高压路机对路面的压实效果,实现自动向车轮2表面喷油,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减少因人工刷油而导致的事故发生。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